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他是宋诗开山祖师,苏轼也受他影响,2首五言绝句《陶者》《田家》体现了其英雄主义风格

每当你心中有不愉快的情绪或者是有不平之气的时候,你首先会怎么做?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当他们面对人生的困境时的做法,有的会选择感叹时运不济,而有的会选择设身处地去感知人民生活的疾苦,将自己投身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

一些很著名的诗人都会把自己仕途不得意的伤感通过诗歌表现出来,而且往往所表达的这种不平之气越深沉,相应的作品也就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有着“宋诗开山祖师”之称的宋代诗人梅尧臣就是一位能够在困境中积极投身社会的代表性诗人,这位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文学家却敢于在诗歌中反映人民生活最真实的状态并且给予一定的反映与关怀,这些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首先来了解一下他: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不顺利的仕途经历使得他并不像其他那些炙手可热的人物一样瞧不起平民百姓。

梅尧臣更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去接近广大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体谅人民的疾苦。其实这也是梅尧臣表达自己的不平之气的一种方式,但这种表达更能使我们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高尚的情操。

相比于那些郁郁不得志而抱怨命运的人,梅尧臣有一份责任与担当,更有着博大的胸襟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这里不是否定前者的人格,只是从社会和人民的视角来看,相比于前者,像梅尧臣这样的人才能给当时的人民带来福音。

面对“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局面,梅尧臣完全可以义愤填膺,怒发冲冠,但是他没有一直陷入积愤不平的精神状态之中而不能自拔,而是选择接受现实,在绝望之后学会去适应它,并真正去接触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才是值得敬仰的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曾经在自己的作品《米开朗琪罗》中写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梅尧臣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是勇敢适应生活的,更敢于融入最真实的人民生活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的这两首诗歌应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英雄主义”: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这首小诗很短小,但是却通过强烈的对比,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当时人民生活的无限同情,对权贵不进行劳动却尽享荣华富贵的抨击。

其实,作为文人,梅尧臣也是与人民有着一定的距离的,但是他能够跨越阶级的鸿沟,真正体谅人民疾苦并且对当权者进行批判与抨击,而且对自身也有着深刻的反思与剖析。这或许是梅尧臣与其他人非常不同的地方,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地方。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梅尧臣《田家》

这首小诗不长,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写当时种田的人民辛苦耕耘,忙活了好久,终于可以收获了,但是却有大部分是被交给官府的,这是当时人民生活的悲哀。

作者梅尧臣对他们给予深切的怜悯,比当时很多混迹于文学圈而盛气凌人甚至不可一世的人更有人情味,因为他能够真切地感知人民的疾苦,不害怕面对人民疾苦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羞愧与无奈,而是敢于将这些东西都反映出来并希望获得当权者的重视。

面对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境遇,梅尧臣可以悲愤不已,像阮籍一样大喊“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像杜牧那样感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是他却选择热爱生活并且能够积极关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同时去反映与关怀他们最真实的生活,这才是最有力的“英雄主义”。

或许这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吧!

梁实秋说: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总能与无形中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让一个人筑起精神的高度,这样的人在哪都是优雅、成功的。

读诗词不仅能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更可以帮助孩子前行

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高考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古诗词将会是以后的拉分关键。

此后,考试也更加灵活,对古诗的考察将更全面:诗词背景,诗人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单纯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是完全不够的,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