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2:卖油翁的境界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2:卖油翁的境界

画外音:在欧阳修存世的五百多篇散文作品中,《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于情趣的小品文章,它只有短短的一百四十八个字,却通俗易懂、寓意深刻,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欧阳修作品之一。那么,《卖油翁》讲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它的寓意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康震:

  我们经常说这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今天倒是要问一句,这卖油翁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油?是芝麻油、橄榄油还是什么别的油?我们先来看这个故事,说北宋有一个人叫陈尧咨,这个人很厉害,是状元,曾经中过状元,后来做过很多的官职,最高曾经做到工部侍郎,国家建设部的副部长。此人不仅能文,而且也尚武,怎么叫尚武呢,他的射术非常地精深,射箭射得非常好,那个铜钱放得老远,一箭穿过去了,百步穿钱,穿得很准。陈尧咨这个人才高,官做得大,盛气凌人,这个人非常地傲气。他惩罚手下也很严重,曾经杖杀数人,打板子把人打死了。他是这么一个人。

  “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大家都说您射得好,您是神射手。他心里说我是神射手。就是这么一个人。非常地自矜,非常地自信,也非常地自傲。有那么一天“尝射于家圃”,在自己家的菜园子也罢,花园里也罢,弄了一靶子在那儿射,唰、唰、唰,射得特别带劲。他在那儿射呢,有个老头子挑个担,是个卖油的,看见老陈在这儿射箭,反正这油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就释担而立,把这担子就放下来,然后在旁边就看,你看就好好看对不对?这陈尧咨这个人你要看他射箭呢,必得腆着脸看,他才高兴,一边看着一边说,好!这陈尧咨才高兴。他不介,“睨之”,就这么看,斜着眼睛看,那要再加上一个字就成了“睥睨之”了,就是一边看一边觉得,啊,又射中了,就这么一种态度。“久而不去”,也就是他“睨之”很久,他斜眼睛看了很久。“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射射射,射了十箭,有八、九箭都中了,中了以后,微微地点了点头,轻轻地点了点头,不错,就这意思,还行。这种态度怎么能是老陈所能忍受的呢?他就问他说,“汝亦知射乎?”你也会射吗?你懂射箭吗?我看你在这儿睨了我半天了,我都没说什么。十中八九,你就是轻轻地点点头。“吾射不亦精乎?”我射得不好吗?你个卖油的,在这睨之,睨了我半天了,我射得不好吗?“翁曰”,老头子说,“无他,但手熟尔。”瞧您说的,您射得好,可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您就是手比较熟悉,射多了,中的机会就多了。这句话很不带劲,你知道吗?也就是说这没什么好神秘的,因为你射得太多了,总要射中的。你练得多了手就熟了,手滑了,那自然就射得多了嘛,就中得多了。“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能这样看呢?你怎么能敢轻视我的射中呢?我是神射手,我是举世无双的百步穿钱的神射手,“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呢?你谁呀?你谁?这反差很大,对不对?他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自个儿家菜园子射得挺好,或者在花圃里射得挺好,来那么个老头横插一杠子,让他很不痛快。“翁曰:'以我酌油知之。’”您不是射箭吗?您别急,我不会射箭,我只会倒油。我倒油倒得比较多,所以我用油来跟您的箭比。(卖油翁)就取了个葫芦放在地上,我们知道这葫芦嘴它不像瓮口,它比较小。又取了一铜钱,您不是百步穿钱吗?我百油穿钱。把那铜钱对着口放在那葫芦上,舀一勺油,我慢慢地,细油长流地往里头倒,油都倒完了,铜钱没湿。“翁曰”,老头说,看看看看看,这不是故意的,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它就是没湿啊。“惟手熟尔”,我就是因为倒得太多了,我这辈子净卖油了,你说它能湿吗?“笑而遣之”,陈状元呢...那是,您是铜钱没湿,我那边铜钱也没碰着,咱俩一路的,我这射箭跟你那卖油一个水平,我认了。吗你走吧走吧,别跟这儿添乱了,烦得慌,今儿下午心情本来挺好的,让你这油一通倒的,我油头油面的,我都没法射了。

画外音:《卖油翁》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传递出来,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卖油翁》一般节选到“康肃笑而遣之”这句话为止,而事实上,这篇文章在最后还有一句话被课本编写者删去了。那么,这被删掉的话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被删?通过《卖油翁》,欧阳修究竟要向我们传递什么思想呢?

康震:

  在欧阳修的原作里,底下还有一句话可没有收进去,底下还有一句什么话呢?他讲完这个故事,欧阳修自己说了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个故事跟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注意啊,这可就有学问了,你光要把前面看完了,那就是一个事,一个卖油的碰见一个射箭的,觉着他就是“惟手熟尔”,射箭跟倒油道理一样,但是最后欧阳修还有一句话,这句话中学语文课本里没有选,为什么没有选呢?因为选了这一句话进去的话,底下段落大意什么的就不太好总结了,因为它就不是一个熟能生巧所能涵盖的问题。庖丁解牛大家都太熟悉了,那庖丁拿了一把刀要解剖这条牛,说白了就是要宰这条牛,它宰完这牛以后,牛都不知道疼,豁然而解。他把牛解了,这刀用了十九年了还跟刚买的时候、新的一样,为什么呢,他说了,他解牛的时候眼睛里看见的不是完整的牛,看见的都是牛身上的关节和经络,所以他这刀进到牛身体里头以后,都不碰牛的身体,走的都是牛的空间,骨头跟骨头之间有空间,肉跟肉之间有空间,他只是把这空间塞进去挑断了彼此的联系,所以这牛还很舒服地不知不觉当中被解了。他达到一个什么境界呢?就是这刀跟庖丁跟牛怎么样呢,合一了。然后,梁惠王听完之后说,啊,这就是养生的道理呀!

  那要是让卖油翁看见他解牛完了,卖油翁就说,啊,这就是惟手熟尔!那庖丁气死了,庄子也气死了,为什么呢?庄子讲庖丁解牛的根本道理是养生,养什么生?就是一个人要想活得快乐,一个人要想活得自然自在,就要跟天道、跟规律、跟自然怎么样呢,完全地融为一体。当那个庖丁解牛的时候,他靠近牛的时候,这个刀人合一了,刀人牛也合一了,全都合一了,成了一个部分了,彼此之间没有界限了,当然那牛就解了。牛解了,人心里头的各种各样的心结也就解开了,所以庖丁解牛他的目的是重在养生。欧阳修说这跟庖丁解牛有什么不同啊?那就是油跟人、跟葫芦、跟铜钱、跟那勺都合一了,那箭跟人、跟那靶子也都合一了。

  轮扁是怎么回事呢?也是庄子讲的故事,说一个人,做轮子的。古代做轮子没有流水线,也没有大型机械,怎么样呢,就拿人的手工把轮子得砍削得圆圆的。做轮子这个人叫轮扁,轮扁做轮子,他在这儿做轮子,他的君王在堂上看书,他就问那君王,说您看的什么书?君王说我读圣贤书。轮扁说完了,您读的是糟粕。君王说你个做轮子的体力劳动者怎么能说我看书看的是糟粕呢?你今儿不说出来点什么来我跟你没完啊。他说你看我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做轮子这门手艺,我怎么传授给我儿子,他都达不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他做那轮子,就是一个手工业者他做出来这个轮子,他那儿子就做得跟我总是不一样,有差别。我想这个大家应该是很有体会,比方说一辆自行车坏了,你爸爸去修,修得就非常好,活做得很漂亮。你一去浑身抹了一身油,轮子还是没安上去,能解下来安不上去。轮扁讲的道理是什么?说传授真理传授的是得心应手的裉节,这个得心应手的这点劲儿你就是传不过去,所以你读那么多书都没用,为什么呢?这种得心应手的劲儿学不来,真理往往要通过知识来传递的时候很困难。他说你这就是糟粕。所以你看,欧阳修的末末了的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庖丁来讲是养生,对于轮扁来讲是关于真理和知识的关系,对于卖油翁来讲这三个故事加在一起它就变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准之后可以变成境界。就是可以“惟手熟尔”这话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仅仅是惟手熟尔,那就俗了。首先是惟手熟尔,技术上必须达到完全的纯熟,然后技术才能升华为一种什么呢?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画外音:《卖油翁》表达了欧阳修从熟能生巧升华为天人合一的人生理念,其中的基础当然首先是要熟能生巧,而身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文章是怎样达到熟能生巧、百炼成钢的呢?

康震:

  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讲,怎么才能手熟呢?就得不停地修改,就跟那个神射手一样,他得不停地射箭;他不停地拎油;不停地解牛;不停地得斫轮。欧阳修修改文章有个习惯,他喜欢把文章写好之后都贴在墙上,然后就在那儿琢磨,一篇一篇地往过看。他修改文章到什么程度?他修改完了之后比方说原来写了有一万字,修改完之后可能只剩下五六千字。有的文章修改完了,这文章不存在了,否了,最后一个字一看也不合适,改了、完了、没了,这文章不见了,就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但是已经被完全戏剧化了的故事来说明这《醉翁亭记》怎么写成的,说这《醉翁亭记》写成了之后,欧阳修他不是喜欢把文章贴在墙上看吗?修改吗?这回他不贴在墙上了,他在他那个滁州城里到处贴着,张榜,鼓励人们来修改。结果就来了一老头,砍柴的,来了以后说我想改这文章,您能把这文章给我念一遍吗?欧阳修说行,没问题。你听着啊,滁州四面皆山也,其东有乌龙山,其西有大丰山,其南有花山,其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还没背完,那老头说行了行了,这文章一开头就有问题,我是砍柴的,我登到山上四面一看,全都是山。老头还没说完,欧阳修说行了,我知道问题在哪儿了,就一句就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全部概括了。大家说真是神了,特别能够听下边人的意见。我跟你说,这个是流传成这样,真实的故事是什么呢?真实的故事是朱熹后来记载的,这个《醉翁亭记》有人当时就买到了它的草稿、稿本、初稿,第一稿的那个本子,说第一稿前面就不是“环滁皆山也”,而是说了一大堆的山,有几十个字,然后在这草稿上,欧阳修把这些东西划了一个很大的圈,都勾了去。旁边只写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我们现在背《醉翁亭记》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开头开得很好,非常地简单,“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那西南边的那个山峰尤其是漂亮,为什么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然后上面引出醉翁亭来,他是这么改出来的。

  还有一个例子也比较典型,但是带有小说的色彩,是明代有个人叫冯梦龙,他有一本书叫《古今谭概》,它里边记了一个什么事情啊?说这个欧阳修当初在翰林院里边做翰林学士兼史官修撰,负责修史书的,经常跟同事们到外头溜达去。有一天他跟三个同事在外头溜达的时候,就看到有一匹狂奔的马在路上踏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把这个事件描述一下,你们都说说。A就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有一个黄狗在地上卧着,有一匹马惊了,狂奔而来,踩着它,给它踩死了。A这么回答的。B是怎么回答的呢?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有一只黄狗卧在道路上,有一匹奔马跑过来,结果踩死它了。第三个人,有犬卧于通衢,逸马遭之而毙。这就简单多了,一只狗卧在街上,一匹奔马过来把它踩死了。越来越简单,不是越来越麻烦。欧阳修听了以后说,像你们这样要是修史书的话,写一万卷、一百万卷都写不完,太麻烦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要这么复杂才能说明白吗?那您说怎么说呢?说六个字就够了,逸马杀犬于道,就完了。当然有人说太简单了,简单得都没有一点修饰的成分。我前提是什么呢?他在史馆里边修史书,他问这个事件用最简约的语言怎么表达,也许我们表达的时候可以不赞同他这种太简单的方式,但是有一点,这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对语言的高级的提炼,那得有语言的功夫才行啊,你们这功夫你根本不可能啊,做不到这一点。大家说要让你这么说的话,欧阳修倒挺像这卖油翁的,经常地勤学苦练。那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欧阳修在文章之道上对自己是非常地严苛、非常地严格。

画外音:欧阳修坚持不懈地推敲修改自己的文学作品,有时候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欧阳修四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归葬家乡江西吉州泷冈,他写了一篇《先君墓表》,等到欧阳修六十四岁时,他对这篇《先君墓表》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修改后的墓表文笔更加精炼,主题更加鲜明,境界更加豁达,这篇新墓表就是名垂青史的《泷冈阡表》,它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那么,欧阳修为什么要对《先君墓表》进行修改呢?透过这新旧两篇墓表的不同,我们能看到欧阳修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康震:

  十五六年以前写的《先君墓表》跟后来所写的这个《泷冈阡表》都收在欧阳修的文集里头,你把这前后两篇文字放在一起一看,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你譬如说,在这篇文章一开始,他的母亲就说,在原来第一块碑,她说的时候说什么?说你的父亲

  “廉而好施,以其俸禄事宾客,常不使有余”——欧阳修【先君墓表】

  你父亲这个人很廉洁,但是又是一个轻财好施的人,他这个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都用来招待朋友,所以我们家里头家用经常不够。这是在第一块碑里头,是这么写的。

  第二块碑就变了,变什么呢,说他的父亲“廉而好施”还是一样,很廉洁,喜欢轻财好施,但是

  “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欧阳修【泷冈阡表】

  他虽然没挣多少钱,但是却经常把这些钱拿去招待宾客。那原来的意思跟这就完全不一样,原来是说俸禄不够花,谁知道你有多少俸禄?但后边就变成他的俸禄很少,虽然少,但是却拿出来招待宾客,这是第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带有歧义性的,如果不做这种变化的话,别人完全要根据这块碑来判断他父亲的生平,不写清楚的话就会发生歧义。你前面说他很廉洁,后面却说他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而家里都没有用的了,那你这钱从哪儿来的呢?所以必须说他“俸禄虽薄”,这是第一,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就很有意思了,怎么有意思?欧阳修在第一块碑里说他的母亲怎么说的呢,说因为你父亲没留下来多少钱,所以

   “然吾何恃而能自守以至是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而已也,此吾之所恃也。” ——欧阳修【先君墓表】

  这话有点难懂,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你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家产,但是我为什么一直能坚守到现在呢?我为什么还一直硬撑着这个家呢?你想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对你的父亲比较了解,我了解他这个人,所以我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你注意这个重心是在谁身上呢?在他父亲身上。我了解了你的父亲,我很了解他,所以我能坚持到现在。那我们下来就很期待地想听,他父亲肯定是有什么比较优良的品质,让她觉得一直把这个家道,一直守着。但是在第二块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说什么呢?

   “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欧阳修【泷冈阡表】

  我为什么能撑到现在?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很了解,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很了解,所以我对你,我的儿子欧阳修有期待,我对你很有期待。这重心就全变了,我对你的父亲了解,从而使我对你有期待。这大家现在就会想,那他父亲的表现跟欧阳修将来的这种表现会有什么联系呢?这你就看,文字上虽然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意思上完全发生了转折。接下来,原文就接着写什么,写他父亲如何孝顺父母,等到他这个夫人嫁过去的时候,他父母早就去世了,但是每次吃饭的时候,他的父亲总是很难过,说你看今天的饭食不错,如果父母在的时候也能享受,如果怎么样也能享受,想起这些事情他就掉眼泪。她原来以为是不是父母刚去世他太难过了,后来发现他一直都是这样,从而她认定这是一个仁义的人,这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但是在新的墓碑里边她是怎么说的呢?她说,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欧阳修【泷冈阡表】

  你父亲去世的时候你还很小,我虽然并不知道你将来有没有出息,但是我从你父亲的表现,我可以断定他的后代必然有出息。就是在后来写的这块墓碑里头,他把这个意思提炼得越来越精炼,越来越突出,把这个问题全部的重心都放在谁身上呢?放在欧阳修自己身上。因为毕竟对于欧阳家族来讲,欧阳修这个后代是他们这个家族重振和光耀门庭的希望所在,所以,如果以往还是总是把重心放在他父亲身上的话,那么整个这个墓表它的光彩就会减弱许多。接下来,在原来的碑文里头,他说他的母亲给他讲过一段话,说:

   “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欧阳修【先君墓表】

  什么意思?就是他母亲教导他,欧阳修的母亲教导他,说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辈子是有舍有取的,他的志向能不能实现这跟自己有时候左右不了的,但是一个人要做一个仁爱的人,要做一个孝顺的人这完全取决于自己,这是他母亲给他讲的话。但是到了新的碑文里头它变成什么了呢?说: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溥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说我告诉你,你对待父母啊,真不用给他们送什么多的东西,只要孝顺就对了。你就是把东西都拿出来遍及天下人你也给不过来。最关键的核心是你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孝道。我教不了你,我告诉你,这些话都是你爸爸让我告诉你的。

  你要注意啊,这个新的修改过的墓表跟旧的墓表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时时刻刻要把欧阳修的父亲和欧阳修的命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墓表必须成为一个家族传统教育的墓表,而不仅仅只是把先父母的一些事一些话给它记下来。在新的墓表里他前面最开头有一句话说什么呢?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我才要把这块墓碑立起来,我为什么现在才要立起来,十几年前我写过一块没有立起来,没有立起来那就等于只是停留在案头,我为什么没有立起来?他说: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欧阳修【泷冈阡表】

  我不是有意地要推迟这件事情,而是有所等待。他刚才也说了,他的母亲也说了,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我看重了你父亲是个仁孝之人,所以我相信他的后代也一定会有出息,我有所待,有所期待。这个待指的是什么?就是后来在底下,欧阳修写了一大段话,说我一开始做了什么官,后来又做了什么官,再到后来做了什么官,一层一层,一级一级,直到现在最大的官做到参知政事的时候,我的父亲被封为崇国公,我的母亲被封为魏国太夫人。虽然他们生着的时候、活着的时候不能够享受到这一切,但作为一个死者也足够荣光,这个荣光不只是属于他父母的,也属于整个欧阳家族的,这就是他母亲有所待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欧阳修在他父亲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以后,他自己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亲自把这块碑文的内容书写到碑上,把它刻下来,就在这儿。

画外音:墓表是记录死者的生平事迹,对死者做出表彰和追思的一种文体,它刻于石碑之上,竖于墓前或墓道上。墓表一般由社会上德隆位高的文章高手撰写,而欧阳修亲自为逝去的父母来写墓表,创造了自为表文的先例。那么,《泷冈阡表》的独特之处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与《卖油翁》所体现的境界有着怎样的契合呢?

康震:

  所以你注意啊,刚才我讲的这六、七点,大家听上去可能觉得比较琐碎,觉得说你这烦死了,第一块是怎么写的,后边一块是怎么写的。第一块是怎么写的,后边一块是怎么写的。我告诉你,这样改过之后,这一块碑它的内涵就不是加深了的问题,而是什么呢?而是提升了。它成了一个什么呢?成了一个父父子子的、家族的传统的成长史,也就是说欧阳修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我为什么会有今天。虽然欧阳修自己也会谦虚说其实我真没什么,我才能也很低,我的道德水平还不够高,但是,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也就是说当后来人看这块墓表的时候,他不但是在里边要找欧阳修父母的故事,而是要找欧阳修之为欧阳修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到了六十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充分地意识到追念先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要告诉后来人,先人是怎么成就我们的。也就是说,一块墓表,对先人追念的墓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写给后来人的,这恰恰说明欧阳修很清楚自己的价值,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功劳不是我自己来的,是我的父亲,虽然他去世得早,但是他所有的教诲都通过我的母亲传授到我这儿,渗透到我的血液当中来。

  所以你注意我刚才说了,你别忘了我们一开始讲的什么?我们开始说了,“惟手熟尔”这个卖油的,还有射箭的,他在技术层面上他是熟了,欧阳修修改文章从年轻的时候就修改,成了习惯了,但是现在我们看了这两块墓表之间的区别之后,难道这仅仅是在修改文章吗?这不是。这难道仅仅是技巧吗?这也不是。当文章修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修正了。那就是四十六岁的欧阳修当时写那块墓表的时候,眼界还是比较窄的,视野还是比较窄的,就觉得我爸爸去世早,他的一些事都是我妈告诉我的,我就把这些事全都记下来,记下来了,它就是个记录,就跟录音机一样,把它录下来了就结束了。但是等到他现在经历了很多的政治的风波、人生的波折、人生的思考之后,他充分地意识到自己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欧阳修,我何以有今天?我从哪里来?要回答这问题,就得从他爸爸和妈妈身上找原因。

  所以到这个时候,这一篇《泷冈阡表》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一篇著名的祭文,不是说它特别沉痛,大家一定要纠正这个错觉,一说祭文写得好,就是特惨,特悲痛,呼天抢地的,然后就是捶胸顿足。完全不是。祭文写得好,技巧很主要,真情实感也很重要,但是,高度最重要。所以,同样是祭奠父母,在欧阳修的笔下,在第二版的墓表里头,那就不是祭奠父母,而是什么呢?而是在祭奠先祖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后人。这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一代的人传承下去,这种家族的传统,甚至到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的传统,就是通过像《泷冈阡表》这样的文章传下去的。如果每个人写墓表都只是实际地记录事件本身的话,它不会成为传统,它只会成为什么呢?只会成为刻板的记录。但是,如果有高度的记录,它就会成为传统。我们经常说文化传统、民族的传统,这些传统的制高点在哪儿呢?就在像《泷冈阡表》这样的祭文身上,我们一个一个的高度是怎么来的,就是像欧阳修这样改了之后,那还是不是技巧上的改动?那完全不是技巧上的改动了。这种看似技巧的改动实际上是高度的提升,而且高度的提升不是拔苗助长,不是硬往高拔,而是什么呢?而是一个六十岁的人对于自己人生阅历的完整的回顾,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父亲的话的重量,他才意识到他的母亲为什么一直坚守到后来,一直坚守到现在。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要费很大的功夫来讲两篇墓表之间的比较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修改文章当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修改到最后,不能仅仅是“惟手熟尔”,而应该达到不能说天人合一的境界吧,起码得达到文章和人格完全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欧阳修之为欧阳修的原因所在。谢谢大家。

画外音:身居高位的欧阳修为什么反复要求提前退休?已经成为宰相候选人的欧阳修究竟怎样看待人生的永垂不朽?而已过花甲之年的欧阳修为什么还要自称六一居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三集《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0)

相关推荐

  • 欧阳修母亲最动人的育儿信念

    欧阳修四岁丧父,因其父生前只是个小吏,俸禄微薄,且又乐善好施,不喜欢存馀,所以,及至其父去世时,欧家居无片瓦,种无寸垅,生计也变得难以维持.一时间,欧家唯剰欧阳修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孤苦伶仃. 当此之 ...

  • 绢花美酒敬先君 牛占才 (宁夏)

    绢花美酒敬先君 牛占才 (宁夏) 诗 五 首 牛占才 (宁夏) 1 昨夜喜雨 (新韵) 初下嘀嗒抛玉泡,继而房顶鼓声稠. 檐前荡漾珠帘挂,路面奔忙辩影流. 花木禾苗张嘴吮,牛羊小鸟抖神遛. 出门旅侣眉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肖佳忆 ‖ 欧公与绵州的关联探析(下)

    欧公与绵州的关联探析(下) 肖佳忆 三. 修生绵及传承影响 欧阳修"生于绵"[88],"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17]."父观绵州推官,修实生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2:十大罪状三不足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2:十大罪状三不足 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以后,全力推进改革变法运动.在他的提议下,朝廷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统筹谋划改革变法的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正当王安石义无反顾的开展改革变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2:不识庐山真面目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2:不识庐山真面目 画外音 苏轼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尤其是他所创作的词,成为宋词最高水平的代表.相比于在作词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苏轼的诗也有很高的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9: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一生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也有九死一生.失魂落魄的遭遇,黄州.惠州.儋州,就是他先后三次被贬谪的地方,也是他人生不堪回首的三次低谷.然而,也正是这一次比一次更加遥远偏僻的贬谪之地,苏轼完成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08:讲课也能惹出祸

    画外音 王安石担任翰林学士期间,写出著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得到了宋神宗的极大重视.宋神宗迫不及待地要让王安石将心中的改革构想和盘托出.然而,王安石却对此迟疑不定.他深深知道:此时的朝野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21:可怜人间四月天

     画外音 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虽然他自己反复推辞,但皇帝宋神宗还是给他保留了宰相的待遇,并依然对他的生活高度关注.万般关心.然而,王安石却只希望做一个平常的老人,过一种平凡的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8: 翻案诗文第一家

    画外音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也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文学家.他的思路不同常人,常常对历史上一个已有定论的人物和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翻案诗文.常常是别人说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7:说不尽的王昭君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7:说不尽的王昭君 画外音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堪称诗文大师,他的诗作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05:百年帝国烂摊子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05:百年帝国烂摊子 画外音 王安石走上仕途以后,尽管有多次到京城汴梁为官的机会,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在京城里尸位素餐,而是一心在地方上为百姓们办点实事.然而,宋英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6:冷面宰相的独特个性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6:冷面宰相的独特个性 画外音 身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留给后人巨大的想像空间.在我们心目当中,王安石是一个很坚决,很有意志力的人,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果敢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07:北宋百年第一札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07:北宋百年第一札 画外音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一生从政时间近四十年,从基层的签书判官开始,直至位极人臣的宰相,撰写的奏章可谓成千上万,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