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征文】汪再斌:走在山野中
【我的2015征文】走在山野中
汪再斌
发在空间的暴走图片,却引来不少朋友和同学的艳羡。均以为那是浪漫之旅,竟不知驴游之艰苦。不过,走在山野中,再苦也开心。
围炉有话题,说说2015年的故事。我的故事吧,就在山野中,也一起说说吧。
驴行三年了,初衷是健身。不改初心,方得始终,所以现在也如是,将来也会如是。但是,正如同在山野中行走,总有柳暗花明的发现,健身之外,我更收获了摄影及文字和历史、地理、生物知识等等的快乐。健身的效果是明显的,以前常常感冒的我,现在一年中难得有次把感冒了。而各种知识的收获也是明显的,而且,脚步越远,知识越广。一方面得益于永不停歇的旅行,一方面得益于广结善友。没有山野,脚步失却方向,没有益友,知识难以增长。2015年,我这样总结我的驴行。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非驴友是无法体味驴行的快乐的。总有人这样问我,黄梅弹丸之地,有什么好玩呢?山也不高,水也不秀,人也不名,除了一个五祖寺,还能有啥好故事?我总以一句“看我空间”作答。
我一直生长在平原乡村,看惯了一眼望穿的田野,看惯了淹没在树林中炊烟袅袅的村庄,看惯了波澜不惊的小河流水,看惯了日挂树稍的清晨日落田野的黄昏,一切都总是平平无奇,也许,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些美丽过于平淡,竟至于让人熟视无睹。也一直以为,黄梅就这样,没有长河落日的壮阔,没有鬼斧神工的雄奇,没有惊天泣地的俊秀,没有动人心弦的美丽。所以谈不上大家闺秀,也称不了小家碧玉,顶多算个村姑罢了。
却不知村姑也总有惊艳的时候。本来,世上本就不缺少美,而唯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黄梅之美,美在山清。自大河到柳林,广袤的北部山区,茂林修竹,随处可见。既有近年来村民不断栽种的树苗,也有自然衍生的丛林,更有很多历史久远的古树,而这些,或是刻意的修整,或是自然的流露,都无处不成风景。天柱山以水墨烟染称奇,庐山以断崖奇峰传颂,黄梅则以青山绿林称秀。四月天,虎背山、挪步园、木桥的杜鹃花,红艳艳的如霞似锦,飞焰横天,走在山路上,如在画中游,人也渐渐和自然溶为一体了。足不出户的人们又怎能体会这个中无边的情趣呢?又怎能欣赏得到这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呢?再后,吴祥村的山边、苦竹多云山、停前古角水库前的山间,梨花胜雪,滴水娇艳。扯旗尖的红杏忍着几百年的孤单,在新春依旧绽放出亘古的红颜,真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了云开日出。石竹花、茶花、打碗花、蔷薇花在不同的季节里打破山野寂静的绿色,泛出各自美艳的姿态,让行人忍不住侧目。秋天,黄梅的山如同艳妇一样丰韵有余,玄黄的银杏树、炫丽的枫叶、泛红的水杉、紫红的木梓,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树,夹杂在苍松翠竹之间,把一整座山野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连山野中的杂草,也在秋天的季节里,别有韵味地伫立,是摄友和女驴最喜欢扮倩的风景。
冬天的山野是梅花、野樱花的世界。四祖五祖的山中都能找到野樱花的身影,梅花则以四祖的黄腊梅最引人入胜。而最负盛名的蔡山晋梅则在二三月开放,虽没见过传说中的梅开二度,但那古老的丰韵却是无可比拟。黄梅之美,美在水秀。且不必说三大水库的丰韵,也不必说滚滚东流的长江,也不必说鸥鸟翔集、碧荷连天的大源湖,光是几个深藏在山中的小瀑布,就足够让人留连不舍。
这些地方无论是踏春还是秋游,都有不同的韵味,其天然姿态胜却人工打造的公园万千。若是遇到好年份,那些盛开在湖滨的草籽花,在迷离的春雨中,打造了不知多少美艳的际会。至于说到水产品的话,那则是让人口水不断的美食啊,只到下新,所有的水产都可尝到,跟家常菜那可是天壤之别啊!黄梅之美,美在人文。铁马冰河、戎马疆场的英豪岳飞后世、元末明初的陈朱大战、太平军陈玉成之血战佛母寺、参军鲍照、红四军发祥地、江西信丰战役中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全歼日军的熊桐柏团长等英雄都是黄梅人或者在黄梅战斗过。还有些绿林英豪,虽名不见经传,却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如黄梅观音寨、古角寨、卓壁寨、红花寨等为蕲黄四十八寨,多少绿林好汉曾出没之间,最有为名的陈抟则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南北山和扯旗尖、顿旗尖留下不少传奇的故事。别说李白、柳宗元、白居易等大文豪都在黄梅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理学家瞿九思、明代兵部尚书汪静风、才思敏捷的一门三进士之石若纯家族、文学家废名、北大教授汤用彤、汤一介父子、神话小说大师周濯街等等验证了唯楚有才之传奇。邓文滨则续写了徐霞客的传奇,可谓黄梅户外驴行之先祖,并在黄梅山水间留下了不少经典的石刻。如五祖寺中的德福石刻,南北山的寿字阴阳双刻等等。能工巧匠也是江山代有人材出。最早的传说来自于四祖,木匠始祖鲁般曾在双峰尖与黄梅石匠一较高低,结果不相上下。如今可见之四、五祖花桥其结构之精美,历史的久远均可见黄梅巧匠之一斑。黄梅挑花和黄梅戏均为第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与黄梅挑花同样精美的还有黄梅绣,可惜的是如今传承近失,或者未尽开发,不然也将成为黄梅之工艺精品。黄梅县不知晓的大有人在,而不知道黄梅戏的却屈指可数。如今黄梅戏与京剧、越剧等成为中国戏剧种,不仅是百姓文化生活的依托,而且成为沟通海内的桥梁。黄梅的佛文化更是声名远播。自南北朝以来,印度僧人自西而入,菩堤留支等高僧大德先后在黄梅驻足,并留下了千古遗迹。自唐以来,四祖道信在黄梅大河兴寺传禅,五祖弘忍大师在东山开创了东山法门,并不拘一格将法门传给烧火僧慧能,慧能后游走四会,在岭南传法,与北方神秀并称一时,形成了南北鼎盛的禅传格局。佛教圣典《五元灯会》记录了这盛况。
至于说烟花三月,荠麦青青,十里长街,百里桃花,那不是扬州,是生我养我之平原故里。小河弯弯到江口,东港西河入梦游。多少成长的记忆,多少沧海的变迁,唯独不能改变两河成为孕育万物的源泉。
走过路过不错过。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来,所有的景致,所有的美丽我都尽可能拍摄下来,虽称不上佳作,但致少能让那些瞬时的美丽得以在心中在空间得以久远。所有的传闻,所有的旅行,我也尽拙笔书写出一路行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5年,我继续用脚步、用相机、用文字来践行古训。我也感谢那些在风雨中陪我一路同行的驴友,是他们坚定了我的脚步,是他们增长了我的见闻,是他们引领着我的驴行,也感谢一路相伴的友人,在用脚步宣传黄梅的驴行中给予了信念的支撑。
所有这一切的知悉,都缘于日复一日的驴行,不管你信是不信,而我依旧淹没于山野之中。
作者:汪再斌,黄梅人社局干部,爱好驴行、摄影、文学
曹锦军围炉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欢迎广大微友原创首发作品投稿:2972353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