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维持关系」的误会,这一点最深
为什么不愿意和我聊天?
为什么不愿意接我下班?
为什么不和我在一起?
其实答案都很简单,也很残酷:就是人家觉得跟你做这些事情,不值得。不值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方觉得自己付出的代价和自己得到的收益不成正比。
比如聊天,一方很会提供情绪价值,肚子里也有墨水,能够说出一些刷新认知的干货。
而另外一方只是在享受别人的情绪价值,享受别人的思考成果,却没有任何的付出。
那么凭什么人家要坚持和你做下去呢?
这里我想分享一条认知,不仅仅适用于亲密关系,只要你还在和人打交道,都能够适用: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事,只有双方都有收益,才会长久持续下去,包括爱情。
这里的收益,包括了实质收益和精神收益。
实质收益指的是金钱,物质,知识等等,比如工资就是实质收益;
精神收益指的是精神愉悦感,自我实现需求,自我价值感等等,比如社工收获的就是自我价值感。
我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我啥也不懂。花了半天时间写出来的文章,也没人看,很烦恼。我自己也关注了不少自媒体大V,想要学习一下,也加了他们的微信。
刚加上微信的时候,我傻乎乎地问了一堆问题,结果要么就是人家不回复我,要么就是回复得很官方。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我的时间单价和大V的时间单价不一样。
我花半天写的文章也许没人看,但是大V花半天写的文章,说不定就赚了我半个月的生活费了。
大V的半天时间价值和我的半天时间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大V为什么要在我身上花时间解答问题呢,有这个功夫,还不如花点时间去写文章。
换到感情中,也是一样。任何长久的感情,都是双方都在获益的。单方面获益的感情,几乎不会长久。
我和女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大致也是在遵循这个认知。比如有新的电影上映的时候,我想看,她不太想看,这个时候一般会出现两个情况:
第一种,我自己去看,她干自己的事情去。我不占用她的时间资源,我也的确试过一个下午自己连续看了两场自己喜欢的电影。
第二种,她陪我去看,满足了我在看电影时的陪伴需求。同样地,我也会陪她去逛街,吃东西。反过来也满足她的陪伴需求。
在我们的认知里,都没有觉得陪男朋友看电影,或者陪女朋友逛街,属于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义务行为。
我们一般的认知是,对方愿意陪我做了这些事情,那么我也要给到对应的回报。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样谈恋爱还有意思吗,分得那么清楚。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现实的做法,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对方时间,感恩对方付出的态度。
我始终都是反对任何借道德观念,关系捆绑等手段,来实现对他人价值索取的行为。为什么非要他人无条件来为你付出,亲兄弟就得明算账。
我们再换到工作上来看看。满打满算,我写文章也坚持了一年了。全靠意志力坚持吗?意志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足2%。那么我靠的是什么坚持下来呢?
还是那个认知,收益。
精神层面,我收获了一批认可我的小伙伴,每一句认可我的留言,每一句催更的支持,这些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激励。
物质层面,我收获了咨询费用,打赏费用,课程费用。还有一些杂志编辑找我约稿的费用。
是这些东西在推动我不断写文章,而不是靠意志力。如果只靠意志力,我早就在开始阶段,因为没人看我写的内容而放弃了。
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工作上,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事情,都必须满足双方的收益,才会持久。
我无法满足大V的收益,于是大V就懒得理我。
我能够满足女朋友的陪伴需求,她也可以换个方式来满足我,于是我们就能维持这段感情下去。
我能够满足读者们对情感知识的汲取,读者们也能让我的精神,收入两个层面得到收获。于是我们就能以一种正向反馈的方式维持下去。
正向反馈就是一种良性循环,这是符合双方都获益的准则。你让我好,我开心了,我也让你好,你也开心了,再反过来让我更好。
类似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就像一个飞轮,越转越快。
而反向反馈就是一种恶性循环,这是一种只有单方面获益的情况。我对你好,你就享受着,你开心了,但是我不太开心。
这种不太开心会让我对你的好慢慢递减,直到停下来。
就像高速转动的飞轮,我每次都反向碰一下,次数多了,飞轮就停了。
所以我一直都在强调,感情中一定要学给足正向反馈,一次称赞,一次鼓励,一次陪伴,都是在让你们的感情飞轮越转越快。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现实的不是人,而是人性。
不要总是期望别人为自己雪中送炭,没有人在你脸上抹炭就该感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