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 枢部阳性病证】12
枢部是以心脏为中心的心血管系统即血液循环系统,包括淋巴系统。枢部是贯穿于全身而又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所以枢部的病理表现也是通过表部里部和自身来反映。
一、枢热证
枢热证是枢部的机能兴奋温度升高。
枢热证或是由病邪直接侵入枢部,或是从表阳病传变而来。此时或因病邪力量较弱,或因枢部的正气较旺,枢部对病邪的斗争呈积极主动的阳性反应。首先是心脏的阳性反应,表现为包括窦房结、传导系统在内的心脏所有的细胞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在外周则是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循环量加大,是全身的气血供应增加,代谢增强,温度升高。由于全身内外的温度升高,使血液的温度也升高。可以这样说,在表热证时温度升高只在表部即机体的外层。血管内的血液的温度还没有完全升高。表部升高的温度从表部就散走了。若表部一直发热不退时,就要影响到血液,血液的温度就逐渐升高。这就是表热已向枢部内传。当枢部的温度也升高到与表部一样时,全身内外的温度一样高而以枢部为重心,这就是全身的热证了。
枢热证的重心是血液温度升高,使全身内外上下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的温度都升高。所以,一切组织器官都有动脉性充血,代谢都增强,物质消耗都增大。特别是大脑,由于充血高温内压增高,所以头晕甚至昏迷谵妄,烦躁不安。由于高热水分的消耗是很大的,再加上为了散热大量的出汗,所以水分的消耗是很大很大的,因此口渴是一个突出的证状。如果血液的温度一直很高,动脉供血量很大,外周充血一直严重,就易引起出血,如衄血。当这种热在某一局部组织器官积聚严重,或某一局部组织器官因先后天的因素抵抗力不强时,这一组织器官就会损害严重而发炎。这种情况下的局部热可称之为火。
证治
主要证状:发热,口渴,自汗,烦躁,脉洪数
治疗代表药:生石膏
治疗代表方:白虎汤
生石膏30克,碎 知母20克 甘草8克 粳米15克
煎服禁忌按常规。
枢热证实际是一个以枢部为重心的全身性的热证。所以治疗时必须用能全身地清热降温的方药。生石膏是一味中枢性清热降温药,能镇静体温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而热退。因此白虎汤是治枢热证的一个代表性很强效果很好的方子。若是以局部的炎证为突出的热证时,可采用清局部火毒的方药。
二、枢实证
枢实证就是枢部物质多余障碍代谢。
枢部是以心脏为中心的血液循环系统并包括淋巴系统。所以其物质多余障碍代谢也是在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系统的实证,一方面枢热证时大量的动脉性充血本身就是实证,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病邪存在于血液中损害着所有的血管并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损害着全身的细胞组织器官,特别是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为危险。在损害血管方面,最容易损害的是那些血管壁薄而脆弱的毛细小血管。损害严重时可使血管破裂而出血。轻者只是一些粘膜出血如鼻衄,重者可见皮下出血甚至内脏出血而见尿血。从全身的部位看,盆腔的血管丰富且弯曲度大,又受上腹脏器的压迫,所以盆腔的血液循环生理的阻力较大速度较慢,容易充血乃至郁血。这就便于病邪的积聚而损害盆腔的血管乃至组织器官。因此,当枢部血液系统实证时下腹部的症状明显。少腹急结是一个最易见的证状。当腹诊以手按压下腹时腹肌紧张抵抗力强且压痛明显。在损害全身组织器官方面,哪一个组织器官抵抗力耐受力弱(这与先天因素后天调养及误治有关),那个组织器官的损害就严重。最可怕的是心、脑、肾。对心脏损害严重易出现心衰,对肾脏损害严重易出现肾衰尿毒症,对大脑损害严重易出现脑压升高,剧烈头痛,神魂谵妄以至脑瘫。
对严重的血液内的实证必须及时将血液内的毒物清除出体外,否则后果很严重。枢部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与外界不直接相通,要排出其病毒物还需借助里部和表部从大便、汗及尿排走,以大便效果最快且排出量最大。所以在治疗时以泻大便为主要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是桃仁承气汤。
治疗代表方:桃仁承气汤
桃仁20克 桂枝12克 大黄25克 芒硝15克 甘草12克
上五味,以上1000毫升,先煮三味600毫升,再入大黄煮取400毫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饭前服100毫升,日三服。
此方要不失时机地应用。当病毒对机体虽损害严重,但正气尚未严重虚衰时要及时应用。若出现衰竭时则不宜使用或视情况与他药合用。
淋巴系统实证的特点是尤其生理功能所决定的。病邪侵犯机体后大量的淋巴细胞与病邪斗争并将病邪吞噬,同时淋巴细胞液死亡。这些淋巴细胞和已死亡未死亡的病邪大量地沿淋巴管向心脏回流,这样淋巴系统内就会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病邪拥塞而形成淋巴系统的实证。特别是横膈上下,全身的淋巴液都向这里回流,所以这里的拥塞也最严重。因此这里会出现胸胁苦满甚至心下急。腹诊时以手指沿肋骨弓下向肋骨弓内按压,会有明显的肌紧张和抵抗感。患者也会有自觉的胸胁苦闷郁郁微烦不欲食的证状。治疗时急需解除淋巴管的痉挛将淋巴疏通,并从大便将病邪排走。具有代表性的方子是大柴胡汤。
治疗代表方:大柴胡汤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15克 生姜15克 大枣6枚 枳实15克 大黄10克 白芍15克
煎服禁忌按常规。
枢实证时常常是血液淋巴系统都存在实证,所以证状上都有表现,治疗时两方兼顾。
主要证状:胸胁苦满,口苦,少腹急结。
治疗代表药:柴胡
治疗代表方:理血逐瘀汤
柴胡15克 黄芩15克 半夏15克 生姜18克 人参10克 桂枝15克 桃仁20克
芒硝15克 大黄15克 甘草10克 大枣6枚
煎服禁忌按常规,大黄应后下,芒硝应煎汤去滓后再放微沸。
本方是刘老所创。将小柴胡汤和桃仁承气汤合在一起,治疗枢部的实证很好,具有代表性。以上三方可根据情况活用。
三、枢阳病
当枢热证和枢实证在枢部同时合并存在时为枢阳病。
枢阳病的病理是既有枢热证的机能兴奋温度升高,又有枢实证的物质多余障碍代谢,而且往往互为因果。枢热证时全身的组织器官充血温度升高而易于被病邪损害,组织器官的损害又产生许多病理产物和病邪一起堆积于血液和淋巴液中。这不仅加重了枢部的实证,而且作为致热物质也使特征更为加重。
在枢部血液循环中,肺脏的血循环量最大,因为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所有的血液都要在小循环中经过肺脏。所以,枢阳病时肺脏的充血最严重,高温的血液给肺脏带来的热就比别处多,这样胸腔的温度就比别处高。心脏也在胸腔。因此胸满,胸中热烦是常见的证状。同时肺部的充血不仅损伤肺脏,而且也给肺脏带来了较多的病邪,而肺脏又与外界相通,外界的病邪也时时侵犯肺脏,因此肺脏已被损害而咳血。
枢阳病时,由于全身的代谢增强代谢产物增多,这些代谢产物和病邪的一个自然排泄途径是小便。但是枢阳病对水的消耗很大,尿量反而减少,所以尿液就会浓缩而成黄色甚至赤色。同时这些代谢产物对舌的味觉刺激而感到口苦。
主要证状:热烦,胸满,咽干,口苦,小便黄赤。
治理代表方:黄芩柴胡汤
黄芩15克 柴胡15克 白芍15克 生石膏30克,碎 竹叶10克
知母20克 甘草10克 大枣6枚
煎服禁忌按常规。
此方是刘绍武先生所创。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热和实的谁轻谁重调整用量。
少阳病篇幅在《伤寒论》中占的最少,实际发病率最多,最常见,是六病中的重点病,从少阳病的属性看,凡可清之证,皆属少阳,由于半表半里以气血为主,以气血在周身循行的角度,共所清之热不外两种类型,一是波及全身的亢盛之热,一是蕴积局部的火毒,白虎汤证和栀子豉汤证的表现可作为此两种类型的代表,少阳病的主证就是根据《伤寒论》原文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条:“少阳中风,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和栀子豉汤证的条文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农,栀子豉汤主之。”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末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221条:“……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农,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农,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374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白虎汤证条文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综上各条可以看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实热证,264条的“胸中满而烦,”道出少阳病的病位、病性和病势,烦是少阳热的重要见证,从各条叙述的“虚烦”、“心烦”、“烦热”、“烦渴”、“更烦”、“胸中窒”、“心中结痛”、“心中懊农”等证候看,烦热是常见症状,而“心与胸”是病证的共同病位,故将胸中热烦列为少阳病的核心证。烦者,闷也,其解释有二:一说,烦由热所致,有热闷之义。成无已曰:“烦者,热也。”《三因方》曰:“外热曰燥,内热曰烦。”柯琴曰:“热郁于心胸者,谓之烦,发于皮肉者,谓之热,以上诸证,可见阳病之烦,由热所致,即热烦是也。”一说烦是由神经所致,多系杂病之候,有苦恼难忍之意,如烦痛、疼烦、虚烦、烦渴、烦躁,这后类诸烦,三阴病亦可有之,不可单以热烦视之。
少阳病为半表半里之实热证,其烦以热为因,即属热烦,是少阳之热的外在反应,热郁胸中,阻遇气机,气血滞涩不畅而见胸满是少阳之实的表现,少阳之热顺血运波及周身,故见身热,热邪有出表走里之势而见寒热往来,热邪煎灼津液,在上则出现口苦咽干,在下则表现小便黄赤,皆少阳特征性表现,故结合原条文,将胸中热烦,胸满,身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列为少阳病纲领证,以利辨证施治。
半表半里部的病候重点主要在胸腔,胸部的中心是心脏,胸腔内的肺循环,均属于中心地带,在这个部位上出现的阳性表现为少阳病,阴性反应为少阴病。少阳病在《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只有十条,无一个少阳方,小柴胡汤不是少阳病的主方,而是一个合方,方中半夏、生姜属小半夏汤,人参、大枣、甘草均属太阴病方药,黄芩、柴胡才是治少阳之药,从本质上讲,小柴胡汤是一个少阳太阴的合方,少阳欲治之法,必须明确,少阳病位在胸中,人体最热,热不过胸,因胸中血多,气血旺而体温高,胸是血的集中点,也是热的集合部。同理,体内任何部位血流增多,则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而发热,血流和温度呈正比,中医通常把全身体温升高,称之为热,局部发炎称之为火,热宜清,火宜泄,满宜疏,这是总的原则,故少阳病的大法是清法,在《伤寒论》少阳篇中无一方,究竟有无治少阳病的方呢?方剂还是有的,只是散乱在其他篇中,栀子豉汤和白虎汤就是治少阳病方,因少阳病用汗、吐、下三法都不能治疗,说明体内有这样一个地带,用汗、吐、下三法都不能直达病所,汗法只解表部之邪,吐法只治胃中其火,胸中热烦要首选白虎汤。直清其热,机体方得其要。少阳病的主方,开始选用栀子豉汤。实践证明,治疗不全面,不能充当主方,后改用黄芩汤,亦呆能解决其清热、扶阴,又对胸满一证无法,少阳病中的胸满是实的表现,疏导胸中,经过临床探索,柴胡为首先药物,是解决胸满的唯一良药,故把黄芩汤中补入柴胡,共建清疏之功。
少阳病是一个实热证,治疗原则必须是清热除烦,供方剂的组成和药物的选择,应该具备清热、降温、除满、扶阴四个条件,选用黄芩汤作基方,方中黄芩清热泻火以治热,柴胡枢转疏满以治实,石膏、竹叶、知母清心火以降渐,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大枣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八味相配,担少阳主方之使命,共建清、降、散、滋之功。清热药中首选黄芩,李时珍少年时曾患咳嗽,胸中烦热数年,其父久治不愈,后用黄芩二两,连服数剂而愈,目前研究,黄芩可对十余种细菌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并有解毒、利尿的功效,这些对于治疗热性病都是有利的,故列为少阳主药,柴胡转枢为少阳要药,有疏满解郁之功,可治少阳之实,方中补入柴胡,使邪可速去,故列为副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