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老茶,老白茶、老普洱贵如金,凭什么就陈年岩茶滞销堆积?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提到岩茶陈茶,麻花想起一段故事。
去年冬天,麻花看到一位相熟的黄柏茶农,在朋友圈晒自家的茶山图。
图片的亮点,是茶地里一片黑黑的。
远看过去,还以为是东北黑土地!
但据茶农说,地上铺的一层深色的都是陈年岩茶,大约有七、八年陈。
都是普货口粮茶,不值钱,而且还陈味严重,没有复焙价值。
继续留在仓库,嫌它占地方。
而以极低档价格卖出去,连包装费和人工成本都赚不回来。
索性让它们回归大地,增加土壤肥力。
那位茶农朋友的“倾茶”举动,让麻花看到岩茶圈无比魔幻的地方。
一面是,茶农为库存的陈茶发愁。
一面是,各式老茶热的高歌猛进。
在这两极对立的背后,到底是怎么了?
《2》
不巧,之前有位茶友在后台私信提问:
“武夷岩茶的陈茶,是不是像老白茶和老普洱那样,年份越久越贵?”
看完问题,麻花没有着急作答。
而是反问过去,你喝岩茶多久了?
得到的回复是,平时以普洱为主,岩茶不怎么喝,但前几年朋友送的大红袍还放在家里没有拆封。
按茶友理解,老茶要比新茶贵,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
再怎么说,茶叶储存需要成本,而且老茶存量少,口感醇,有的还能替代药用,定价高一点也能接受……
看完前面这番话,麻花终于明了,对方是典型的岩茶小白。
从提问内容来看,他对岩茶行情并不了解,且误解颇深。
一来,武夷岩茶不是普洱与白茶。
不能用喝普洱茶的经验,套用在岩茶身上。
越陈越香,越老越贵等说法,放在岩茶内会水土不服。
二来,不管是任何茶,但凡商家跟你大谈年份,避而不谈品质的,都是在耍流氓!
年份老,不代表品质好。
为了快速判断茶叶品质,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等,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实用方法。
除此之外,再多的噱头傍身,也是等同浮云!
对白茶和普洱而言,它们都不敢打包票肯定自己越老越贵,更何况是岩茶?
年份不是岩茶的卖点,香清甘活和岩骨花香,才是!
岩茶的定位,在六大茶类里属于乌龙茶。
曾经和某位厦门朋友一起喝茶时,听他调侃了一番各式乌龙茶的卖点。
据他所言,岩茶的卖点就是各种坑和涧小山场,以及焙火特色;
铁观音主打兰花香和观音韵;
单丛那边的特色是宣传单株和好几百种香型;
台式乌龙最喜欢打“高山茶”概念,各种冻顶乌龙齐集……
虽说朋友的这番话,带有调侃意味。但他的大意也没错。
即,武夷岩茶的存茶年份老不老,还真没那么重要!
《3》
既然岩茶不注重老茶,那“陈年岩茶贵如金”是怎么来的?
陈年岩茶贵如金一说,麻花没有查到出处。
这句常被“老岩茶控”挂在嘴边的名言,出自民间。
这种推广语,各地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麻花暂且不做评说。
反正背后的逻辑是——谁不道自己家乡好。
另外,所谓老茶贵如金、老茶能治病的传说,缺乏足够的科学验证。
更多时候,它们是缺医少药年代留下的“时代病”与特殊情结。
现如今的时代,看病治病不宜盲信偏方,喝茶更不能代替吃药。
一言概之,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除了“陈年岩茶贵如金”外,还有一句更出名的典故。
明末清初的周亮工,在《闽茶曲》里写:
“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不少茶商搬出“三倍价”一说,佐证老岩茶要比新茶值钱。
但实则是,原文主旨是提倡不要喝火气太重的新茶,要等褪火后再喝茶。
彼时的岩茶火功一概焙得极重,需要放到隔年,才能褪火进入适饮期。
而今时早已不同往日,岩茶火功有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之别。
要放到隔年喝的火功,已经不符市场主流口味。
SO,看待岩茶适饮期时,不能再因循守旧。
认为岩茶新茶不能喝,起码要等隔年才适合喝下肚。
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
《4》
岩茶不是年份越久越贵,还要从陈化路径说起。
茶叶的陈化,涉及诸多化学、生物、物理知识。但不巧,以上领域都不是麻花的强项。
不过,搬出曾经看过的一些资料,可以给诸位看官们当参考。
为什么说老白茶、老普洱能做到越陈越香,而岩茶却做不到?
这得从它们的工艺特色说起。
白茶的加工,不杀青,不揉捻,仅以萎凋干燥为主,内在活性物质(有资料显示是活性酶物质)能在后期储存时,推动茶味物质的转化。
苦涩类物质含量减少,同时还生成部分络合物,具备更醇厚的汤感。
而普洱分生茶与熟茶,在网上看了部分资料,对于它们的陈化大意解释如下:
普洱生茶,整体制茶过程也没经历过多折腾,留有后期陈化空间。
而熟茶据说是依靠两条路径实现后期陈化,一者是微生物的推动,一则是多酚类等物质的氧化。
再来回到今天的主角,武夷岩茶。
围绕着岩茶到底值不值得收藏,麻花比较认可以下两类说法。
一类是,武夷岩茶工艺繁琐,经历了复杂的做青与焙火,整体茶味“完成度”很高。
再加上高温杀青与焙火后,可推动茶味后期陈化的物质不复存在。
所以,岩茶整体风味在新茶时期,出道即巅峰,谈不上后期存茶越陈风味越出色。
一类是,武夷岩茶的加工特色,体现在焙火。
焙火可以让岩茶加持风味,使其不易变质。
从做茶出发点看,岩茶焙火不是奔着“越陈越香”去的,而是为了不易过快变质!
举个例子。
炒板栗,肯定是新鲜出炉时最好吃,放冷后就变味。
而岩茶的饮用, 也讲究趁早落肚为安,在3年左右喝完。
因为,岩茶放久后就算不返青,不变质,那股焙火后的风味也早就消失不见!
当然前面提到的,仅是日常喝茶经验。
真正从科学方面来研究,岩茶到底值不值得收藏?
做法思路应该是设立参照组,将岩茶存放若干年后,检测物质含量变化。
尤其是多酚类、茶氨酸类、氮类等多种具体风味指标增减情况。
且,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总而言之,单拿出“陈年岩茶贵如金”之类的说法,证据不足,难以论证岩茶的久存价值!
《5》
围绕着茶叶陈化的化学课,说来复杂。
相比下,更多人会关心。
什么,岩茶不值得储存?可我明明喝过很好喝的老茶啊?
我在XXX那,喝过一泡十几年陈老茶,汤感极醇……
咳咳咳,若是这样想,就跑偏了。
喝起来口感不错,甚至汤感醇厚度让人惊艳的老岩茶。
这些年,麻花确实有喝过。
然,对比新茶,老岩茶香气普遍不尽如人意,难以体现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魅力。
何况,优质老岩茶的背后,要求原料山场好,做青做透,焙火焙透,且后期存茶规范。
这点,连不少拥有做茶存茶经验丰富,且拥有复焙条件的当地茶农,都未必能做到。
而普通私人茶客手里存下来的老茶,品质更是良莠不齐。
对广大普通茶客而言,老茶水深,入坑有风险。
稳妥来看,3年以内的岩茶才是喝茶主流。
最后,说到老茶年份越久越贵的话题,还得看市场定价规律。
和普洱与白茶不同,老岩茶的市场认可度有限。
平心而论,各种存茶年份惊人的老茶,它们要想顺利标上高价,进入市场流通。
一个字,难。
毕竟随便在私人手下仓储出来的老茶,要想贸然卖出高价,根本不现实!
《6》
近几年,有一大主流政策是“房住不炒”。
从年初的天价茶时间看,主旨同样是“茶喝不炒”,且管控力度在加大。
绝大多数人买茶的出发点,在于日常饮用。
从买茶喝茶角度看,茶叶本身的香气、滋味等品质表现,才值得重点关注!
对比新茶,优质老岩茶实属翎毛凤角。
对茶农/茶商而言,当年能卖得出去,又谁愿意承受这么大的库存压力去囤老茶?
对普通茶客而言,藏茶有风险。
个人对老岩茶存有特殊偏好,少量入手尝试,倒也无妨。
但如果是成批量购入,打算坐等后期升值,转手获取更高利润。
那么,根本就是乌托邦的念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