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性症候群 “方便面爱情”加速人口绝种|日本|年轻人|方便面
导语: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生育率多年来持续低迷,原因之一是随着社会观念转变,年轻人不再追求成家立室,更注重职业、独立和个人生活,日媒将之形容为“无性症候群”。调查发现,日本40岁以下民众对传统男女交际渐失兴趣,独身人数飙升,“无性症候群”恐加速日本人“绝种”。
日本无性症候群 “方便面爱情”加速人口绝种
研究显示,日本18至34岁未婚人士分别有61%男性和49%女性是单身,较5年前上升一成;未满 30岁人士更有1/3未试过约会。日本家族计划协会(JFPA)调查发现,16至24岁人士中,有45%女性和逾25%男性表示“无兴趣甚至鄙视性接触”。专家指,若情况持续,日本人口会由去年的1.27亿,到2060年减少1/3,迈向“绝种”。
曾从事色情业、现任性爱与交际辅导员的青山爱(译音)表示,她的客户有男有女,大多对交际和婚姻不感兴趣,但受制于传统保守观念,感到迷失和无助。她称日本人欠缺长远规划,难建立长期关系,大多倾向一夜情、短期交往或虚拟性爱等“方便面爱情”。
日本职场文化保守,女性一旦怀孕几乎断送职业生涯。任职法资银行的富田爱里(译音)表示,男友3年前求婚时,她才发现自己原来重视工作多于爱情,结果拒绝对方,更失去拍拖兴趣。她称在职女性生活充实,享受独立生活。
分析指,保守职场文化虽协助日本战后迅速重建,现在却成噩梦。日本经济近20年持续低迷,年轻人抗拒过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希望我行我素,令社会传统与现实愈走愈远。
日本年轻人看淡婚姻 平均两分钟有一对夫妻离婚
日本年轻人看淡婚姻 平均两分钟有一对夫妻离婚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年轻人还认为离婚在当时社会文化意识中是一种禁忌,离婚之后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然而,十年过去了,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观念完全改变了,2003年日本共有283906对夫妻离婚,平均每两分钟日本就有一对夫妻离婚。日本目前的离婚状况在十年前是无法想像的。
在对120位20-30岁的离婚人士的调查中,百分之三十表示自己的新婚只维持了一年的时间。现代婚姻咨询顾问奥野温子说,“通常,现代年轻人在相识不久就结婚,新婚对他们而言就是两人在一起持家过日子,对于以后的感情生活还欠缺磨合。”
此外,日本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婚姻问题的玩世不恭不仅可以匆匆离婚,他们还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结婚。目前,日本过半情侣从相识到结婚只需两年时间。
日本年轻人的婚姻观:40岁 50岁独身的满不在乎
在中国仍然坚持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时候,邻国人口密集度更高的各个国家却都面临着另外一个困惑那就是生育率极低,以至于人口再生成为问题。自然是老年化造成养老金不足,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也是在急速的老龄化,甚至会出现“未富先老”的窘境,但是计生委们为了自己的饭碗还是在不断地蚕食着别人的饭碗。
日本自八十年代后期几乎是停滞状态,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技术革新也是迅速改变。但是经济状况却似乎就是那种样子。自从自民党重新掌权以来,各种税收不断增加。本人的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几乎等于三四年前的水准。虽然这三四年税前的工资每年都在增长,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问题是自民党的政策是要提高物价,还准备提高消费税。这样实际上一般的老百姓收入一定是在减少的。当然企业界欢迎这种政策,因为物价上涨的话就有钱可赚。赚到的钱如果还原给劳动者(提高工资,奖金)的话,或许就会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这种画饼充饥的经济刺激方式,居然也可以充点饥。所以,虽然中国韩国不喜欢这个安倍,但是日本选民还是寄希望以此人。
当然要解决退休金问题,还是需要有年轻人。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足够的养老金。可惜,日本年轻人很少有急于结婚的。本人周围好几位这样的人。大多在三十左右了。照样是我行我素,一点没有找对象,结婚生子的意思。即便是结了婚也不急于生子。过着那种丁克家庭的生活。因为这些人认为生子是将自己的青春给了孩子不值得。当然,很多人也有那种不找到自己对胃口的女人,绝不谈恋爱,结婚的原则。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度过了青春。其实在以前,日本人也有那种26的圣诞节蛋糕的说法。因为日本有圣诞节吃蛋糕的习俗。自然26日圣诞节过了以后这种蛋糕就没人要了。有人将此延伸到年轻人找对象。自然26岁过后就会成为剩男剩女了。随后这种年龄越来越高,后来又有所谓“胜利组”和“失败组”之说。基本上是35岁左右。自然是到了35岁以后还是独身的话,此人的人生大概就属于失败者一类了。这种无形中的社会舆论多少会给年轻人一种压力。迫使其加快速度完成这一使命。但是现在这类舆论早已不再有什么威力了。40岁,50岁独身的似乎满不在乎。照样在那里乐呵呵地享受着自己的兴趣。这大概就是这个国家的现实。
估计中国再过几年也会成为这种样子。晚婚晚育,一定程度上大概比计划生育(限制生孩子人数)造成的效果更大。届时估计想要人们生孩子都没用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