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的规矩和来历
山西填仓节
填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填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填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填仓。有的地方在填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孝义填仓节
正月二十和二十五,民间俗称“小填仓”和“大填仓”。“小填仓”家家蒸做头顶金砖、怀抱元宝之类的面人,谓之“填仓人人”。晚上,将面人置于灶王、财神、粮囤、面瓮等处行祭,祈愿五谷丰登,仓满瓮流。翌日,邻居间互赠面人,祝财运亨通。少儿缺女的家庭还蒸做男女婴面人供祭“观音”,祈求赐子。
大填仓是孝义继春节和元霄后又一传统节日,家家蒸做软米面糕和各种禽、畜、衣物等形象的糕面灯盏。夜晚,将糕面灯盏盛满食油,以棉花裹谷杆为捻,点燃祭祀。猫灯置于面瓮上,祈猫认真防鼠;狗灯供于门坎前,祈狗忠诚防盗;包袱灯供在木箱上,祈愿衣物增多且不霉烂;布袋灯供于粮囤上,祈愿五谷丰登…家家居室、院中灯盏四布,香火缭绕,鞭炮齐鸣,情景别致。有的村落还蒸制“人口灯”一盏,下方上圆,家有几口人就在灯的圆边上捏几个角,并插同数灯捻,祭祀于饭锅中。其意“下方”为四平八稳”,“上圆”为团结和睦。祭毕,将灯依角切割,全家每人分吃一角。有的村兴醮糖水吃,寓意全家团圆,甜蜜至上;有的兴醮酸菜汤吃,寓意全家生活再酸苦,也决不分离。此日还盛行给老人蒸寿桃祭“寿星”,祝老人健康长寿。因此,“大填仓”又叫“添老日”。上述活动今仍在农村中盛行。
口袋,放面瓮附近
青蛙,放饭桌上
鸡,放床头柜
鱼,放水边
元宝,放财神处或保管钱的地方
看孩儿娃娃,放炕上或床上
包袱,放衣柜边
锅灯,放灶台上
摆放位置:
凄美填仓节传说
说起填仓节,它来自于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壮烈凄美的传说。那时,并州大地连续三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饥寒交迫。官府不但不体恤于民,而且变本加厉征税纳赋。一位看管官仓的仓官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在正月廿这天,假借玉皇旨意,告诉过往百姓,让他们默记在心,互相转告,正月廿五晚上到官仓取粮。当日晚,仓官爷爷开仓放粮,饥民们取走了一囤囤、一仓仓的粮食。仓官爷爷望着空空如也的官仓,
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放火烧仓,最后自己纵身投入火海人们为纪念这位舍身为民的仓官爷爷,以自己的风俗仪式,祭祀这位不知名的仓官爷爷。便有了这一年一度的填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