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大滩村
房山霞云岭乡有三个神秘的小村庄:大滩村、杏黄村、燕水村。它们均位于房山西部山区,且均隶属三流水行政村管辖,三个村子的村民以杨姓为主,其他姓氏村民较少。
三个村子很闭塞,春天来临时,梨花绽放,肆意飘香,整个小村宛如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知道大滩村,是近几年的春天季节。微信里总有驴友发一些图片:满坡的层层梯田矗立着很多开满粉花的梨树,梯田中坐落着几间四合院一样的屋舍…小村看起来静谧温馨,透着几分宁静。这种画面不禁让人满怀憧憬,心心念念的想前往此地…
机会终于来了,今天跟随安一队,乘车前往房山大滩村…
7:30从公主坟出发,路上也是超级的顺畅,9:04就到了大滩村。
此行50多人,来者各有目的。领队按需分组:一是,只采摘不登山。二是,爬一半路程再采摘。三是,爬山为主,顺便采摘。
我参与第三种活动。活动轨迹也是由两个轨迹各取一半拼接而成一个大的环形轨迹,使徒步者尽兴又有收获。
大滩是坐落在半山腰的一个小山村,散居住户也不过30户人家。相传村内原有塔和寺庙,称为大塔寺,后演变为大滩。
我们沿村蛇形公路不知道盘过了几个弯道,只觉得一路缓慢上升,村公路干净整洁,两边屋舍不多,基本看不到几户人家,四周没有人声,一片寂静,只看到几个大爷大妈们在路边晒太阳并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
山里尽管人烟稀少,但路边的屋舍,简陋并不破败。石头垒砌的院墙像一堵艺术作品,古朴而典雅。石头不规则,码出来的墙壁却四方规整,有棱有角,想必这样的工程也得费一番功夫。
约2.6km后,是村公路的尽头,眼前也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层层梯田映入眼帘,为了看到梯田全景,我们便由此上山…
登山远望,秋日的大滩,一片荒山野岭,看不到春日里的温馨景象。但是,这里的层层梯田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感觉。秃山的下面,倾斜的山坡上,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着层层叠叠的梯田,像万层褐色的绸带规则铺设,又仿佛一层层阶梯依次排列,这里虽然没有春夏里的梨花盛景,却也是秋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秋风微凉,山里略显寒意。几间自建的屋舍座落在梯田上,有田必有人家,几户人家与山为伴,用勤劳的双手,愚公移山的精神把一片片荒山野岭变成了千倾良田。
屋舍与梯田和谐统一,色彩单调却也是风景如画。
据说,清朝末年,位于大房山西侧的水峪村,人口已达到千余人,地少人多的矛盾日渐凸显,而且京郊水、旱、虫等自然灾害也是频频发生。迫于生计,勤劳的水峪杨姓先民有的翻山越岭,先到银水、王家台、庄户台等地垦荒定居,有的则来到燕水、杏黄、大滩定居,至今已有七代,现仍按水峪杨氏“文存庆纪书,守中维丙伯...”的族谱排辈。
他们在垦荒种地之余,还种植了核桃、杏、桃、柿子等果树,并将遍地野生的杜梨树嫁接为红肖梨树,这就是京郊有名的红肖梨。
今年受天气影响,红肖梨基本没挂果,一路上我们看到的红肖梨很少。
山顶上有村民的羊圈,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却不见一只山羊,大概是卖了。
北方的山上没有大片的草层,到了冬天也就没有可供晒干的草料,羊的过冬问题不能解决,从而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走过羊圈,沿山腰路继续前行…
秋日的旷野无比寂静,没有喧嚣,没有打扰。山上也只有我们这一个团队来此游览。尽管远处雾霾笼罩,近处一派萧条,但我们内心却无比放松,无比惬意。
行走大山,做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只在山野留下足迹,这也是我的追求。
举首远望,群山苍茫,连绵起伏,峭壁突兀,…只是雾霾笼罩,看到的只是山的轮廓。
不同的天气,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山景,视觉不同,感觉却是一样的。
山腰小路蜿蜒崎岖,陡峭不平,一直伸向远方…近看荒草、灌木丛,远看山峰,边走边看不厌其烦,这就是山的魅力。成其土石而内蕴不凡。育草,生树,哺育山中的虫豸(zhì)鸟兽;孕矿,成材聚国之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宝藏,金银铜铁…应有尽有。正是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太多的人类遐想与智慧。
大滩村的山也不乏断崖峭壁。这里的小峭壁不可小视,断崖上可蹬踏的面积不大,可供手抓的作用点不多,需小心慢行,方可顺利通过。
深谷里的一潭绿水,为大山深处增添了一点灵气。
走到峡谷底部就开始穿越沟谷了…
从大滩到杏黄村有一段很深的峡谷,其实是一个大的河道,大石头横亘谷底,横七竖八,尖棱斜立,有的凌空而起,十分峻拔。站在巨石下,人显得格外渺小,心中顿生畏惧感。亲历自然,敬畏自然,这是登山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或从石头上站桩走过,或从大石头下绕过…每一步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步都是一种体验,何乐不为?
河道被冲刷的只剩下巨石和碎石块。有的地方河道宽阔,形成了阶梯且层状分布。可以想象的到,夏天雨季来临,这里一定是水流湍急,汹涌澎湃,也一定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中午12:25,我们走出河道,来到杏黄村路,沿公路继续走10min左右就是杏黄村了。
杏黄位于大石河上游,也在大山深处,清朝以后成村,这里因盛产黄杏而得名。
这里原有住户十余家,不过在20年前就搬到山外面居住了,所以杏黄村几乎就是一个废旧的村落,满山的梨树、柿子树在秋季挂满果实,来这里采摘是最快乐的一件事。
约13:30徒步的人马经过杏黄村前往不掩门方向…
当年走红螺三险的时候,领队也说过要经过不掩门,但我一直没搞清楚哪里是不掩门?今天好好看看…
从杏黄到不掩门,刚开始路还比较平缓,坡度不大,领队在前面带路,我们在后面紧跟。不知道领队是否发挥了他的真实速度,我们只感觉跟的很累,领队每走一段路就停下来等我们一会儿,但我们一直没有停歇的机会。20min后开始爬坡,此段坡路较陡,至少45度到60度不等,爬坡中领队的速度丝毫不减,我们也是尽力追赶,此时所有人都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持续的攀升终于使有些人难以坚持,陆续停下来靠边休息,坚持不间断攀爬的也就一两个人…再一次证明,我们和领队的水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领队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连续爬升10min后,终于听到领队的声音:“不掩门到了!”,大家眼前一亮,双眉即刻展开,转忧为喜。
这个不掩门我走过吗?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看来以前都是稀里糊涂走过来的。
干什么事情不用心,走马观花,后果就是印象不深,收获甚微,相当于做了一场无用功。
不掩门,由两座巨大的山石形成的一道宽约两米的天然缝隙,缝隙上下宽窄相当,远看就像一个没有合拢的两扇大门,叫不掩门非常贴切,此处不失为一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令人不可思议。
据领队介绍:过了不掩门,这里一边可以通往红螺三险,另一边可以到达坡峰岭…
我是一塌糊涂。
图片位置可以通向红螺三险方向
图片位置可以通往坡峰岭方向
14:10,我们从不掩门处开始下山…
此时行囊还一无所获,下山路有许多柿子树,只是太高又没有利器,只能望而却步。
接近山底时,突然发现一颗柿子树,果实低矮,我们便快速走过去,几个人不由分说把低处的柿子一一拿下。可惜狼多肉少,有些人还没装满口袋,踌躇间,只见领队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迅速把周边的柿子一扫而净,大家抬头仰望,羡慕不已。但依然不够盆满钵满,领队想下树拿锯子,有人赶紧帮忙递上短锯,领队也是有备而来,锯子随身携带。先从树上锯下一个长树枝,快速制作一个带勾的简易工具,大功告成后,开始利用自制勾子折断高处的柿子树杈,一枝枝带果的树杈运送下来…我们在下面连接带捡忙的不亦乐乎。如此这般还不罢休,高处的柿子依然诱人可爱,队长大施技能,凭借树梢枝杈柔弱,使劲浑身力气动身几摇,只见树上的柿子噼里啪啦的往下掉,瞬间像流星雨一般倾泻而下,顷刻间,树上的柿子所剩无几。柿子很硬,掉在草地上完好无损,砸到石头上也不会粉身碎骨,砸到我们身上也都兴奋不已…
队长训练有素,听说打从小就有上树的本领。
所有人都收获满满,如愿以偿后开始下山…
到达燕水已经15:07,这时又看见许多柿子树,果实累累。附近有老乡居住,争得老乡的同意后,我们便利用老乡的神器-带铁钩的长木杆。木杆子长约五六米,我们扛上山又摘了一部分。这回是真装不下了,老乡的神器也被我们弄折了,勾子和一小段木杆高高的挂在树上…对不起老乡了!收手撤离…
燕水村,地处沟谷内,环顾四周,看不到几户人家。
据说,涧沟内山泉四季长流,山泉旁边的山崖形状如展翅飞翔的燕子,故称燕水。
燕水原有五户人家,房子坐落在沟内的平台上。因这里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住户于20年前纷纷搬至山外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