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乐评人刘均:书是一把斧头,它劈开了心中的冰海
书的世界,音乐的海洋
和其他作家的书房不太一样,刘均的书房除了满当当的书,还有上千张黑胶唱片,数千张CD,以及不少现在人们早已不听的旧磁带。
这些书籍和唱片,维系着刘均在小城里的精神生活。
生于20世纪70年代刘均现在石嘴山市一家媒体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只有回到家,坐在书房里,打开一张黑胶唱片或者是CD,当爵士乐摇摆的节奏和音符萦绕于整个空间,刘均的写作正式从夜晚开始。
“我的书房里流淌着音乐的清泉,使我能够感知文字的力量。”刘均说。
在石嘴山市这座城市,没人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刘均曾经是中国著名的乐评人之一,他以大军为笔名撰写的大量音乐文章被国内多家音乐杂志刊载发表,被国内互联网各大音乐论坛转载。
那时泡音乐论坛的网友,都被刘均犀利、独特的文字所吸引,却不知道这位红遍音乐论坛的乐评人居然是一位宁夏青年。
如今,时光荏苒,当年的乐评人大军复归生活本身。
但即便再忙,刘均也要抽出时间来写作、听音乐,在宁夏某音乐发烧友微信群里讨论各类音乐,唱片风格,时不时地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书,买唱片。
和20多年前一样,他依然着迷于书的世界,音乐的海洋,不同的是,他找到了世界和海洋的中心——书房。
儿时的刘均,读的第一本书居然是《镜花缘》。而且还只是上册。
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地奔波谋生,上小学的刘均从小成了一个”流浪“在亲戚家的孩子。
从姥姥家到姨妈家,从二姑妈家、三姑妈家到大伯家,大人们忙自己的事,百无聊赖的小刘均只能四处溜达、翻找着可能有趣的东西。
有一次,姥姥打开了一个红色木箱,刘均在箱子里意外找到了一本《镜花缘》上册,识字不多的刘均囫囵吞枣的翻开读下去,书中唐敖与多九公、林之洋出海的奇幻游历仿佛为刘均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刘均坐在炕头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姥姥喊他吃饭。
后来,刘均又在姑妈家又找到了《射雕英雄传》《杨家将演义》,在同学家看到了网格本的《九三年》《神曲》,从那时起,他喜欢上了书,再也放不下了。
刘均就开始攒钱,每次攒到一块钱,就去新华书店的柜台买书,《五代史话》《护国运动主将——蔡锷》《历史上的杨家将》……
那会儿的书价极低,但一块钱也只能买这些书了。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名著刘均是买不起的,就去大伯家“蹭”着读。
上初中,刘均每天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小邮局门前的书摊,又多了“蹭”书读的机会。
只要老板娘不在,老板和他的女儿们从不介意刘均他们几个中学生在书摊边上多站一会儿。
少年时代“蹭读”的经历,让刘均此后养成逛书摊的习惯。
每逢去外地,除了去书店逛逛,刘均最喜欢转街头的小书店和藏身旧货市场的书摊,这些小书店和书摊,往往有一些大书店没有的书。
刘均说自己淘书最为狂热的时候,托熟人到新华书店的书库翻检库存旧书;想方设法摸到书贩家中在小山一样的书堆中找寻觅自己心仪的书;老年书友出清藏书时候,他甚至找到了几本罕见的旧书……当然,少不得在当当网、京东网书籍打折大促销时,买下觊觎已久的一套套全集,比如孙犁、金克木、邓云乡……
买的书越来越多,刘均还专门写了以淘书为内容的系列文章《聚书记》,当作自己的书话创作。
书是一把斧头,它劈开了心中的冰海
大学校园里,刘均开启了另一种读书生活。
”借用库切小说里的文字——书是一把斧头,它劈开了心中的冰海。“刘均说。
或许由于所学专业的缘故,他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既有废名、汪曾祺、台静农、张中行、孙甘露、米兰昆德拉,也有金庸、古龙、温瑞安。当然少不了诗歌,国内的钟鸣、张枣、陈东东…… 欧美的波德莱尔、兰波、金斯伯格……
慢慢地,刘均有了创作的冲动,创作了最早的乐评随笔、诗歌。
在表达欲最为旺盛的时候,刘均写作最多的是乐评随笔,也因此结识了《音乐方舟》等高校民间音乐杂志编辑和一些作者,其中有些人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乐评人,比如邱大立、颜峻、刘浪等。
受到这些乐评人的鼓舞,刘均先后撰写了30多万字的乐评随笔。
”起初的动机是聆听各种美妙音乐的兴奋与思考,还能卖掉文章换些唱片。后来,则是一路追索、探究音乐的奥秘。“
刘均说,随着自己阅读的边界不断延伸,慢慢觉出了上乘文章与空洞文字的区别,阅读也一点点回到了纯粹的阅读本身。
此时对刘均而言,阅读,不再仅仅是为了求知解惑、创作积累、生命体验、哲学思辨,抛开了世俗社会的功利目的,也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喜欢,竟有些和听音乐类似的身心愉悦之感,有些书让他一读再读,暂时忘了疲累劳苦。
比如读贾平凹的《天气》,汪曾祺的《书信集》,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王世襄的《锦灰堆》,张爱玲的《流言》……还有无关宏旨的闲书、趣书,比如李翰祥的影史八卦,写民国武术界故事的《逝去的武林》,退休老人记录老北京生活的绘本,某舞台剧演员的随笔等,世界依旧活色生香热闹非凡。
刘均告诉记者,时下的手机社会,更容易分散一个人的精力,娱乐化的生活,往往让人不知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到底需要些什么,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已然成了难事,甚至是奢侈。
记得古人曾经记录了人生的六十四种乐趣,在诸如聆听雨打芭蕉之类的闲趣之外,还有雪夜高卧读书之乐。
”我们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它才会真正回归生活,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需要,只有这样,读书才能回归本质。“刘均说。
刘均,诗人,乐评人,现就职于宁夏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宁夏作协会员,宁夏作协诗歌学会会员,写作诗歌、随笔、乐评等作品,曾在《黄河文学》《银川晚报》《固原日报》《今晚报》《中国青年》《时代人物周刊》《山东广播电视报》《中学生》《音乐生活报》等报刊上发表。曾出版随笔集《第一套》(合著)。
刘均诗三首
鸟
——致查理·帕克
还是走吧,鸟人!你飞得太久了。
乘着萨克斯管犹如
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上收割麦子。
麦秸秆不停的倒下,
只留下了麦穗。
杀戮是从植物开始的。
而萨克斯管收获的只是激流,奔跑,
只能留下偏执的癫狂,
巨人的脚步是从拥挤开始的。
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绰号“Bird(大鸟)”,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风手,更是爵士史上最才气纵横的萨克斯风手,帕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音乐家。
等待或交谈
——致迈尔斯·戴维斯
当你的音乐将我打开时,路上的邮差在慢慢变黑,
我正在等着接受一个死讯。
你的小号里有你的创伤,我为什么还要恐惧呢?
莫非我已经习惯地悲哀?
但是你的声音在我的恐惧中变得越加稀淡。
老迈,你的嘴唇在空中洗着银器。
你的游戏已经结束,而我还要和世界争斗。
今天天刚亮时,我窗前的屋顶如同一卷破碎的胶片,在闪烁着幽离的光。
你还要继续你的工作:挖掘。
可在我看来,你首先是一个患近视的人,
看不清现实的滑稽和美丽虚无之间的区别,
更看不到死寂的夏天的来临。
我徒然地坐在窗边,看着那些像是你留下的一切:
蓝房子和黑屋顶,洗皱的衬衫,
你飞起时颤抖了很久的田野。
此刻,我只能继续我的工作,
接受不停的疏离,接受大于音乐的存在。
我想走出去,吐出太多的秘密。
可是正午的阳光将我的秘密完全暴露。
而你呢,在弯腰制造风暴,为平静蜕皮。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是爵士音乐史上杰出的指挥家和小号演奏家。
两个梦
人的梦:
梦见伐薪日,下一乘车马,下一套婚房,下一份衣食。可道路已经堵塞,顾不上打卡。
招聘的黑太阳太毒辣。失败!
猪的梦:
无人管束的原野,野苹果流着汁液。
长了新的腿准备出南山,可是铁丝网阻住了道路。
天阴不宜出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