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公交车的前世今生 民国7年...
绵阳公交车的前世今生
民国7年(1918年),四川军阀连年战乱,绵阳为川军田颂尧防区。民国16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川西北屯殖司令孙震(字德操)驻防绵阳设立马路总局,以整治川西北十四县路政为由,以绵阳为中心筹建马路,费用以卖庙产为主(注:据《绵州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庙宇多达293处。但在解放前夕,多不存在,乃军阀之过)。先后建绵罗(江)马路、绵彰(明)马路、绵安(县)马路、绵潼马路、西山观支线;在城内令绵阳知事王洪熙(军阀有任命地方政府官员的权力)督率市民将城区石板路拆去改筑三合土路面(所拆石板砌筑阴沟);又令各属区内初驶汽车。
如今的成绵路一巷是当时川陕公路,从成绵路呈现 T字状直通北河码头,渡涪江经开元场至梓潼。汽车38队所在地就是绵阳第一座汽车站(今金桥商场)。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汽车奇缺,交通工具以架车、马车、黄包车为主。1923年,绵阳商人何金镒首购黄包车12辆,由遂宁用船运回绵阳,开始以黄包车运客,营运范围只限城内外。1944年,人力车老板罗青云购进二轮马拉车10辆,在绵阳城内首创马车客运;周福云又购汽车胶轮装置马车5辆,客运马车外形新颖,乘坐舒适,收费便宜,乘客日增;1947年2月10日,夏鑫源、周海荣成立绵阳县马车同业公会,马车发展到37辆。1954年,马车业走合作化道路,编为县群众运输合作社(市二运司前身),从老火车站至红星楼(相当于今天1路公交车线路)为当时的公交马车线路。
1966年,绵阳县汽车队(绵阳城北汽车站前身)购回“松花江牌”手推单门客车1辆,开辟了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老火车站至文庙街口。这是绵阳历史上第一辆公交汽车开展市内客运。1967年,又将2辆货车改装成35座的客车作公交车,一直维持到1978年。
1978年成立绵阳市(县级),省建委开始给绵阳分配正式的公共汽车指标(当时市城建局尚未成立公共汽车公司),由县汽车队购回。
1979年1月,市政府决定成立公共汽车公司,由市政府出面从汽车队划拨7台客车给公共汽车公司,售票员临时抽调市政工程公司女工担任。1979年5月10日,绵阳市公共汽车公司宣告正式成立,共有职工43人,隶属市城建局管理。当年5月开辟了4条公交线路:1路从火车站至文庙街;2路从建国门至高涧槽(今八二七指挥部,);3路从火车站至游仙乡;4路从建国门至丰谷镇。
为解决车辆不足,从1979年至1994年间,市财政部门将公共汽车公司每年上缴的利润当年返回,作为购置公交车辆之用,1994年已拥有199台。
随着绵阳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9年12月,绵阳公交已开通公交线路119条,公交线网里程达1720千米,公交车保有量1142辆,平均日营里程21万千米。(汤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