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说人间百态——南阳鼓儿哼
鼓儿哼,学名叫大鼓书,也叫鼓儿词、南阳鼓词,是南阳本地曲种之一。
内乡县张虎山在表演
明末清初就有流传,1924年山东“祖始爷”郭大妮的徒弟赵文秀为第一代师父,在镇平收李孝成、刘金魁为徒弟,成为南阳最早的鼓儿哼戏班。它采用坠子的唱腔旋律,糅合鼓儿词的板式腔体,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悦耳动听。鼓儿词兴盛时期,以镇平县为集中地,南阳、社旗、唐河、邓州、内乡等各地均有分布。新中国成立后,演唱活动复苏,到上世纪70年代,在表演中加入三弦伴奏,并改进唱腔,称为“南阳大鼓”。
(精彩的在后边呢
)
镇平县安子营姜玉良在表演
其主要特征是,一人一鼓一架两片儿:一个人表演,演员一手击鼓,一手夹两片钢板儿(就是用犁铧片制作),鼓放在用6根棍儿做的架子上。自己为自己伴奏。因起腔和尾句拖腔哼声较重较长,所以称这种曲种为鼓儿哼。
(精彩的在后边呢
)
唐河县吴书霞和曲良中
共同表演传统鼓词
大鼓书均使用方言,说唱结合,一人多角,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极富地方特色。开场是“闲言碎语”,先来段笑话;接着是“书帽子”,说个小段子;再接着便是正本书。大鼓书的正本书可长可短,长的像《呼延庆打擂》,过去从这个乡说到那个乡,十多天说不完。
(精彩快了
)
唐河县吴书霞表演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唐河县大鼓词加入坠琴伴奏,称“鼓碰弦”。六十年代后,各县曲艺队相继搬上舞台演出,1976年南阳市说唱团李国全、唐河县说唱团张明全加上三弦伴奏,增强了艺术效果。
(精彩马上就到
)
邓州市龙堰乡庞营村杨保明在表演
(精彩马上开始
)
接下来段“闲言碎语”:
说个小伙溜光锤,
一年四季好做贼。
这月做贼偷九次,
叫人逮住整八回。
剩下一回没逮住,
挨了一顿咕堆锤。
日头出来照西墙,
西墙荫凉有群羊。
羊尾巴长羊屁股,
羊角长在羊头上。
(精彩开始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