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唐宋八大家中有“三苏”,苏轼的三个儿子其实也很出类拔萃

有关苏轼的话题,永远说不完。正在故宫举办的“千古风流人物”展,四个板块,蔚然大观。可能因为疫情等因素,有的代表作不能到达现场,有很多人也不能到达现场。北京晚报《墨缘》周刊借此机会策划三期“苏轼书法报上展”。按照习惯上“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思路,但凡展览中出现作品,报展不再出现,说到了的故事,不再提及,由此可以成为相映成趣的补充,接力探讨这个极其有趣的“男神”。报展分三大板块:生前身后名与一生流浪行迹;朋友圈之外的敌人,代表作之外的伪作和存疑作;苏轼的“门徒”——历代学苏轼的书法家举隅。

明初朱右编成《八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作用。苏轼家一下子占了三个名额,显然不合常理,然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处,结果也得到了公认。其实苏轼的三个儿子也出类拔萃,遗憾的是,找不到次子苏迨的墨迹。苏洵在《三字经》中出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轼名字中“轼”,意为“车子前方的横木”;弟弟苏辙的“辙”,意思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横木在颠簸厉害时会扶一下,少了它,车子就不完整,而“痕迹”最终消失于无形。名字暗藏玄机,预示了一生的命运。

苏轼三个成年的儿子,名字中都有一个“走之底”。四子苏遁,未满周岁而卒。名字成了谶语!苏东坡因此写了《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短短四句,言简意赅,语气戏谑,基调反讽。三子之中,苏过从23岁到29岁一直是陪谪居的父亲度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得以在父亲直接教授下成长,被时人誉为“小坡”。

苏轼《归安秋园帖》

又名《致于厚宫使正议尺牍》,纵25.6厘米,横3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轼啟。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候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七日。

苏洵《陈元实夜来帖》

纵34.5厘米,横50.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陈元实夜来至白面渡相见。亦烦渠诊视,辱问及之。承美替不远,洵亦在十月末。此行甚以为挠,回程须在月末。气且仅属,而触热如此远行,恐亦运数使然耳。外事姑置勿问,胸次自安。饶城风波更多,未尝过而问也。坐此久而自息。食芹之美,不敢不献耳。洵再拜。

苏迈《致主管学士》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迈顿首再拜。主管学士坐下,辱书愈勤,感不胜道。即日庚暑,伏惟台候万福。并承叙迁崇秩,想惟庆慰。未即瞻近,切几精意保理以前异渥。不宣。迈顿首再拜。主管学士坐下。

苏过《赠远夫诗帖》

纵31.6厘米,横41.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赠远夫,眉山苏过。忠献活邦国,名与崧岱尊。凄凉几年后,赠印王其门。远夫天下士,秀气钟玙璠。从来万夫杰,不产三家村。公其往继之,要使风流存。

(原标题:沧海一“苏”)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明博

流程编辑:u00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