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生死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当年王阳明读书、修道、经历诸多磨难之后,觉得世间一切欲望之类都看破了,但唯独是生死之念难以释怀。

“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他说“生死”是生命从无到有带来的,所以很难去除,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参透这一关,如此才能心无挂碍。

《西游记》里孙悟空从花果山出来就是追求这样的境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才是大自由,大自在。

每个人都是惜命的,乔布斯说死亡是最好的发明,可他也是想多活几年,不惜耗费巨资想办法,找各种医疗措施续命。

就算是知道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老人,如果有一线希望能让他多活一段时间,他也不会放弃。问一问那些富豪,坐拥金山银山,可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是愿意拿一切去换生命的。

我曾看有人在得了绝症之后的感言,他们在临终之前大都很懊悔,后悔以前太拼,错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如果能够重来,哪怕活得再卑微,只要能每天见到家人,也是心甘情愿。

可人生没有重来,一切都是既成事实,死亡的脚步不会有任何停留。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死亡真实不虚,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只有想明白了根本性的问题,人生才能有真正的改变。古往今来,能够参透生死大关的人寥寥无几啊。

人生有多种多样,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但归结起来,也不外乎有二种;活得累和活得潇洒。面对同一个客观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极其艰难,有的人相对就活得轻松自在?其中除了天赋差异外,就是聪明人懂得调整个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审时度势,超然处世,顺应自然,这样才有可能冲樊笼破拨去万累。

在人生的曲折道路上,当遇到难解的人生方程式的时候,明智的人就选择“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因势利导的做法。乐天知命。了解规律并尊重规律。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尊重规律的经验之谈。凡事看淡,看开,看远,什么功名利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终身为此,忙忙碌碌,巴巴结结,实在活得累,不值得。

万物有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对生和死的态度,形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生和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的生和死是不可避免的,就象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个人的降生是依循着自然界的运动而生,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事物转化的结果;生若浮游天地之间,死若休息于宇宙怀抱,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生也好,死也罢,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根上说:“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连生命的气息也没有。“人”仅仅是夹杂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状态中,而后才有了生命气息;这种气息变成形体,形体再度就有了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行一样。“人”死了是很平静地躺在宇宙这间巨大的居室里,没有彻悟生命的本质了。

“人既然已经死了,就等于回归了宇宙自然之中,暴尸或深葬,为鸟啄,为蚁食,反正都一样,何必那么在意?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当生则生,不当生则不生。生则好好生活,死则超然以对。生命遏不住,死神更难扼,何况从宏观上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是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新新陈代谢,历史长河才源远流长。

人的生死有时就是“有定数”应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顺其自然,就是在大势已去时,想得开,不能钻牛角尖,特别是对少年夭折,中年短命,突然变故,死于非命的打击,要寻找平衡就得这样想,才能解脱。不然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最终死而不能复生,活人总要活下去,一切悲观消极都无济于事。

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重生乐生,在有限的生命岁月,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世间的事情永远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一辈子都去追求完美的东西。

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是的,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歌唱,活着就应该笑,因为只有笑,在是苦难最好的归宿。“笑对生活”就是乐生重生。“顺其自然”,追求高,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有意思,有价值,又比较轻松。

(0)

相关推荐

  • 生命的意义,由自己雕刻

    发布时间:2020-12-03  再读曹操的<观沧海>,当我共情到那时那刻的曹操,竟然有一种落泪的冲动.歌曲<生命之河> 你也可以试着代入一下:假如你是曹操,当你胸怀一统的大志 ...

  • 如何能够放下一切,每天开心自在,不去胡思乱想?

    没心没肺,吃饱就睡,昨日已去,今日即在,明日管他几多春风暴雨,何况还未发生,发生过的事情就饶过自己,也饶过他人.未发生过的事情,既然还没有发生,管他做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善 ...

  • 《庄子》中“情”之意蕴探赜

    发布时间: 19-03-2610:20中国社会科学网 <庄子>中对"情"的表达集中体现了庄子的自由观和人生论,他主张人们摆脱种种世俗之物对人的桎梏,从对客观必然性的超脱 ...

  • 出生入死,顺其自然

    生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又如流星一闪,十分短暂.如此有限的时光又有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又有谁真的愿意去死呢? 对生死有了分别之心,就贪生而怕死,却早早地死去:对生死没有差别面对,就会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害 ...

  • 第13章庄子养生观念

    关注 庄子传承.发展了老子长生久视之道养生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养生观念. 一,庄子提出顺其自然的生死观,快乐的人生观,恬淡虚无的道德观 庄子指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与死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生命统一的一 ...

  • 《天道》芮小丹这个丫头哪里不简单,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电视剧<天道>是由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讲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间的爱情故事,心是愿望,神是境界,从古至今,我们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心是爱的源泉,爱可以治愈世界 ...

  • 相恋73年老夫妻去世前几天,忽作决定:虽未同生,定要共死!

    他95岁,她94岁, 他们一起相守了73年. 最近,他们的一个决定, 刷爆了国外的朋友圈, 让人心底泛起阵阵暖意. 1944年, 乔治还是一名海军士兵. 年轻英俊,浪漫多情, 异性缘颇佳. (左二为乔 ...

  •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无数的帝王将相为何喜欢葬于此地?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苏州.杭州二地是人间堪比天堂的宜居之地,一句话揭示了人们都向往一辈子都生活在苏杭二州. 古人还有一句俗语:"生居苏杭,死葬北邙&qu ...

  • 俗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何道理?

    在旧时,人们对于房屋建造,以及生前身后睡觉用的床,所用木料都非常有考究.不仅要寓意美好,且有合理的实用价值.毕竟,这都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关乎到舒适度.安全,以及经久耐用等问题,所以格外注意. ...

  • 俗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何道理?

    在旧时,人们对于房屋建造,以及生前身后睡觉用的床,所用木料都非常有考究.不仅要寓意美好,且有合理的实用价值.毕竟,这都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关乎到舒适度.安全,以及经久耐用等问题,所以格外注意. ...

  • No.309——岳老三:宁逗而生,不恶而死

    秦煌版"岳老三" 1. 很多人对岳老三的改观,得益于TVB97版<天龙八部>中的饰演者秦煌(原名:梁日成).细细发现他饰演了97版<神雕侠侣>中的周伯通,9 ...

  • 俗语说“人喜六月生,又怕六月死”,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昨天容姐去看满月,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庄晋州这里,以前亲戚朋友生了小孩,都会看三天五天12天,那是叫看月子.因为那时候人们都很穷,亲戚朋友看月子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鸡蛋和布料,这样坐月子就可以有鸡蛋吃 ...

  • 催官篇(22)判断是生旺龙还是病死龙的方法

    导读: 龙有吉凶之方,不可不察.皆出入首一节为主.而于穴星后分水中下盘针而定之,以决之落又以双山五行察其来脉之方偶,审其方位之吉凶,阴阳合而方隅吉者为上.如不合阴阳,其方隅吉亦吉,故曰不须更论云. 原 ...

  • 纵欲者生,不纵欲者死:人若没有纵欲冲动,便不可能存在

    这是单华伟的第三百零三篇原创文章   1 堕落之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聊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人类在心理底层,其实有一种走向毁灭和空虚的冲动,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走向集体自毁,原因到底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