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ac Levitan,Lake这句话真好,越琢磨越好。琢磨清楚了,就得到了防焦虑的根本大法。没人喜欢焦虑,它让我们睡不好,吃不香,手心冒汗,脾气变坏。所以人自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没有焦虑,那该有多好!如你所知,人的大脑反应有两个机制:战斗或逃跑。这是人类的祖先在捕猎或被捕猎时形成的本能,判断出能捕猎对手时,比如面对兔子和山羊,就战斗,猎豹或老虎逼近,判断出将被它们捕猎时,就逃跑。焦虑是另一种对手,它是无形的。似乎可以捕猎它,毕竟我们都有战用焦虑的体验。似乎它又永远在捕猎我们,一个焦虑去了,一个焦虑又来,今天的焦虑刚睡着,明天的焦虑又将起床,无穷无尽,绵绵不绝。它是一个矛盾体,是可胜的,又是不可胜的。当我们想逃离焦虑时,它就是不可胜的。这种想法默认的前提是,在另一种状态下,焦虑不存在。总以为,另一个地方,另一个职业,另一个怀抱,将无焦虑。即使另一个地方更繁荣,另一个职业更耀眼,另一个怀抱更温暖,可是发现焦虑依在。抽刀断水水更流,因为逃脱不成,焦虑更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焦虑是什么?是担心自己的表现达不到预期,是害怕实现不了计划,是用力握紧一把未来之沙。人有时间感,有未来感,所以才有焦虑。野兽不理解时间,只按本能行事,没有焦虑。天使(如果有的话)全知全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件,也没有焦虑。只有人,既知道时间,又无法算清未来,才会产生焦虑,才有能力焦虑,才有资格焦虑。焦虑是人的一部分,你没退化成野兽,也没进化成天使,一生都是人,那就一生都有焦虑。知道这点,面对焦虑,也就不逃了。注定逃不了,有什么可逃的?不那么焦虑的人,与焦虑共生的人,或多或少,都悟到了这点。按照统计原理,在平均线以下的事件占多数。比如人品平均分若是80分,那么低于80分的人占多数。其他事情大致如此。辛弃疾写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描述的其实是科学的统计结论。换言之,我们的生活常态是不如意,有遗憾。就像我写完这篇文章,肯定不如我想像中的好,但我并不会太焦虑,因为我知道永远也没有一篇文章有想像中的好,应该尽力去写好,但不可能最好。丘吉尔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与演讲家之一,终其一生,他在演讲前也要不停修改讲稿,克服焦虑。只要是人,就有不如意,尽力就好,尽力就可放过自己,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脾气仍然要好。获得未来之沙,手不攥那么紧,用放松的手掌托着,所得之沙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