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林黛玉小心眼?她都做过哪些小心眼的事?

看《红楼梦》,许多人会认为林黛玉过于小心眼,不如薛宝钗有涵养,心底宽大,所以简单地认为林黛玉不如薛宝钗好。
但这仅仅是读《红楼梦》读到初级阶段时的感觉,也即“用眼读”而不是“用心读”,并没有深入体会到很多事情背后的内容。
林黛玉确实小心眼,这种感觉大致是没错的,但很多人没有搞明白其中的缘由。
林黛玉刚入贾府的时候,大不过六七岁,在她初入荣国府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林黛玉的得体大方,步步留心,处处在意,言行举止并无不妥之处。
林黛玉初进贾府
唯一的一个意外就是遇见了贾宝玉,贾宝玉一见到她就把通灵宝玉给摔了,这让敏感的她觉得自己很没用,寄人篱下,明明已经很察言观色了,怎么还能让贾母的宝贝孙子贾宝玉把玉给摔了呢?
小黛玉
但这件事不能孤立来看,因为贾宝玉不是一般的孩子。
想那林黛玉在家的时候,林如海夫妇也是十分溺爱的,但也不会不让她学习女子皆学的那套闺范,只是黛玉动不动三灾六病,更兼林如海将其作男儿将养,所以并没有像薛宝钗的爸爸那样过分细致。林如海诗酒风流之人,对子女的教养放达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进入贾府之后,贾母百般疼爱,又与宝玉从小一屋吃饭,一床睡觉,贾宝玉又是一个在女孩尤其是林黛玉身上下心思的人,所以这时的黛玉自然是贾府的宠儿。既是宠儿,一没害人,二没像凤姐那样放诞无礼,三没像宝玉那样顽劣异常,那么说一些“童言无忌”的话(虽然对周瑞家的来说有些扎心,但周瑞家的送宫花的顺序确实存在问题)又有何过分的呢?
小黛玉
就儿童的心理来说,彼时的黛玉还那么小,身为宠儿而被宝钗顶了位置(因为大家都认为宝钗比她好),心中有所不忿,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林黛玉什么样的人?“心较比干多一窍”说明了什么?“多一窍”固然是聪明异常,却也“偏僻异常”,所谓“过犹不及”也,这是脂砚斋对黛玉的评价。
总体来说,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不过,得出林黛玉小心眼的这个结论的论据支撑,可不仅仅是怒怼周瑞家的和对宝钗“不忿”这些事。除了这些事,黛玉还做出过很多“小心眼”的事情来。
在宝黛的青梅竹马之路上,她为了确定自己在宝玉心目中的位置,做出了很多在旁人看来“小心眼”的事情。
听说宝玉被宝钗的“金玉良缘”迷惑,她醋意满满。
听说宝玉把自己的香囊给史湘云的比,她赌气把史湘云的香囊给剪了。
听说宝玉挑了和史湘云一样的金麒麟,她和宝玉闹别扭了。
怀疑宝玉故意让丫头不给自己开门,她哭了好几天。
跟宝玉和好了,她傻兮兮跑去和宝玉一起奚落宝钗。
听说宝钗为宝玉挨打而哭了,她也取笑宝钗。
单从这些现象上来看,林黛玉确实是个“小心眼”的女孩。
但是,另一方面呢?
一个女孩子,深爱一个男子,而这个男子又无比博爱,和姐姐妹妹都关系不错,又从未对自己有所承诺(直到第三十二回才诉了肺腑),这个女孩子能不吃醋能不痛苦吗?
林黛玉
其实从第三十二回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吃醋的情节少了很多,因此与宝钗等人为敌的情况也有所缓和,直到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黛玉宝钗去掉了对彼此的成见,开诚布公,成为好姐妹。
反观前几次林黛玉“吃醋”的情节(也即能证明她“小心眼”的情节),遇到其他正在热恋中的女孩子,难道就一定能够心平气和吗?
当真未必。
史湘云和薛宝钗,一方面确实十分出色,另一方面确实和贾宝玉关系过好,甚至有点“好的上头”,要不然贾宝玉也不会在史湘云来了之后不听袭人劝说而跑去林黛玉和史湘云那里,二更天还不回去;更不会看着宝钗的雪肤白臂而发呆。
黛玉、宝钗和湘云
其实,最了解林黛玉的还是贾宝玉,“诉肺腑”那段,他说林黛玉这病不能好,“皆因平日不放心的缘故”,由此可见,林黛玉之所以给人“小心眼”的感觉,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宝玉。
当然,林黛玉对待其他人呢?
她对待周瑞家的直揭老底,对待赵姨娘不假辞色,对待旁人的“慰问”懒得回答,虽然给人一种不懂事的感觉,但这也是一种本性的流露,只能说明她不会掩饰罢了,并不给人“小心眼”的感觉。
林黛玉的性格,确实有着“木秀于林”的感觉,凡是喜欢拔尖出头,往往行之于色,所以“风必摧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小黛玉
而薛宝钗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她深谙群体心理,懂得掩饰,也因此给人一种稳重、识大体的感觉。前提即在于她牺牲了过多的自我感受。
但即使是这样有涵养、心地宽大的宝钗,在面对更加出色的宝琴的时候,也赤裸裸地表达了醋意。
这说明,人性中有些东西,很多人有些时候是在努力隐藏着的。
一种活给自己看,一种活给别人看。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王梵志《梵志翻着袜》)
个人选择罢了。谁能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呢?
喜欢就好。
黛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