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鉴赏细节
康熙朝皇 家作坊使用的珐琅料,多半来自西洋。一直等到雍正六年(1728)役匠人等摸索出提炼珐琅料的办法后,国产与进口色料同时并用才成为日常。以此回溯宫廷技师最初接触的颜料与色彩,除了来自地方的桃红色料外,如此次展品,包括珐琅彩蓝地四季花卉碗、珐琅彩黄地花卉浅碗、珐琅彩红地牡丹碗所见般,举凡黄、绿、蓝、红、紫、黑,以及从中混融再生的各种彩料,无不是十八世纪独步全球的宫廷潮色。
雍乾珐琅彩瓷愈来愈不突出,甚至有时显得逊色几分。正是景德镇彩瓷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提高,宫内珐琅彩瓷才逐渐失去其原有珍贵的优势,与御窑厂粉彩瓷愈来愈接近,甚至最终走向没落。
康熙珐琅彩器除白瓷胎外,也有宜兴紫砂胎器,多绘牡丹花卉,底部仍以黄或蓝或白地蓝料彩署“康熙御制”款,多为茶壶、盖碗等茶具;此一品种过去鲜为人知,传世品都保存在台 湾。
珐琅彩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高峰期间的产物。提及珐琅彩瓷,咱们不得不提到雍正期间的珐琅彩瓷。雍正期间的瓷器,不管外型和装修,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归纳,与康熙青花挺立、遒劲的个性截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个性。花事是古代文人雅士主要的怡情活动之一,对各式花材的评论、挑选均有严厉的规范,据传雍正皇帝对怡情之事十分精通,对画面唯美境界寻求备至。因此作为官窑干流的雍正期间彩瓷,其质量之精巧、花色种类之丰厚、艺术水平之高超,都是清代其它各朝所无法比拟的。
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珐琅彩料较厚且不易涂抹均匀,可见有明显的气泡,色彩浓淡亦有所分别,而这也正是康熙珐琅彩在初创时的时代特征,厚重而有质感。
珐琅彩的制作的方法是在已经烧制好的素白瓷上画上彩釉再烘烤而成。由于珐琅彩是专 供皇 室赏玩之用,所以对它各项工艺要求极高,稍有缺陷,立即销毁,直到乾隆粉彩的出现才慢慢取代了珐琅彩但是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再有珐琅彩因不能外流,数量稀 少故一般人很难鉴别它与粉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