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散文:回乡偶书

夏木阴阴,百鸟鸣啭,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艾叶清香。借着端午小假,回乡探望已至耄耋之年的老母亲。偶遇幼时同窗,盛情相邀去当年的革命根据地——高塘小学拜访,欣然前往。

高塘小学是房县西部边陲的一所村级小学,位于门古寺镇高塘河村境内。过去,高塘小学是房县秦口乡高塘管理区的一所重点小学,拆乡并区以后归属门古寺镇管辖。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颇不方便,却被各界人士普遍赞誉,有“教育的小延安”的美称,只因这里是培养青年教师的绝佳之地。乡镇各部门选拔抽调的人才大多来自于此地,在此任教的众多青年教师,如今已是房县各个行业的翘楚。

一九九八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回乡任职,有幸被分配到这个山明水净的红色基地。第二年秋天开学之际,一纸调令让我来不及会晤、回眸,匆匆作别。原以为来日方长无需挂怀,没曾想盛夏一别又经年,转眼竟已二十载有余。

携山间之清风,览农村之新貌,一路谈笑风生,兴奋不已。二十年前的一幕幕在脑海里徐徐闪现、频频跳动。报道那天,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向往崇拜之情,跟着老校长从教育组出发,搭乘房县去中坝乡的过路车,沿着巨峪河畔曲折蜿蜒的岸势,逆流而上。班车如一位负重前行的老人,哼哧哼哧地爬上一座海拔几百米的山崖后,顺势而下,穿过一大片农田和村庄,到达与中坝乡接壤的龙驹山脚下。“学校在那儿!”顺着校长手指的方向寻找,在一片散落的房屋群中,我始终没有分辨出哪一处是学校,只能茫然地跟在校长身后。

在一处低矮简陋的房前,校长停下了脚步。仔细辨认悬挂在左边的校牌,在锈迹斑斑的牌子上,我看到“高塘小学”几个模糊的字迹,才敢十分确定就是这里了。进入大门,眼前是一个大操场,杂草蔓生滋肆。中间一条大约三尺宽,用石子铺成的路若隐若现,藏匿其间。走过去,穿过几重门,到了后院。放下行李,去校园里逡巡一番。学校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正门前方有一排整齐又有些破旧的平房,是高年级学生的教室。左右两边向后延展的厢房,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室。中间天井院里四个小小的花坛分散两边,稀稀落落的几朵花,开得十分不景气,葳蕤的野草倒是一片繁盛;空出来的部分摆放着两张水泥浇筑的乒乓球台,球网则是一些断砖头拼接而成的,参差不齐,犬牙交错。花台后面一溜排开的瓦房,宿舍连着厨房,算是生活区。看到这些内心不由得抽着凉气,十分疑虑,难道这就是大家赞不绝口地“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它不是应该更高大上一些吗?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解释:与你的想象得有些出入吧,农村学校大部分都是这样,不过和其他地方的校舍比一比,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你不知道我才来这里的时候学校的情况,全是土坯房子,一下雨,泥胡浪荡的,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那个寒酸样简直没发形容。今非昔比,天壤之别啊!你莫要害怕,向前看,会越来越好的。是吗?我用尽心思,也无法想象出校长口中这个学校最初的样子。

“到了,到了”好友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大呼小叫起来。我回过神来,收住驰骋的思绪,放眼寻找它曾经的模样,哪里还有当初的影子?一栋高大威武气势雄壮的教学楼赫然出现在眼前,在绿树青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阳光透过氤氲的雾气,宛如给校园披上金色的轻纱帷幔。好一幅妩媚恬静的山水画卷!

走近,仔细端详,校门口“高塘小学”几个流金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巍然屹立的教学楼,宽阔洁净的操场,先进的体育设施,茂盛蓊郁的古木,一切都那么的赏心悦目。操场中心高高矗立的旗杆顶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仿佛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因为是放假期间,我们只能透过大门略略观望,虽是管中窥豹,仍可以看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原本想要拜访的故旧未曾谋面,虽有些许的遗憾,但亲睹昔日根据地与时俱进、兴盛蓬勃的崭新风貌,想象学生坐在这清雅幽静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内心充满欣喜之情。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望教育走过的历程,作为一名亲临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能感受到教育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精神构建,房县教育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开始,翻开了一页又一页的新篇章。高塘小学的巨变,只是房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千里房陵,最美丽、最安全、最雅致的地方一定是校园。一百年来,中国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驶入高速发展轨道,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未来的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绚烂的春天。思此,从教之初心愈发坚定!

(0)

相关推荐

  • 彭王庙那头——庙头小学 | 徐兵

    以前总觉得沧海在一个远古的过去,桑田还是一个未至的将来,然而走过半程人生,蓦然发现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原只在一瞬之间.庙头,一个从地图上消失了的地方,就是我的沧海,我的桑田. 庙头是"彭王庙那 ...

  • 教育,请慢慢走 ......(1)

    做老师23年了,最怕的就是写教育的话题,因为敬畏,因为资历尚浅,也因为不想做皇帝身边那个孩子.这几日,看了一些"教育故事",也有机会去学校转了几圈,我终于忍不住还是想客观冷静地叙述 ...

  • 从通渭到会宁(上)

    为了见证和提升,我们来到黄土腹地的通渭和会宁. 之前,有人曾疑惑:这些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一直走在别人前面吗?有必要到这些"落后地区"去考察学习? 早晨七点准时出发,大巴在深秋的黄土 ...

  • 赵晓龙 | 记忆中的绛帐

    编者按 人们常说,故乡没了.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城与城相像,镇与镇相像.我们在这里长大,随后又离开,在迁徙的生活里,蓦然回首,牵挂着的故乡只是摇曳在记忆中.但是,我知道,我在,回忆在,故乡就在. -- 编 ...

  • 故老的小学校园,在我的记忆里微黄

      那所小学的旧址是座寺庙,据父亲说是建国后破四旧改建成的,父亲上学的时候庙的痕迹还大于学校的轮廓.几间粗粗改建的教室几十张简单的课桌,学生都是自带板凳.甚至还保留着寺庙的前殿,甚至前殿里还留有神佛的 ...

  • 散文||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跨进那所没有围墙的小学,正是傍晚放学时.三三两两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在一起,他们说说笑笑的,如一群欢快的小鸟,飞出了校园.从背上取下简单的行囊拎在手里,我放慢了脚步,边走边打量着这所我不 ...

  • 【福建】谢伟博《美丽的校园》指导老师:李翠月

    美丽的校园 南安市第一小学五年级 谢伟博 北山脚下,西溪南岸旁,坐落着一所省级文明学校--南安市第一小学,那是个美丽的校园. 站在校门口,只见乳白色的大门高高耸立在蓝天下,是那么雄伟,那么壮观,校门上 ...

  • 故垒萧萧(4)

    ​新学年开学伊始,随着新校舍的启用,续写磜小故事的史册,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目睹校园内高低不平.教室外坑坑洼洼.操场上土堆林立的现实,如此半拉子工程居然顺利通过验收,竟然畅通无阻地移交给学校 ...

  • 想见一些人是怕以后见不到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天天干货,包你过瘾! 有知识.有文化.有能量.有趣味 老杨品谈>>>>> 有时想见一些人不是 ...

  • 圣象干的这件事,我们认为非常漂亮!

    来源: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家居经理人的每日读物,经销商店长生意参谋,金牌导购实用攻略 作为一项面向校园的实质性公益活动,圣象的"绿校园"已坚持十多年,惠及30多所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