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义 | 吴昌硕晚年书法的鉴别方法
众所周知,吴昌硕声名驰誉海内外,虽寸绡片纸,亦为世人所宝。故同时代就有不少模仿他作品的造假高手,赝品遍布大江南北,令今人难以辨别。笔者从事书画经营三十来年,参战南北拍卖场次无数,见识吴昌硕真伪作品不计其数,也十分喜爱缶老的书法。聊以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在这里谈谈辨别吴昌硕晚年书法的几点心得,冀望对同好们有些许帮助。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我个人辨别吴昌硕书法真伪的方法,不外乎书法、印章、墨色、装裱四个方面。吴昌硕晚年的书法用笔苍劲老辣,浑厚遒劲,有很强烈的金石味道。但书法本身的甄别需要自身有多年的书法功底,对于初学者来说亦比较抽象难懂,这里我就不着重展开了。
就印章来说,缶老晚年绝大多数书法作品都钤朱文“俊卿之印”和白文“仓硕”这两方名章(图1),见1985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吴昌硕印谱》第22页。是丁丑(1877年)吴昌硕34岁刻的双面印,所以边款横着刻。款文:丁丑九月刻面面印以便行箧携带,缶记。另面:此拟穿带印,昌硕。据韩天衡先生讲:双面印自34岁钤用至54岁时,印面钤盖已不能清晰,故磨下一层而重剔,钤出的印蜕(图1),则大别于先前(图2),后于1926年被小人窃去,遂嘱王个簃仿刻之(图3)。
不过我却见过吴昌硕1926年元月(秀夫上款)、四月(小留香馆)、十月(铁禅上款)所书的多件作品,吴昌硕纪念馆编的《艺灿扶桑》中也有多件1926-1927年书写的,其中176页行书横披(局部,图4)和2017年浙江南北秋拍徐楙斋上款的行书七言联(图5)还是1927年所书,这些全钤“俊卿之印”和“仓硕”二方名章,都是开门见山的真迹。可见这双面印一直用着,或许中间丢了一小段时间又找回来了。图6是假印,取自于拍场上仿冒吴昌硕石鼓文的同时代赝品,钤这两方印的赝品应该是吴昌硕同时代最高水平的仿品,令时人难以甄别,所以会流传下来,在拍场上常常以真迹的价格成交。
我鉴别这两印时,一般忽视“俊卿之印”,重点看“仓硕”两字中“硕”字。为了便于大家明白,制作了二图如下:
我将真假两印都置入时钟中,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令“页”字和6、12成一直线。真印(图7)“硕”字的边旁“石”字,上面横画稍斜,连着撇有孤度地下来,“页”部下面末笔斜指时钟5、6之间。假印(图8)“石”字横画较平,连撇处折角亦较方硬,“页”部末笔直指时钟6。多年前听行里老人说过,古代造假者制作印章时都会故意留点破绽,恐神灵先人惩罚,而今人作伪则无所不用其极。
再看墨色,选两幅七言联为样板。先看上一对(图9)释文:潮来小涌天为帛,日射高原柳不黄。吴昌硕晚年写的书法都用上好的油烟墨,故作品中常有起笔处会发亮的现象(图10,“潮”字的上部),另外一对七言联(图12)释文:白(作为通假字,白通帛)兔可得射斜日,黄马一乘游高原。这件作品发亮处在“得”字的双人旁(图13)。需要注意的是,吴昌硕晚年也有少数墨不发亮的真迹作品;盖假印的伪作,亦曾发现过发亮的笔道,藏家不能不察。
图9
最后还要关注作品的装裱,看纸张是否够旧够自然,要学会区别新纸仿旧、旧套和原装旧裱。若是自然的旧裱,一般带卷轴的背面上部,因长期接触灰尘都会较黑旧(图11),有字的地方能清晰地看到从前面透过来的墨痕(图11),或者凸起来的笔道(图14)。新裱则只能看笔墨对印章了,难度要高许多,还要提防高仿真印刷品。现在造假高手都会用旧的套子套新仿的字,正面很像原裱,可看反面就露馅了。曾在拍场见过一对真迹还在我手上的黄宾虹金文联仿品,就是套的旧套子。黄宾虹自然洇墨的地方,他则是写完字未干时在起笔处滴上水洇出来,装在镜框里很难辨认。拍卖当天,我特意在调阅时让库房拆了镜框,果然正面的裱工很旧,但覆背纸全新却露了馅。后来这件赝品对联起拍价一口就敲了,也不知道是谁上了当。现在一些拍卖公司将画装在镜框里不让拆,我的原则是“不拆就不买”。于此奉劝买家:有条件的话也尽最大可能地上手作品原件,免得上当受骗。
图12
随着社会之发展,科技之进步,高仿真印刷品进入市场,单凭肉眼已经极难辨别。造假手段也日新月异,令人防不胜防。曾见过一幅仿冒潘天寿的花卉,款题是印刷的,印章则取自于印谱,二百多万成交。所以,今后鉴定之人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甄别吴昌硕书法的真伪,除了明白上述方法,平时多练书法,经常去画廊、美术馆、博物馆、拍卖场上看看;切勿马虎大意,要多方请教,多向行家、专家、资深藏家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鉴赏眼力。倘若大家都具备火眼真睛,赝品则无处可遁矣!
(此文已发表于2021年1月5日《中国书法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