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身出寒门一朝崛起,健脾益气化湿,清肺除痰,降脂、降糖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哪怕是一株小小的野草,人们总会发现他的加之所在,比如有一味中药本就是农村常见的野草,可以说是“出身寒门”,自古以来很少有人问津,然而现代学者的研究让它一朝崛起,逆袭成为珍贵的“五叶参”。

它的养生用途主要在于健脾益气化湿,清肺而能从根源上除痰,还能降脂、降糖。这味中药就是绞股蓝,在农村地区十分常见,近些年来以为人们认识到了它的价值所以没有以前那么随处可见了。

养生一般选用绞股蓝的植物根或者全草,绞股蓝的名称源自于明代的《救荒本草》,提到还有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等叫法。

当时尚未有明确的绞股蓝药用记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外的学者竹本常松探索华夏大地上的植物才发现,绞股蓝含有80多种皂苷,其中有6种与人参相同。

因此也得到了中医文化传承者们的广泛重视,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同一年代的《中草药通讯》中明确绞股蓝的用途,并且被收录于《中药大辞典》,认为它主要可以“清热解毒,清肺化痰”。

后来在90年代的时候,学者康纪平先生经过实践,提出绞股蓝扶正补虚益气的看法,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期学者李佃贵先生提出绞股蓝健脾胃之功。

现如今,人们对绞股蓝的认知可以总结为“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此外还有降脂、降糖的益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一、绞股蓝健脾益气。

脾胃是不分家的,经常被一起提及,在中医文化的理解中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其实气血就是脾胃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来,脾胃之气的功用主要是两点,一是推动营养物质的吸收并转化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气血;二是把已经吸收的营养运送出去,通过其它脏腑的配合再运送到各个地方。

由此可见,脾胃气虚的亚健康不仅仅是影响脾胃,还会减少气血的生成,各地方的气血都有所减弱,甚至是气血因为虚弱不能很好的通行而瘀滞,因此一旦脾胃气虚就会形成一个不利于健康的循环。

从而表现出脸色的发黄、力气的减弱、容易疲劳、不爱吃饭或者饭量小等亚健康特点,日久还会累及其它脏腑,从而出现比如肾精不足、肝血虚、心血不足、肺气虚等。

如果有这些特点,那么养生首先需要的是健脾益气,因为这是根源之所在,也是最直接的因素。而绞股蓝既能益气健脾,有能够理气行滞,对于脾胃虚弱而气滞、脾胃虚而肝郁湿阻的人更为适用。

脾胃虚弱而气滞之人表现特点是除了上边提到的虚弱表现之外,还办有胃中有痛的感觉、嗳气、上反酸水,养生可用绞股蓝、乌贼骨、蒲公英、白芷以及调和众物的甘草。

脾胃虚弱而肝郁湿阻的人特点除了虚弱的表现外还伴有容易发脾气、情志不畅、大便稀薄等,养生可用绞股蓝、五味子、板蓝根、茵陈、郁金、茯苓一起配伍,达到健脾疏肝、理气除湿的目的。

二、绞股蓝清肺除痰。

痰与两个脏腑有关,一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肺,另一个是脾,这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其实肺只是储痰之器,脾才是生痰之源。脾中湿浊在寒、热、风等因素下郁而成痰。

也就是说痰的根本就是湿浊,而化脾胃湿浊就可以从根源上化痰,而绞股蓝既能健脾除湿,又能化痰止咳,因此痰多而咳、胸中憋闷的人可用绞股蓝、半夏、橘红、瓜蒌一起清肺化痰。

三、绞股蓝降脂、降糖。

脂的形成多是因为湿浊,并且气滞血瘀也是原因之一,湿浊多是源自于脾胃,绞股蓝正可以健脾化湿、益气,如果与黄精一起泡水喝即可降脂;如果属于气虚血瘀的,可用绞股蓝、丹参、当归、川芎、赤芍配伍。

糖分偏高多是因为阴虚,前边提到过脾胃气血是滋养各部分气、血、精、津液的源头,而血、精、津液都属阴,因此绞股蓝滋养脾胃,再配合滋阴之物便可有所改善。

因此糖分偏高而有形体消瘦、容易疲劳的人可以用绞股蓝、太子参、天花粉、山茱萸配伍一起辅助降低已经升高的血中之糖。

绞股蓝一般可以用于泡水喝,它虽好但也不能多用,就养生来说用15至30克即可,再就是有一些人对绞股蓝过度的敏感,因此使用后有肠胃的不适,这类人就不可用之养生。

#中药#绞股蓝本是农村常见的野草,是金子总会发光,因为它的养生作用有些类似于人参,所以深受当代人推崇,其经济价值、养生价值随之水涨船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