《帛书老子》“中气以为和”的易道解释
《帛书老子》第五章:“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如《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古之所教,夕议而教人”,常说“人和”,就是指在人间道,要后发制人是在于夕议有坎狱之毒手。《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师卦之阴有毒,师卦九二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互卦地雷复,地承天宠,故如“天地位焉”。《广雅》育,生也。蒙卦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六四到九二互震,故以“子克家”为时中。
《帛书老子》第六十五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吔。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这是描述中的种种变化。
巽卦九二象曰:“纷(忿)若之吉,得中也”。巽卦上九到九二互卦中孚,中孚,信也。这是“其中有信”也。蛊卦九二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蛊卦上九到九二互卦损。离卦六二“黄离元吉,得中,道也”。解卦彖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解卦九二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夬卦九二象曰“有戎勿血,得中,道也”。节卦六四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如《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复卦六四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大壮卦九二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既济卦六二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从上”就是道,所以没有上中下道,也就没有中道之说。
《帛书老子》第18章:“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注意这里有个风雷益卦的“益”字。风号,“水火风”终日号,就是如易曰:“中行”。老子以“终日行”之水火风为“和”,定中鼎新,故鼎卦初六贵生。《帛书老子》第19章:“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咸宁而解元归同。《帛书老子》第48章:“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锉和解同,兑金磨合而和。
《帛书老子》第六十二章:“六亲不和,安有畜兹?邦家昏乱,案有贞臣”,“不和”对“昏乱”之纷,《周易》巽卦九二互卦中孚而谓纷若得中。坎兹有毒不可以大畜而用反问,“贞臣”是水火地之自昭明德,故用肯定语气。
《帛书易经》出现三处“和”,乾卦彖曰“保合太和,乃利贞”。中孚卦九二:“鸣鹤在阴,其(坤原)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羸(靡)之”。中孚卦六四到九二互卦震卦,雷鸣,故取水火风雷之谓和,如鼎新之贵生。兑卦九二:和,吉。谋亡。《象》曰:“和”之“吉”,信志也。兑卦九五到九二互卦中孚卦,“和”是一阳已生而到人间道,故常说“天时地利人和”。
《易经》曰:“得中,道也”,那时轮得中向上的就是道,道就是如此简单。老子的“中和”就是“水火风雷”,水火既济而定,火风鼎新而贵生。这里面的奥秘应该是大洪水以前的文明传承,所以被称“云中龙”的老子,能得道封神为太上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