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作品是否打动观众,取决于在描绘对象时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世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当下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一些美术创作者越来越远离了对真实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在我们周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对绘画作品有着界定性的词语——“商品画”,虽然美术作品具有商品性,但过度的强化美术作品的商品性会对美术创作产生消极的影响,使艺术家在创作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其美术作品也沦为了市场的奴隶,失去了属于其本真的东西。艺术本身是神圣的,它和人的情感一样,有着令人震撼的力量。我们理应给予人的情感以应有的敬意,这也正是本文将情感的表达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所在。契科夫有句名言: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所以情感被称为人类灵魂的本真,在审美认识中情感是创作主体的生活体验,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便没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的经验,对于美术创作者,研究如何用自己的作品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人类的美术活动产生以来,情感便在美术作品中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达出来,对于美术创作,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美术创作“情感说”①的提出到十九世纪印象派及以后的绘画中将个人情感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再到尼采提出艺术创作是以“酒神精神”②为基础,都从情感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做了深刻的研究。到当代,关于艺术创作与情感表现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如李春青先生的《艺术情感论》③中就艺术情感对创作思维的决定作用与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表现做了详细的研究。但是也没有独立研究过在油画人物创作中主体情感的表现。与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或者与该课题相关、相类似的文章有以下几篇:
冯瑜的《艺术情感与油画创作》中讨论了在艺术作品中主体的精神心理、作品的内容、画面形式、艺术语言这几方面,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出艺术作品是否能打动观众,取决于画家在描绘对象时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王茜在《论油画技法与情感表现》从油画技法的角讨论了技法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都是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画家要善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得出了一幅好的油画作品是技法与情感表现的统一体。
李雷莉的《当代中国女性油画的情感表现》是以当代中国女性绘画为主题,以阎平、申玲、夏俊娜三位女性画家为例,讨论她们在油画创作中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激越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苏州大学美术学院杨春宁的《油画创作中色彩语言对情感表达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色彩语言的形式中渗透着作者极富个性的情感体验,指出了油画创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把握和运用是油画创作中的重要元素。蒋雪的《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也提出色彩是油画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油画中艺术语言的表达,是油画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色彩的展现与观赏者形成情感上的互动。尚伟、任留柱、邵元珠的《浅析油画材料技法与情感表现》将油画材料、技法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与载体,指出情感表现是油画材料、技法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关于在艺术创作中主体情感的表现从古至今无论从宏观还是从个案方面都已有了深刻的研究。但从如何在油画人物创作中表现情感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将试图从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出发,从油画人物创作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毕业创作就美术创作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展开讨论。
二、创作主体对情感的把握
情感,是人类这个的高级生物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有别于思维的理性,是一种偏感性的心理活动,它有赖于客观事物对人的价值而产生,所以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人类文明之高度发展至今,情感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世界也许我们只能像蝼蚁一样生活在一个冰冷的物质空间里。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本身,情感对于其来说更为重要。自古以来艺术家的多情是有目共睹的,在艺术创作中如果没有情感的表现其作品必然是没有灵魂的,是干瘪的。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也是敏感的,更是广阔的,他们关注自身,关注人类,更关注世界,对于世间每一个生灵,艺术家都以最真挚的情感去感受它、爱护它,也正因如此艺术家的作品才能以最为充沛的情感触动每一个观众的心灵。所以在美术创作中情感是自始至终都起重要的作用的心理要素,那么,创作主体对情感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作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情感表现的源泉
无论是在油画人物创作还是在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中,作为主体的艺术家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关键也是起决定性因素的,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会有成果的产生。主体的情感特征是贯穿于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的,主体的情感特征影响着审美意象和艺术成果的产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主体的情感乃是创作的灵魂。那么,艺术家的情感是源自何处呢?弗洛伊德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时代的一个记忆》当中分析那张充满无限温情的脸——《蒙娜丽莎》(图1)时说:“蒙娜丽莎·德·吉奥孔多的微笑唤醒了成年列奥纳多对早期童年母亲的记忆……那么也就在画中保持了他早期的真实内容,因为他母亲的温柔对他有决定性的意义。”也就是说列奥纳多将童年时期对母亲的情感一直延续到了《蒙娜丽莎》中,这证明了列奥纳多成年之后的情感是由其童年的经历(缺乏父爱)造成的,将对模特的感觉转化成了对母亲的那种特殊的情感。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人童年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会影响其成年后的情感。
再如蒙克,5岁失去母亲,14岁时姐姐索菲亚也因病去世,而他自己也是从小体弱多病,面对这种种不幸,在蒙克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正如其后来说“我从诞生那一刻起,焦躁、不安和死亡三位天使便站在了我的身边……当晚上我闭上双眼,他们就站在我的身旁,并且一直以死亡、地狱和永恒的诅咒来威逼我。”由此可以看出蒙克的情感世界里充满了痛苦与恐惧,这显然来自其童年及成年后的生活经历,这也应证了他的那些作品,如《病中的孩子》、《呐喊》等无不充满痛苦与恐惧的情绪,使观众第一眼就感受到那强烈的压抑感。
所以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并非来自于别的,正是来自于其对生活的体验,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蒙克的作品中不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痛苦和生命那强烈的情感。同样达·芬奇就不会画出如此温情美丽的《蒙娜丽莎》。所以油画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艺术家自身的生活经历就是最好的绘画素材。苦于没有题材的创作者是对生活没有体验的人。没有体验,何谈创作,即便是画了出来也只是空洞的、苍然无力的。不论是在油画人物创作中还是在其它艺术创作中,若想表达丰富的情感,作为创作主体的我们就应该做到时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生活体验作为创作的来源,这样的创作才是真实的,充满感情的。
2.适时抓住灵感用作品抒发情感
与其他人一样艺术家的情感也包含着喜、怒、哀、爱、憎、恐等等。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其感情的总体趋向也是不同的。蒙克的感情里充满着恐惧不安的情绪,而梵高的情感却是对生活无限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崇敬之情。人的感情需要宣泄,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就像开心会让人笑,害怕会使人产生防卫的行为,爱则使人产生保护的欲望等。而艺术家则通过作品来倾诉其丰富的情感。当主体(即艺术家)情感积累到一定限度时,就产生了表达的欲望,欲望则催生创作动机。
他们“或讴歌英雄,或针砭时弊,或倾诉哀怨,或感怀亲人,使精神得以平衡、慰藉或解脱。尽管有人把创作动机归结为种种,但表现情感是最根本的,而且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这便是情感对人的心理活动和动机的激发作用,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力。所以当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一旦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便要立即抓住时机。因为此时便是情感积累最为丰富的时候,也是创作动机最强烈的时候。
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会伴随着灵感的迸发,思维会处于一个极佳的状态,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对于创作来说便是最好的助手。如张实居《诗友诗传录》云“古之名著,如出水芙蓉,天然艳丽,不假雕饰,皆偶然得之,犹书家所谓偶然欲书也。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括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失矣。”所以要适时的抓住灵感,否则就会“稍纵则失矣”,因为这是感情蕴积最为丰富的时候,当一鼓作气,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作者:陈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