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5.2)——比素质教育更高是“美”的教育

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
接上一部分“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
正因为不可志,所以只能勉强用一些特征来描述“善为道者”是怎么“善为道”的。

《老残游记》中有一段精彩的“白妞说书”。其中对黑妞和白妞说书水平的评论,可以用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可容和不可容,可志和不可志”。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摘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善为道者,不可容,但可以“强为之容”】

“善为道者”不可容,但是还不得不容,所以说“强为之容”。

就像“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但是还不得不说,不说怎么传播佛法呢?

就像做事情就会犯错误,但是又不能不做,不做更是犯错。

所以,尽管不能描述“善为道者”的全貌,但还要描述一下“善为道者”的基本特征,虽然不全面,但也有意义。因而,尽管不可容,还得“强为之容”。

如果善为道者是头“大象”,瞎子们看不到“大象”的全貌,只能通过摸象说出大象的特征,“像管子”,“像一堵墙”,“像鞭子”,“像蒲扇”,“像大萝卜”,“像柱子”。

虽然这些特征不足以描述整个大象,却真实反应了大象的局部特征。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也勉强能描绘出大象的轮廓来。

所以说,“强为之容”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强为之容”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知道,这个“容”和真实的样子是有差距的。有了这个清醒地认识,就可以尽量避免犯错误。

比如,当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这时候如果主观认为大象就像“蒲扇”,你就犯错误了。如果这时候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大象的一部分,你就向真相迈进了一步。

【比素质教育更高是“美”的教育】
由此联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位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
可是最优秀的人才却是不可志,不可容的。
没有一个现成的模板,孩子按照这个模板培养,就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可是我们要培养孩子成才,还需要让孩子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培养。于是只能对最优秀的人才“强为之容”。不同的“强为之容”就有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对“最优秀人才”最简单粗暴的“强为之容”,就是用分数的高低来“容”,分越高,就越优秀,这种模式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
而对“最优秀人才”全方位更细致的“强为之容”,就是素质教育。
都知道素质教育优于应试教育。可是应试教育,对于教育资源非常匮乏的地区,是不得不采取的方式。因为应试教育虽然有诸多缺点,但起码有了一个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教育快速地从无到有,大量普及。
就像在“吃鸡”的问题上,都知道天然绿色散养鸡更好吃更有营养。可是对于还不够富裕的人群,甚至很贫穷的人群,首先要解决的是,有鸡吃和没鸡吃的问题。如果没有大规模用饲料生产出来鸡,那将有很多人没鸡可吃。
教育也是如此,在当今中国,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将有大量的学生没有机会受到教育。
待到一两代人的努力,中国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普及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俗话说“三代出贵族”,我们也可以说“三代出素质教育”。
第一代是“扫盲教育”,第二代是“应试教育”,第三代才能达到“素质教育”。
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可容可志的。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可容不可志的”,那是“美”的教育。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什么是美”,因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有两个,一个是对美的向往,一个是对丑的厌恶。这都需要一个人对“美”有正确的认识。
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是由这个人对美认识水平决定的。
应试教育,往往让学生认为“分高就是美”。这种对美的认识,能让学生快速进步,但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境界。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许多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原来的审美观无法支撑他继续前进,而又彷徨找不到新的“美”,从而沉沦的。
一个人踏步不前或者倒退,就是因为他把“美”丢了!
“美”是不可志不可容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美”,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就是“美”,追求美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最优秀的人才”一定是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产生的。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

  • 最大的误解:素质教育干不过应试教育,其实两者并不对立!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干不过应试教育?其实这是很多人的误解,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多数人还搞不懂什么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绝大多数国人都经历过,学习知识然后再考试,一 ...

  • 庄子读书笔记15:不断超越的境界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6|柔弱胜强是怎么做到的?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6章 将欲拾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这一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5|执大象天下往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两种不同的人生路线图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3章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不忘者,寿也.       这一章,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2|人脑子和狗脑子的区别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1|为什么道大而朴小呢?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1|用戒尺打了,再安慰一下

    <帛书老子>第三十一章简体版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勿美也,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8.4|立心立功立言立德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则为官长.     这一章最后两句话的思想有点震撼,我想了一周才想通顺.     第一句"朴散则为器"就让人深思,然后拍案叫绝.     先来解析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