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将军邓艾之死:司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后又由司马氏洗刷!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十二月的一天凌晨, 鸡鸣头遍,弯弯新月下,湿漉漉的雾气裹着驻扎在蜀中的一座军营,显得分外静谧。
这就是刚入蜀不久的曹魏大将邓艾的军营。此时,邓艾正熟睡在中军营帐内,几个游哨无精打采地走动着。突然,从黑暗中闪出十几个武士,手起刀落,瞬间了解这几个游哨,然后向营帐冲去。为首的一名军官一脚踹开营门,床上的邓艾猛然惊醒,他一轱辘滚下床,摸刀便向来人砍去。刀剑声惊起了四周的卫士,他们点燃火把,将闯进来的一伙人围在中间。这时,只见那个为首的军官从内衣中拿出一片纸,高声喝道:“末将卫瓘奉圣上之旨,前来收监邓艾,邓艾还不跪下领旨?”众卫士见卫灌手中确是圣旨,纷纷退下。卫瓘整转而又说:“邓艾,你身为主帅,圣上对你不薄,本应该忠于圣上,报效国家,可你竟敢辱骂君王,专权地方,拒奉诏旨,现在收你进京,你还有什么话说?”邓艾怒气满面,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此乎?白起之酷,又现于…于…今日矣。”可怜叱咤疆场的一名主帅,至此却结结巴巴地辩不清自身的清白。
为什么要收监邓艾呢?话还要从头说起。
邓艾,幼年失父,随母多次流浪。后在颖川被郡使三老举为学士,因为口吃而未能再升为府吏。然而他素有大志,每见高山大泽,就窥度指画,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积粮,何处可以埋伏,人皆笑之,唯司马懿奇其才,遂辟为属员参赞军事。起初,司马懿让他巡行陈、项直至寿春,专管军屯,后被迁为安南太守司马师辅政,再迁汝南太守。在此期间,邓艾主要管军屯,并未完全掌握军权。
偶然的一次机会,使邓艾掌握了一方面的军队。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因司马师废曹芳而立曹髦,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毋丘俭和扬州刺史高钦率部讨司马师,邓艾因破高有功被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自此与蜀将姜维在战争上结下不解之缘,段谷大战大破姜维,迁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邓侯。长城之战再败姜维,而升为征西将军,增邑6千6百户。景元三年(262年),又破姜维于侯和,使得姜维退保沓中。
景元四年(263年)秋,在大将军司马昭率领下,与钟会分兵两路,强川口一战,姜维败退剑阁。剑阁是进入蜀中的重要关隘,此关两边为崇山峻岭。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誉。钟会为抢头功,不顾地险,指挥军队仰面猛攻,结果惨败。于是,邓艾建议钟会:
“今贼摧折,宜逐乘之,从阳平由邪径经汉德阳参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衔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应该说,邓艾的话还是符合实际的,但是钟会不听。无奈之下,10月,邓艾亲自率卒千余人,自阳平道行军700多里,此间山高地远,荒无人烟,丛生的草木之中不时出现野兽毒蛇。轻装的将士不畏蜀道之难行,一路披棘斩荆,然而,所带的粮饷很快就要吃完了,走在前面的兵士很快发现展现在面前已经不是山道,而是百丈深渊。邓艾只好下令,就此休息,自己率几个军官四处寻找山道,但除悬崖之外别无他途。于是,邓艾以油毡裹身,顺着崖壁滚下,幸运之神保佑这位勇敢者,他居然丝毫未伤筋骨。将士们原来的愁容一下展开,立即解开宿营的油毡仿效邓艾的做法,裹紧自己的身体,纷纷滚下。
这支从天而降的奇兵人数虽少,但在越过自然险境之后,士气高涨,斗志昂扬。他们很快占领了江由,蜀将高邈不支而投降。以江由为依托,邓艾立即分派其子邓忠与部将师篡分兵左右两路向成都进军。后主刘禅为作最后挣扎,立即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驻守绵竹,以逸待劳。很快,两支军队就短兵相接,蜀军被击溃,守将诸葛瞻、尚书张遵等都被斩杀。邓艾部队逼近成都,无力抵抗的刘禅只得率领群臣投降。邓艾对他们大加抚慰,一场奇袭成都之战终于以邓艾的智勇而胜利。他在成都曾对蜀投降的大夫们说:
“诸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姜维自一时之雄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殊不知,物极必反,鬼头刀已悄悄地架到他的颈上。
就在邓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取成都,招降蜀后主大显神威之时,魏国朝廷内既为之雀跃又为之担忧,尤其是虎视魏皇位的司马昭更有顾虑。邓艾威望骤增,无疑对他篡位是一个重大障碍。所以,他一方面密派监军卫瓘随时准备收监邓艾,另一方面,又利用辅政之权,在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逼魏主下诏邓艾征吴。本为试探性的信号,未曾想,忠直的邓艾却婉言拒绝,他认为兵有先声而后实者,然大军进军川蜀将士疲劳,不可使用,应当休整后再图后策,同时,吴有长江之险,若进攻他必须要准备舟船,顺江而下方可一举剪灭。而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准备。现在只能厚遇蜀后主刘禅并致孙休,让他安心生活下去,否则吴主孙休认为对蜀主的处理如同流徒,那么他们定会向化之心不动,甚至作乱,吴也就难以平定了。这无疑给司马昭以当头棒喝,他斥责邓艾擅自作主,扰乱军心。邓艾则致信司马昭说拒不出征。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邓艾哪里知道,对司马昭的强硬无疑是在给自己挖掘坟墓。与此同时,另一人也在秘密耍阴谋要致他于死地,此人就是与他平起平坐的大将军钟会。钟会早有反魏之心,无奈势单力薄,邓艾奇袭剑阁夺取首功,又因灭蜀权力增大,在军中的威望提高,因此对他非常嫉妒。于是,便使出了卑劣的手段,一方面伙同胡烈、师篡等将领诬陷邓艾有反魏之心,列出他专权自傲,想联合蜀国而灭魏的一系列罪状;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心智,中途截取了邓艾取得剑阁胜利后送给朝廷的报告,并仿照邓艾的字体,重新改写了其中的言语,把一个实事求是的报书改变成一个骄傲自夸、盛气凌人的夸功奏章,而且有许多不恭言辞。还暗中把司马昭下达的文书随意撕毁涂改,派心腹密告司马昭,造成威凌司马昭,侮辱司马昭的假象。
因而,不仅朝廷众大臣对邓艾有异议,而且位倾朝廷的司马昭也在蒙骗和气愤之下更坚定了杀邓艾的决心。这样,本文开头那收监邓艾的一幕便发生了。
钟会在其阴谋得逞之后,收取邓艾所部,独揽着全部军权,权震西土。但他不满足自己所得,他起用蜀降将姜维,妄图回师长安,一举灭魏,按他自己的设想:事成,可得天下,即使不成,也可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第二。然而,他未想到司马昭早作了准备,派贾充守蜀魏要道,自己率大军镇守长安,而且其手下将领胡烈等人已为司马氏心腹。所以当他刚刚准备叛乱,就被胡烈率军卒乱箭射死。一个阴谋害人者最终落得被人所杀的下场。按理真正的叛乱者被杀,而被诬的邓艾应该无罪诏赦。但当邓艾手下的将士追回邓艾囚车行至绵竹时,却被受命于司马昭的卫瓘派人把邓艾及其子邓忠杀害。一位忠直的大将未能流血疆场死于敌手,反而死于自己内部的权力斗争。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曹奂自立,建国号晋。在众人的要求下,司马炎不得已下诏:
“征西将军邓艾,自持功高而失节,实应斩首示众。然而他受皇帝制诏之时,斥退左右能够救他性命的卫士,束手受罪,比那些为生命而跪求作恶的人来说,实在不同一般。现在大赦他的罪过,迁回他在西土的灵柩,让他子孙们常年祭祀不绝。”
此诏虽未说清杀害他的罪魁祸首,但也表明了邓艾的忠直。
泰始三年(267年),议郎段灼再次上疏为邓艾的冤屈鸣不平。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下诏:“邓艾征蜀有功,且受罪时不逃刑,朕时常惋惜怜悯他,今封他的嫡孙邓郎为郎中。”
这样,由司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后又由司马氏予以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