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主义”绘画:袁广

袁广

油画家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神谕的断面

160×150cm

1999

木头城

120×97cm

1994

袁广的作品带有一种哲思的意味,观者会在他的作品前停留,细细品味、揣摩,画面传达出淡然与平静的氛围,同时感性的图式与观者的感知产生了融通。而风景画作为抒情表意的理想体裁一直受到中国油画家们的青睐。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由,就是中国传统深厚的山水画,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艺术语言,都对中国油画家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原野

80.3×65cm

2003

纳木错的云

200x200cm

2008

珠穆朗玛

200x200cm

2008

山的皮肤

130×97cm

2001

山麓·秋

130×162cm

1999

艺术是一个艺术家内在思想情感可见的外化,是其生命历程的最好见证。特定情感的表达离不开独特的艺术语言,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是连接艺术家精神世界与自然对象的重要方式,是艺术家确立自己、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袁广的作品是追求审美的自然反应,可以用表象主义绘画的概念来解释,他挖掘并抽离出自然物象中的符号语言,采用罗列布阵的方式表达对于写实绘画的重读;画面中出现一些具有图式感的形象,观者第一眼看到沙滩上的鸟,首先就会判断出它是小鸟,是视觉经验中的物象,鸟的数量、比例大小、进深远近正是最舒适、最常态的量,欣赏片刻之后,又觉得这些小鸟似乎从未在现实中出现过,却亲切至极;同样具有图式感的符号还有沙滩的肌理,肌理式的符号是袁广对于惯见物象深切感知之后的提炼,因此画面中再现的沙滩即是我们见过的,却又是不存在于现实的。这些图式化的元素被袁广合理的布阵于尺寸有限的画布,形成观念中的真实,引观者驻足,产生无限遐思。

软浪No.2

160x150cm

1999

软浪No.4
160X130cm
2007

清蓝

160×130cm

2006

无论是小鸟的图式还是沙滩肌理式的符号,来源于袁广对于表象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在袁广看来,所谓表象并非客观的表面现象,从视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表象是人们观察过某事物后,当客观对象不在眼前的时候,人们经过主观处理在脑海中形成对某个客观对象的映像。随着个体生命历程的变动,作为承载其情感表现的艺术自然也会发生变化。这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中,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个现象。2008年袁广提出了“表象主义”绘画主张,并与有相同追求的朋友成立了名为“表象主义”的小组。根据心理学上的表象主义(Representationism)概念,以关注和挖掘自然表象中的符号化表达方式为基础,以再现自然物象为宗旨,试图建立一种具象绘画的衍生风格。在创作的过程中,以现实的物象作为具体的依据,感知、体悟并抽离出自然表象的符号化图式进行描绘。正如于洋所述:“在对物象的描绘上试图贴近真实,但又不同于照相写实主义对于'逼真’的追求,超越了对自然纯粹的再现,而是在表象中'再造’某种概念的真实,以波澜不惊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发自心源的安静”。美国艺术推广人洛根·杜伯纳(Logan Dubner)看到袁广的画后,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觉:“第一次看到袁广的画时,我被一种感觉所充斥了。那感觉好像是看到了曾经看到的地方,曾经经历过的情感和曾经想象过的艺术景象。但是,我又感觉看到了从未有人看见过的地方,经历过从未有人经历过的情感,激发出了从未有过的艺术灵感。袁广艺术创作的天分与精妙之处,就在于重新创造了我们想当然的每事每物。

120×97cm

1989

腾跃

160×150cm

1999

袁广这些具有表象主义涵义的绘画作品是对人们经验式视觉习惯的反思,同时在表达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意境,纯粹、深远、厚重、安和,范宽画作中“致广大,尽精微”的精神在画面中诠释有佳。所以作品中伫立的带有灵动感的小鸟图式,带给观者的是恬淡与平静,使观者心神皆怡,袁广作品是自然的表达,是探索研究后顺利成章的生成,具有平和、自足的意境,具有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学养,同时袁广的绘画语言专研,正统,与作品的艺术价值成正比。

潮去来兮

80.3×65cm

1995

落潮
120× 97cm
1995

雪墩

60.5×50cm

1994

山麓·夏

130×162cm

1999

袁广

1961年3月生人
1978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7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届油画研修班学习
由于曾系统学习过中国画和油画,因此其作品风格也结合了东方绘画精神和西方的写实画风。2008年在北京创立“表象主义”绘画主张,以期建立起一个具象绘画新的衍生。代表作品主要有《软浪》系列、《山的皮肤》系列、《水的皮肤》系列以及《光的声音》系列等。油画《软浪》No.2在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