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刘璇
目的和手段,是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和客观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所谓目的,是主体依据外界情况和主观需要而提出的行动目标,即事先存在于主体头脑中实践之后的结果;所谓手段,是为达到目的,实现目的主体所用的工具、操作方式和方法等一切中介之总和。本文结合企业基层管理中推行“工分制”绩效管理实务,进一步探究目的和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内在作用,以及如何合理运用此二者的关系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一)目的和手段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各自以其独立的形态存在着,目的就是目的,手段就是手段,界限不容混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目的是主观的,手段是客观的。人们利用外界的规律、各种物质及其属性、他人的经验教训作为手段,将如何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实现主体目的转化为各种设想、意图,在对象性的活动中,通过客观手段将主观意图传导给外部加工对象,不断扬弃主观目的,改变手段的存在状态,以满足人们的主观需求。
2.目的必须服从自然界,而人们凭借手段,可以支配自然界。人因自己的工具而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然而就自己的目的来说,他却是服从自然界的(注:转引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02页)。
3.目的是易逝的、暂时的,而手段是长久的。作为一个具体的目的形态,一旦实现了,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它也就完结了,而作为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尤其是物质手段,在目的实现的过程中,虽然有所消耗,但它的消耗是缓慢的。它总是和目的相分离而存在下来,保留下来。
(二)目的和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们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依赖于一定的手段。手段是提出能实现的目的的现实条件,又是保证目的得以实现的现实力量。人的目的总是反映某种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需要,但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在具备了一定手段的基础上,人们根据需要提出目的,为实现目的而奋斗;目的又推动、促使人们去创造新的手段;新的手段又引起新的需要,人们又提出新的目的。手段和目的互相制约,互相推动,构成了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史。
(三)目的和手段是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的
目的规定手段。首先某一具体的手段,是在某一现实的目的产生之后而产生的。手段,不是自我规定的东西,它的规定性、职能,是以其所要实现的目的为依据的。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注:孔丘《论语卫灵公》)要想妥善地完成任务,实现目的,必须严格地按照目的要求,选择好器具、手段。手段因目的而生,目的的状况,规定着手段的状况。做人的思想工作,更要严格地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去做,方能做好。手段的状况,必须依据目的状况的需要而定。不服从于、服务于目的的手段,即失去了其应有的规定性,它就不是一定目的之手段。
(四)目的和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为客观世界范围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联系的广泛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一定关系体系中为目的的东西,而在另一场合、一定关系体系中,则变为手段。同样,在一定场合,一定关系体系中作为手段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一定关系体系中则变为目的。
二、目的和手段在企业基层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基层管理中,人是核心要素。为了实现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基层员工提高工作质效。2017年,公司从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的目标出发,在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于变电运行部探索实施“工分制考核”,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提升变电站管理水平为目的,实施新的激励手段
要实现变电站管理水平提升这一目的,现实的难点在于变电运行工作有其特殊性,运行人员长年身处于“旱涝保收”的暖房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养成了“標准不高、要求不严”的散漫习惯,最终导致变电站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围绕这一目标,2016年,公司通过“变电站安全经济技术指标承包”的手段,增强了变电站人员的自主权,使运行人员感觉到既有安全生产上的压力,也有经济收入增长的动力,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提高变电站管理水平成效显著。可见,手段是因目的而生。
然而,2017年变电运行实行无人值班模式改革后,过去由20多名班站长管理的150多名职工,归口整合为4个队长进行管理,管理幅度突然变大,事故隐患排查和安全文明生产压力倍增,迫切需要实现员工的自主管理。新形势的需要产生了新的目的,新的目标管理又推动新的手段。
(二)以员工自主管理为目的,实施“工分制”手段
为了形成“工分量化、闭环执行、自我考核、群众监督”的员工自主管理体系目标,现实的难点在于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改革后,小站管理变成了大队管理,容易出现队内职工之间工作量多寡不均而薪酬一样的不公平状况,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消除这种人为不利因素,公司通过“工分制”绩效管理,把基层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全部转换为相应的工分,按照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薪酬兑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公平公正”。
(三)以科学评价工作成效为目的,实施“质效奖”手段
工分制解决了工作量的问题,但又缺乏对工作质量的考核。为了科学评价基层工作的成效,完善“工分制”措施,客观上又有了新的手段需求。
公司在工分考核之外,新设了“质效奖”,对现场工作质优的员工进行现场评定,进行额外奖励,有效弥补了“工分制”中对工作质效无法核定的缺陷。
由此看来,目的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在具备了一定手段的基础上,人们又有了新的目的,新的目的又推动、促使人们去创造新的手段。
就最终目标而言,实际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仍是手段,我们要实现的是人和企业的共同和谐发展这一终极目的。由此看来,手段也内含着目的,也会转化为目的。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合理运用目的和手段
目的和手段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该顺应规律,合理利用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人和企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首先,要订立长远目标,也就是企业愿景。有了长期目的,才能树立正确的方向,不至于把企业引入歧途。然后,就是探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哪些手段。
其次,目的的设定应以客观手段为依据。我们所确定的目的、计划,虽然有主观需要的成分,但它决不是主观想象的东西。它应该建立在客观手段所允许的范围内。否则,这个目的所预示的内容,充其量只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而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最终成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