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般的明镜,和迷雾般的古韵之美

陈镜田:1979年生于浙江绍兴,2003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视觉艺术教育文凭,2008年入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现为,中华海峡两岸书画教育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墨画学会(香港)会员,深圳宝安画院特聘画家,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导师。

作品《太鲁忆游》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选作品,作品《云海相搀》获2012年香港艺术馆之「当代艺术奖」,作品《云门露柱之一》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选。先后举办台北个展「水流云在」(2003年)、珠海个展「门外沧浪」(2011年)、香港个展「春池拾砾」(2015年)及「照见」(2019年)。

陈镜田笔下的山峦,最为独特的,莫过于周身宛若瓷器龟裂开片般的效果。瓷器身上的开片,本是一种自然的缺陷所致,然而这番无法避免与预设的缺陷,反而延展出一种无常的美学。

于裂变中,能够体会这月圆则缺,至盈则憾的辩思。而顺著这斑斑裂片,陈镜田笔下的山水,将东方山水所独特的空间感,发挥到极致,山峦叠章,镜湖云海,流云皑皑,氤氲层生,可谓一沙一世界,一片一琉璃。

画中那一片片晶莹剔透,不禁让人想起药师琉璃光如来佛之世界——东方琉璃世界,满天光华,一尘不染。

陈镜田的山水除了琉璃般的明镜,也有迷雾般飘渺带来的古韵之美。通过不断的运用虚实结合、颜色对比来抓住视觉中心,让人感觉既静谧又犀利,营造了一种东方古韵的神秘感和浓厚的诗意。

正是因为陈镜田传承水墨画多年,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熟习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艺术形象、象征手法,才结合出他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他在实践中修习、磨炼传统绘画的技艺的同时,更将当代感知融入水墨媒介中,让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二十一世纪的艺术理论巧妙地交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白适铭教授评价:“陈镜田的作品自由混用两宋六远法,同时加入当代全新取景观念的山水结构,促使陈镜田的作品跳脱叙事或临摹窠臼,转移意象营造为依归,形塑出幻化瑰奇、跨越时空的超现实情境。”

现任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评价陈镜田这次展览的作品时说道:“他的作品有宋画的影子,精致生动,层次丰富。”

画家在创作到一定阶段,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瓶颈,在这瓶颈之后,会有一个新的突破点和提升。陈镜田也不例外,正是因为有这种挑战,才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陈镜田:“我从小在城市里成长,北京、上海、台北、香港,都是很大的现代都市,玻璃幕墙高楼大厦之间看似透明,但隔膜感非常强。”

他希望能有一种意象是表达封闭感、切割感的,于是最初的作品中加入了“玻璃”这一元素,“后来很快将它打碎了”。

陈镜田画中裂片呈现的锐利角度,其实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的,但这也是他想表达的对城市的一种印象——人工、割裂,渐渐这个皴法成为他的个性化符号之一。于是顺着这斑斑裂片,他画中的山水,将传统文人画所独特的空间感、疏离感,发挥到极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