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散文《父亲的智慧》

父亲的智慧

父亲九岁丧母,无兄弟姐妹,二爹英年早逝,未留下一子一女。父亲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祖父娶有后妻,抱有养女,撇下父亲,另起炉灶。孤贫的父亲不甘堕落,自立成人。成年后与母亲结成伉俪,生儿育女。枯骨生肉,枯木生花,父亲凭借勤劳和智慧把一个风雨飘摇、濒临破灭的家硬是发展成繁盛的大家族。
父亲生活在一个一千几百人同姓同宗的山村,生活年代历经解放前,解放后的土改、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代迭宕起伏,普通民众只有适应形势变化,顺势而为,就能过得风生水起。父亲就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智者。
我们塆子说是同宗同姓,却是三个亲兄弟落业生根。三兄弟开枝散叶,添丁进口,繁衍生息,逐渐分成三个房头。其中二房发展势头强劲,人口最多,几乎占据五分之四。而三房和五房相形见拙,总共不过五分之一,我是其中三房子孙。人口众多的二房有能力人肯定要多些,大家族的族长非二房人莫属,最发旺的是水伯家,祖上几代都是我们塆的掌门人。可惜在解放初期受到压制,进入低谷。父亲可能认为,像水伯这种家庭,基因优良,根基稳固。在低谷徘徊,只是暂时,一旦政策放开,枯树逢春,又要恢复活力。父亲与水伯同一村组,志趣相近,相处融洽,接触频繁。凭借良好私人关系,主动与水伯妹妹家联姻,让大哥与水伯妹妹家大姑娘订下娃娃亲。父亲高瞻远瞩,联姻终有成果。改革开放,水伯家英才辈出,呼风唤雨,大哥虽是忠厚老实,可一家人颇受恩惠。毛泽东时代,穷苦人当家做主,村支部书记是我们三房福成爹。我家与支书同属一个房头,按理说可沾点光搭点福。但三房有三个支派,我家与支书支派不同,支书亲疏有别,雨露不可能人人均沾。支书支派人众势强,我们支派的人则大多贫穷懦弱。父亲牵线做媒,将改嫁周府的二奶三女儿说与福成堂弟为妻。在一个上千人的大湾子,虽说都是一公之子,一母之孙,毕竟资源有限,彼此因为各自利益,时有争吵。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种时候最能得到体现发挥。乡下人,亲情大于真理。无论你是对是错,血缘亲近的人总是喜欢站在一边,压迫弱势一方。即使是心地纯良者顶多袖手旁观,不发表评论,不得罪双方,名哲保身。势力,在宗族关系处理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天理和良心,统统靠边。后来我家与支书支派中某家发生纠葛,二奶的姑娘和女婿也有从中劝和,从中斡旋,抑制事态进一步恶化。女子出嫁从夫,夫妻两人情感上仍是偏袒对方,但至少减去了一支烈火浇油的力量。
父亲是泥工手艺人,不说是大国工匠,在方圆上百里可以说是泥匠界的名人。当年金山公社下属联合合作社首届评选手艺人级别,五级工最高,父亲在众多选手中,凭他那一手精湛的刀工被评上仅有五个人的最高等级,令同仁心服口服。高超的技艺,自然会引来后辈趋之若鹜,投拜门下。父亲不是一个轻易收徒的人,他如孔雀爱惜羽毛一样,很爱惜自己名声。只有品质好,悟性高的人才能被他赏识,因此父亲平生只收了两个徒弟。大师级的父亲这种做法令许多人费解,小时候,我也是这种想法,经历社会滚打之后的我才逐渐明白,我敬佩父亲!唯有父亲这种“大师”级人物才有这般胸襟和执着!宁可精而不可滥。大徒弟有儿爹也是福成支书的堂弟,与父亲学艺后,技艺水平不高,但对父亲忠心耿耿。父亲遇有难解之事,有儿爹总是冲锋陷阵,帮了父亲很多忙。可叹的是有儿爹与父亲一样,好人不长命,寿元不高。在我的记忆中,有儿爹与父亲关系特别铁,凡大事小情,两人有商有量,步调一致。有儿爹作为大徒弟,敬畏师傅。父亲的小徒弟是李府明经师兄。据说,明经师兄年少顽劣,不受管教。在隆伍湾做房屋的父亲在众人的激将下把他收入麾下。其实父亲并不是这么草率,当时他把明经叫到身边,如炬目光在明经身上从头到脚扫视一遍,就知道这是个可造之材。父亲常说:“顽劣不等于愚蠢,甚至比木讷之人聪明。人的领悟能力虽然与后天受教育有关,但主要还是来自父母遗传。”父亲看中的是明经悟性,至于顽劣不驯,父亲相信可以调教。明经从父亲学艺后,果然如父亲所言所想。技艺还略胜父亲一筹,而且有一绝活,再脏再累的泥工生活,明经师兄竟然全身衣服能一尘不染。当然,不是他偷懒耍滑,而是真本事。他做的生活又快又好。明经师兄一改往日顽劣无赖,在父亲面前毕恭毕敬,事师傅如父。在社会上也是良好青年,为他成家立业赢得了好名声。高徒出自名师呀!父亲对明经师兄甚为满意。明经师兄的成长和成熟,也令众人对父亲刮目相待,纷纷点赞父亲教徒有方。
过去村组权力大,社员能否外出务工,由村组委员会说了算。即使工程方苦苦相求、相逼,组长不点头,再大本事的手艺人只能如普通社员一样在土地上挥洒汗水。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初六或初八,父亲总会邀请村革委,组委会及塆里有名望的人到我家。由我母亲请来桂英奶帮忙,备上几桌丰盛的酒菜。酒桌上大家谈笑风生,开怀畅饮,酒好饭饱的干部们自然明白父亲意图。初十刚过,父亲又能高高兴兴、放心无忧地背起白色帆布工具袋前往下陆、大冶和黄石各工地上班去了。父亲是一个顾大局的人,不受蝇头小利所累。无论工地多忙碌,工期多紧张,只要是农忙双抢季节,他都会请几天假,回到村组投入最繁忙、最繁重的农业生产中,拣最苦最累的活干。组里有些手艺人贪图眼前利益,总想尽办法,寻找借口留在工地。父亲是五级工,拿的月工资上交组里50元,级别低的只上交30元,组里记下的工分同样多,都是每天10个工分。不谙世事且年幼无知的我曾愤愤不平,父亲却欣然接受这样不平等的待遇。父亲为村组这个集体做着最大贡献,源源不断为组里带回了大量资金。父亲每月工资还略有结余,加上父亲加班加点,挣些外快,七口之家,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父亲所作所为,令村组社员敬佩和服气,对父亲高看一眼。见面了,都要热情地给我父亲打一声招呼。可以说,父亲是村组大集体和我们小家庭的有功之人!
父亲除了妻子儿女,至亲之人莫过于我的叔叔。虽说不是亲兄弟,但血缘亲近,又都是从小孤贫,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抱团取暖。两兄弟都是有远大志向且是努力上进之人,所以走得特别近,特别亲,不是亲兄弟却胜过亲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情谊,这为后来我父母去逝后,叔叔倾力帮助我们兄妹度过难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父亲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智慧超群,完全可以凭自身优势特立独行。但父亲知道,社会是个大染缸,湾里宗族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纷争。父亲在湾里族人面前总是低调随和,不起争斗,睦友乡邻,但又不失去做人底线和原则。赢得了大家的尊敬,都说父亲最讲义气,是最仁义的人。兄弟在父母去逝后的初创阶段,艰难跋涉,困顿疲惫,甚至还有人感叹我们兄弟四人都不如父亲一人。可见父亲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
父亲只上过两年私垫。缺少文化让父亲在技艺发展上遭遇到重重障碍。识别施工图纸是父亲短板,是父亲至死无法磨灭的痛。父亲真切体会到文化知识重要性,着力让子女接受学校教育。大哥、二哥读到高中,学子们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学习失去信心,二人高中都没有毕业就回家务农,父亲很是痛惜,又无可奈何。我是兄妹几个读书比较勤奋聪明的人,又比两个哥哥幸运,赶上了重视读书好时代。从小学就显示出了学习优势,父亲于是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一旦我学习气馁,父亲温言劝导,若是无效,就十分震怒,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好在我不负父亲期望,高中毕业,又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沿着父亲的愿望培育儿女在读书这条路坚持走了下来,终有所成。可惜,长眠大地的父亲再也见不到了!若父亲泉下有知,我想父亲睡着了也会笑醒的!因为父亲经常教育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父亲知道,唯有读书,才是我们普通百姓唯一出路,才可跻身上流社会。为国家,为家庭,为个人,发挥更大能量和作用。
联姻、收徒,我认为是父亲高明和智慧之举。俗话说:亲的亲不开,假的假不拢。父亲单枪匹马,势弱力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以血缘亲近论感情的宗族里,发展人脉,将疏远之人拉近距离,自我保护,百利无一害。父亲当时是不是这个目的,我不得而知。如果是率性而为,则更能显现父亲灼识远见,眼光长远。父亲重乡情和亲情,舍小利而顾大局,都是明智的行为。最关键的是父亲重视孩子教育,把孩子读书成才视为人生追求终极目标,这是父亲异于常人的大智慧。
公历9月3号是父亲忌日,父亲离开我们整整38年了。我们也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能平静看淡生与死了。父亲离去,我们再也无法与父亲朝夕相处、聆听教诲。但我们在痛定思痛之余,反思父亲的人生经验智慧,收藏一笔精神财富,我们乃至后代子孙奉为圭臬,光扬发大,传之永远,也是无价的遗产啊!
谨以此文纪念我可亲可敬,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2021.8.28)

柏才坚,1965年1月生,黄石开发区黄金山一小数学教师,平时爱好读书、写作。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名堂》之一

    本文作者覃章海先生(左)在三堰埫采风,右为周晓胜先生. 猴儿坪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猴儿坪故事又数何家的多.这不,何名堂回来了,于是猴儿坪村又有了新的故事. 猴儿坪是湘鄂边武陵山余脉中只剩下大大小小山岗 ...

  • 岁月 · 眼睛 · 母亲

    原作:毛君岳 校对编辑:袁腾 [导语] 君岳师兄是我的高中师兄,从事私募业务多年,是私募界拿奖拿到手软的大咖.平时在微信群中聊天,大都是为了打发时间,吹吹水,互相戏谑. 不想一段时间以来,师兄在群里很 ...

  • 东北乡村棚匠

    东北乡村棚匠 过去的年代,东北乡村老百姓住的都是平房.山墙是用土坯垒成的,或者使用黑土一榔头.一榔头锤击做成的.而房顶是用高粱秸秆铺在檩子上,上面抹的是碱土,四周抹的是黄泥土. 房子盖好之后,坐在炕上 ...

  • 找心

    老张头静静地坐着,不知道丢失了什么?坏就坏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只是默默地寻找着. 路人没有人注意到一位老人在四处的找寻,他们步履匆忙,漠不关心.其实即使发现了老张头,路人也不会驻足观望 ...

  • 如何改写唐传奇,想象力带动创造力

    第十课作文:魔法麦子和变形烧饼--三娘子传奇 请用<板桥三娘子>的这篇唐传奇为资料,改写一篇故事,以三娘子和赵季和两个人,再加上末尾那个老头(老神仙)的组合,写一篇传奇故事. 可以是玄幻, ...

  • 当时,若不是女儿挺身而出,天下第一帮的帮主甘心引颈就戮吗?

    "成也风云,败也风云" 这句话当年是多么脍炙人口,现在看<风云>依旧心潮澎湃.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雄霸被风云击败,天池十二煞趁机追杀,后为无名所救,自废武功,从此归隐 ...

  • 李灵川 | 上学

      明高考回来,爹问:"娃,考的咋样?" 明摇了摇头.还没吭气.他知道.自己考的不错,可这几年家里为了让他上学,已经穷的不能再穷了.看着父亲年迈的身影,他实在不想在拖累他了.何况自 ...

  • 帅鹏举 | 金花

    父亲进五七干校的第二年夏天,俺哥从武大毕业,他在家里停留几天后,辞别家人去单位报到.刚出村,金花便拦住了去路,大哥着实吓了一大跳. 金花是大队支书家的千金,大家公认的铁姑娘,有正义感,爱管闲事.她平时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散文《​​我的读书梦》

    我的读书梦   我的童年时代,书是稀缺的,许多书籍是违禁品.七岁,识字近百,因为要带小弟,我还没上过学.住在老屋,总喜翻箱倒柜,偶然在香几抽屉里翻到一本线装书,抖去厚厚的灰尘,发现残缺不全,年代久远,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散文《舅父》

    舅父 我的舅父与母亲一母同胞且是龙凤胎的哥哥,苦于生活所迫,落地不到一个月的兄妹便分隔两地,再见面时已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生活艰难,令人唏嘘.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因为长久的分离而冲淡.母亲成家后,经父亲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散文《​​难忘叔恩 》

    难忘叔恩  叔叔大我十岁,一直是我崇拜和要感恩之人.   现在,叔叔和堂弟一家在深圳长住,堂妹一家又在武汉,叔叔的根却在家乡大冶,亲情牵扯,叔经常携婶往来三地.   小时候,我家和叔叔是邻居,接触频繁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散文《我的教师节》

    我的教师节  今天教师节,星期五,是上班时间,也是我法定护学岗值班日.   6:50,我骑车到达学校,比一般日子要早.一大早,两名保安全副武装,头戴保安帽,身穿保安服,一人拿钢叉,一人拿钢棍.保洁师傅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短篇小说《支书娘子》

    支书娘子 支书娘子成了翠微村小学的代课教师,与袁老师同住袁家塆,在塆里据说与袁老师交流不是很多.袁老师与袁支书是发小,又和支书夫妻是初中同学.支书娘子来到学校,因与袁老师这层关系,较一般同事走得近些,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短篇小说《收取担保费》

    收取担保费 1997年"普九"的后面几年,农村中小学学生读书费用陡涨.建校集资,民师工资乡镇统筹,都搭上了收取学杂费的顺风车,让家长苦不堪言.父母有使学龄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义务,可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短篇小说《徘徊在婚姻外的女人》

    徘徊在婚姻外的女人 钱钟书<围城>里有一句名言:人的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内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兰琼与大海从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走了出来,终结了十五年的婚姻,也结束了近两年无休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短篇小说《卖冰棒》

    卖冰棒       气温在下午一点左右达到极值,逼近40℃.黄荆山北麓,白塔岩脚下,沿湖路是连接下陆和黄石市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如流水,络绎不绝.从纺机冻房批发了几盒冰棒,用棉絮包裹装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短篇小说《​​绵绵相思不了情 》

    绵绵相思不了情 牛俊和吴虹终于走进了婚姻殿堂.新婚之夜,吴虹铺好火红的被褥,替牛俊脱下喜庆的婚衣,满脸羞涩盯着牛俊,牛俊平静地说:"睡吧,都累了."牛俊对吴虹没有表现出新人该有的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