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你曾点亮我的生命
© Me Before You
回望平淡的三十几年生活,我发现,人生的轨迹确实会因与某个人的相遇而改变。那些手持火把的人,点燃了相逢之人的火种。因为他们,自己走向了人生的其中一条分岔路,来到今天。有时好奇:如果没有他们,如今的人生会是怎样?
英国电影Me Before You(译为《遇见你之前》)讲述了相遇带来的改变。它改编自英国同名小说。作者是一名新闻记者。小说缘起一则新闻:父母陪二十几岁的男孩到瑞士接受安乐死。男孩身上可能发生过什么故事?源于对此的探求,作者写下了这本小镇女孩Lou与全身瘫痪的商界精英Will的故事。并且在Me Before You之后有了另一个故事After You。
看过这部电影有些日子,但每次想起,仍感遗憾:为什么在两人那样谈得来、并有了爱意的萌生后,Will仍旧选择走向死亡?
© Me Before You
这也是女孩Lou的不解。她以为那些生之美好的瞬间会唤起Will对生命的留恋,改变他赴死的决心。也许Lou在期待Will因为爱她而留下来。所以她得知Will在六个月之后将前往瑞士时,仍安排一系列的丰富活动:听音乐会、邀请他去自己家参加生日派对、陪伴他参加前女友的婚礼和精彩的海边旅行。Lou想用行动来说明:我可以带给你快乐,为我留下来!
然而Will不改初衷。即便Lou如同面对Will的背叛一样提前结束工作,伤心离去。Will是否太冷漠?
Lou对Will的爱无异于献身——对于甘心情愿的她来说也许并不认为如此。她出身小镇,相貌平凡,如果不是因为应征看护与Will相遇,说不定她还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并将如此度过一生。而困在原地的Will在被照料、因她获得更多快乐的同时,也成为她的老师,让她看到生活的多彩、爱情可能有的更好的样子:完全放松的自嘲,絮絮地说心里话,不失尊重地提出建议,可能范围内的帮助……所以对他们两人来讲,说不清是谁点亮了谁。
大部分观众可能怀着与Will母亲相似的感受:怎么可以看着孩子主动放弃生命?虽然以后的几十年被困在轮椅上,需要特殊的医疗、特别看护,但在一个可以提供完备照料、经济优渥的家庭,这些都不是问题。况且,现在还出现了一个愿意陪伴你的女孩,为什么还要选择离开?
© Me Before You
在Will看来,生命首先属于自己。如果活着,只因为享受生命,想活下去,而不是为其他任何人,包括爱他的父母和Lou。这也是父亲赞同的观点。他劝说Will的母亲:去瑞士总好过他千方百计地自己动手……
是的,如今的生活不是期盼的,所以他决定离开。他也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Lou:要活出生命的独特,不是为亲人、爱人、朋友牺牲自己,委曲求全。
这部讲述看护与病人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部同类题材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是全身瘫痪且经济优裕,不同的是一个选择离开世界,一个选择继续活下去。
为什么同样的遭遇导致不同的后果?
首先是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因人而异,更不必说是对待活着本身的复杂。再者,可能是年龄、经历的缘故。二十几岁到五十几岁,生命的需要不再相同,对生命中重大课题的看法随之发生变化。变老带来的身体衰退让人更深体验到时间的工作。对每个人来说,即使没有意外发生,身体的行动能力也会慢慢受到限制。幼年无助,青年强壮,老年时再次需要帮助,这是生命必经的过程。即便如此,青年时期的欲求仍值得尊重——拥有了经历岁月的理解和宽容是时间赐予的另一件礼物吧。
“希望咖啡可口浓香,羊角面包新鲜,天气还足够暖和,你可以坐在外面的一张金属椅上” © Me Before You
一个讲来有些悲伤的故事,其实在电影中并未展现的过于伤感。画面明丽,音乐动人,表演真实。Will英俊硬朗,女孩十分可爱——她先后换过七十几套不同风格的衣服(听说也是创造了一项历史)。观影过程不免伤心,但指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