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毛远,哈哈,今年年是从教的第九个年头了。我在北大附中工作过6年,双语授课人文老师,也有大型机构的工作经验,包括在新东方北美部任教托福、SAT老师,在学而思(当年还叫乐加乐英语)任教中学英语课程。曾经为500强企业做同传译员,自己托福成绩接近满分。在我过去八年的教学经验里,我的课堂真的受到了了很多很多同学的欢迎,在某机构教听口数月KPI排名第一,在2020年的某附中的学生评教成绩在各科老师是年级第一名,也因为合格考教学成绩突出而被学校通报表扬。
总的来说,中国孩子学英语有两条路,一条是“外语学习”之路,即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背单词、学语法、背课文;另一是“二语习得”之路。可能有家长会问,“外语学得”和“二语习得”有啥区别?我认为,从成果输出上,主要是哑巴英语与脱口而出的区别。
其实语言学习,也没啥秘诀,就是多听多说,就好比减肥,就是少吃多动这个朴素的道理。但是,英语学习还是要讲方法的,因为如果方法错了,努力可能就白费,因为国人学英语,大概率都是哑巴英语,问题出在哪儿?
我们知道,无论什么语言,都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组成, 即“音”、“形”和“义”。音,是指声音;形,指的字的样子、形体、形态,认字阅读的过程就是认识字形的过程;义,指的是意思、意义。那么音形义,我们应该最先获取哪个呢?
二语习得其实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应该遵循听力为先的原则,在3-8岁的黄金儿童习得期尤其如此。英语是“声音”的启蒙,语音体系很重要。我们想一下我们学习汉语的过程吧,大多孩子大概两岁左右说话,我儿子是一岁十一月左右说话,那么在2岁之前,孩子可以呀呀学语之前,这些小婴儿在做什么呢?没错,在听。他们看似每天就会吃奶睡觉拉臭臭,但其实他们每天都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停的在用他最重要的感官——听力,去学习。而且这种听力的学习是建立在大多的真实情景中,建立在词和物的对应中。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说,就是建立“声音”与“图像”或“情境”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不借助与文字,对应的越好,就越容易对答如流脱口而出。比如,爸爸妈妈对孩子说,宝宝该喝奶了,然后给宝宝一瓶温暖的奶喝,孩子慢慢就建立了这种词和物的对应。
也就是说,汉语是从听开始的。那么英文更应该如此。为什么说,更应该如此呢?
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各种文字中,汉字是很少的的非拼音文字。象形文字有什么特点?象形文字见形思义。比如,“雷雨”都和下雨有关;“跑跳”都和脚有关;“河流”都和水有关。也就是,象形文字中,字的“形”和“义”是紧密关联的。
汉语的“字”和“音”是不对应的,所以中国孩子在习得了汉语听说之后,还要再费力的“学”一套和语音没关系的符号。所以在很多非拼音文字家长的理念里,断文识字才是学习。不识字就是文盲,就不是学习。所以在我们的概念里,很多家长也认为,学英语一开始就应该从字母学起,认为26个字母是英文学习的基础,一开始就要学可能,要学自然拼读甚至念课文。英语学习的“听说为先”的理念,听力打通了再读等理念,尚未推广到很多家长的意识里。
而英语是拼音文字,什么是拼音文字,比如,以下两组词,我即便不知道每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大概有一些些的自然拼读的功底、甚至哪怕有些许的拼音功底,大概能读出来他们,哪怕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比如看到cat,我可以拼出来/k/+/ae/=cat.
也就是说,拼音文字听音思形,有了形也大概可以读出音。对英语这样的拼音文字来说,音的习得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字只不过是对音的记录罢了。有了音,才能阅读。那么如何去对“音”进行获取呢?是使劲的学跟读,背诵;还是,大量的听?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大量的听的习得更容易更有效,因为获取声音,当然是听更能获取声音。
也就是,在我们给孩子英语启蒙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积累词汇这根弦儿,词汇积累是有分级的,在实景话题口语中,积累2000个最基础的高频词;在听力和阅读中积累2000-5000的词汇,有了5000的词汇量以后,再去用词根词缀去积累。也就是,最初的一两千个高频词,也是口语中最常接触的高频词,应该从实景话题中获得,而不是连3000的底层词汇量都没积累完成,上来就背词根词缀。然后,2000到5000这部分的单词体系,最好从听力和阅读,尤其是大量的阅读中去积累。没有5000的词汇量,背词根词缀是低效的,也就是,一个学生需要具备大概四级左右的词汇量,才能更好的吸收词根词缀的内容,否则,连3000词汇量积累都没有,上来就干巴巴通过词根词缀背单词,是低效的,背了很大程度上也不会用,因为词根词缀是对单词的规律总结,没有大量的单词的听读量的积累,很难体会到词根词缀的用处,只是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
其实,听说为先的理念,有很多专业度理论在佐证,也是科学的语言习得的路径。有个著名的吉姆崔利斯的水库理论,我自己曾经多处看到,就自己整合了一下。这个理论把词汇做了分类,一个人每天听到的词汇是听力词汇,我们的听力词汇就大量的积累积累,这个积累的阶段,我想,就是语言学上的“语言沉默期”,而这个沉默期,一般认为是6个月到1年。这听力词汇的水库积累的过程中,孩子是不会说英语的,而是慢慢累积,这个过程看上去是不明显的甚至是静止的。当听力的词汇大到足够多可以溢出来的时候,水满则溢,就流向了口语词汇,孩子就开始开口说英语了。再慢慢的,流向阅读词汇,和写作词汇。也从侧面印证了,二语学习必须听说为先。
所以,我们反观我们的英语习得法,提出了以下模型。3-5岁的孩子,不需要写字阅读,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听,听说为先。五六岁学自然拼读、再识字完全来得及。而6-8岁,也就是8岁以前,孩子应该成为独立阅读者,可以独立阅读英文的文献和内容了。
虽然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生活中很懂违背这个顺序的做法,比如启蒙段看到孩子不开口着急,强迫孩子开口,或者直接跳过听说直接学习自然拼读然后阅读,其实都是很破坏孩子语言习得的,也是造成哑巴英语甚至让孩子失去兴趣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的英语学习系统,分数所反映的应试能力,只是一个表层逻辑,而底层,最底层的是语音词汇,然后才是阅读能力,因为孩子这时候开始在听力词汇的积累上学习自然拼读,然后去认字去阅读;再接着是语法体系,在大量听读的基础上,孩子开始学习语法,语法是一套句法规律的总结,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力和阅读的输入的基础上,最后才是应试能力的外化显示。
参考资料:
常润芳. 浅谈英语词汇的音形义综合教学[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78-80.
盖兆券.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中国儿童英语习得全路线图[M]. 杂志出版社, 2015.
洛根, R. K. ). 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田学红, 张亚飞. 不同阅读水平儿童汉字音形义联结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V17(003):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