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义: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湿疹】精
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据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我国湿疹的发病率大约7.5%。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湿疹容易复发,常常会迁延成慢性,临床上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对其治疗,西医一般采取润肤膏、抗菌剂、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暂时的缓解症状,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
中医强调整体辩证论治,通过对全身的调理,减少疾病的复发,临床上也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
传统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湿疹古代称为“浸淫疮”“风”“癣”
《金匮要略》中记载“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黄连粉主之”。
《医宗金鉴》中有载:“血风疮证生遍身,粟形搔痒脂水淫”。
《外科启玄》中用“湿毒疮”来描述足踝部的湿疹。
后世医家对其的命名有很多,头面部的湿疹称为“头面疮”,鼻部的湿疹为“鼻瓷疮”、“乳头风”为乳头湿疹、“脐疫”为脐部的湿疹、“肾囊风”为描述阴囊部湿疹。现在一般都命名“湿疮”。
湿证的病因比较复杂,属于一种皮肤炎症,西医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病因,有丘疹、丘疱疹,渗出、苔藓样变等多种皮损表现。
中医认为一般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过食辛辣食物,导致脾胃损伤,湿热内生,兼之外感风邪,风湿热三邪合而致病。
一般分为三型:湿热蕴盛型、脾虚湿蕴型、血虚风盛型。
赵学义认为肝经郁热、脾虚湿停证型患者一般临床症状为皮肤红斑、丘疹、色淡红,少许鳞屑,有抓痕及结痂,瘙痒剧烈,影响睡眠,皮肤干燥,平素脾胃怕凉,食冷物后易腹痛或腹泻,舌暗红,苔薄白或黄,脉滑。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有一证型患者属于肝经郁热,脾虚湿停证,多由于平素情志不疏,肝气郁结,加之先天脾胃虚弱或过食辛辣肥腻,导致脾失健运,湿蕴于内,阻遏阳气而致。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湿。
肝经郁热、脾虚湿停证型
主要辩证要点:皮损红色丘疹、鳞屑,剧烈瘙痒、干燥,无明显渗出,平素胃口怕凉,舌暗或者舌体中间暗红,苔薄白或者薄黄,脉滑。
选方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甘草 6g、生姜 6g、大枣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0g、泽泻10g 、白术10g。
服药一周后,自觉瘙痒明显缓解,全身无新发皮损,继续服用一周后随访,全身症状消失。
方析
小柴胡汤和当归芍药散都属于和解剂。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此方中君药为柴胡,苦辛微温入肝胆经,能疏畅肝经之郁热,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止痒、泻火解毒的功效,两药合用,达到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生姜和解胃气,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去邪,刚好应证了刘华一提出的“中焦固而百病去”,本方中选党参代替人参,取党参平补作用较缓和,防止人参补益之力过大,诸药合用,使外邪得以外出,枢机得利,胆胃调和病症去除。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为和解肝脾方,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主治肝血不足,脾虚湿停证。
方中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有健脾的功效,脾气健运则湿自去,兼以养血润燥,缓解皮肤干燥的症状,茯苓、泽泻可利水渗湿,川芎行气活血。如有严重睡眠差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以重镇安神。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
当归芍药散,为和解肝脾方
当归芍药散,属于血水剂
四逆散,属于气剂
逍遥散,属于气血水剂
经验: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比逍遥散应用更广泛,加减进退也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