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里的图画:两只大脚丫和有台阶的山坡构成二字,是何字呢?
有两个字很有趣,都由两只大脚丫子和有台阶的山坡构成。这两字中,两只大脚丫子清晰可见,不同点就是二者方向不同。一字是脚丫子朝上,向上行,另一字是脚丫子朝下,向下行。我们先头脑里有一个画面感,后面解释时我们再逐个上图。
有台阶的山坡就是'阜'(fù)字,该字本义虽有争议,但是从字形上看,基本可以断定像有阶梯或者台阶的山坡。这种山坡人行走起来,每一步都需要踏实用力,否则会很危险。
甲骨文“阜”
'步'与'阜',今音虽不同,因'古无轻唇音',古音二者是比较接近的。'步'的一个异体字为'埠',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认为,'阜''步'二词来源应该有着渊源关系,二者孳生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再做讨论。
下图就是两只脚丫子向上攀爬的'陟'字,从阜从步,由两部分会意构成。其义为从下向上走,为上升、登高之意。《说文》:'陟,登也。从阜,从步。'后又引申为提拔、晋升之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里的'陟'其义就是晋升、提拔。
甲骨文“陟”
金文“陟”
'陟'字的形体演变轨迹非常清晰,两只脚丫子就成了后来的'步'字,'阜'作为偏旁写作'阝'。
“陟”字构形图
下图为两只脚丫字向下行的'降'字,其构形与'陟'的构字逻辑相同,从阜从步。'降'字同'阜'一样,在构形中两部分的结构在金文中是不确定的,或左或右。'降'字中,两只脚丫子朝下,与'陟'中的脚丫子方向刚好相反,示下行之意。
甲骨文“降”
金文“降”
'降'字的演变轨迹也比较清晰,只是到了篆书时,两只脚丫字就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陟'中的两只脚丫子演变为'步',这也是'步'字的演变轨迹。而'降'字的两只脚丫子则演变为'夅','夅'中的'夂'和'㐄'也是各有意义的。'夂'意为从后至,'㐄'从形体上看,也是由一只脚演变而来,似为反'夂'。'㐄'字读为kuà,或为'跨'的本字。
“降”字构形图
'降'字后来有下降、下落、减退、贬低之意。'投降'的'降'(xiánɡ)也是'降'(jiànɡ)字的音变,其意义也是'降'(jiànɡ)的引申,士兵投降之时当然会向后退、掉头然后脚撒丫子向后逃跑撤离,这与'降'字形体非常切合。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先人每造一个字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当我们细细欣赏每一个古文字时,不由得会叹服于祖先的智慧,这种聪慧体现在汉字的构图和内部的思维逻辑上。如果说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部分课程把汉字教学和绘画、思维逻辑教学相结合,那么会收到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