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伤脾,李东垣《脾胃论》

  1. 《脾胃论》

论饮酒过伤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每次过节,亲戚朋友总要聚会庆祝,喝酒在所难免,即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感情,酒的历史也比较悠久,《内经》中的那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

东垣在《脾胃论》中专门写了一节《论饮酒过伤》,而且还立了一个名方:葛花解酲(cheng)汤。这个酲字很多人不认识,也很奇怪,为啥叫解酲汤,不叫解酒汤?

酲原意是:古代完成运粮差事后一醉方休。后来有个引申意就是:大醉。说文解字里说:酲,病酒也。就是这个意思。回头再看,解酲汤似乎比解酒汤更贴切。

东垣说: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

酒这种东西,大热之品,喝多了是有毒的,伤人元气,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气味俱阳,无形之物”,说的是酒性剽悍升散,如果应用的好,适当饮酒可以活血通络,在古代也是一类比较重要的东西,比如上期讲的用来炒黄芩、黄柏。也是大有作用的。

对于酒伤,东垣除了给了这个方子,也说出了治疗思路: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

给思路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好多人写的书,光用方子没的思路,只能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从侧面找证据猜他怎么想的。

东垣的意思喝醉了,解酒首先要发汗,而且是微微发汗,正如葛花解酲汤下面写的: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看到这个地方不得不提,我十多年前看过的一部老中医题材的电影《黄连 厚朴》。电影里讲到女主跟祖上做御医的龚老太爷学中医,有天老太爷的女婿带他公司的总裁来找老太爷看病,老太爷看了以后,说不用开药了,回家准备后事,预言死期是七天后夜里。大家都很震惊,壮的像个牛一样的人,说死就要死了?纷纷不相信,后来没过几天这个总裁依旧出去饮酒应酬,喝醉了浑身难受,女婿看老太爷不愿意治疗,就请老太爷的徒弟女主给他治疗。

女主开了付方子,总裁喝了,出了一头汗,上了个厕所,解了次小便,就好了。当初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很是不解,为啥出了点汗,解了次小便就好,但是读了东垣《脾胃论》以后我才理解,原来导演请的指导专家也看脾胃论,用的也是东垣立下的方法:发汗、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湿。

葛花解酲汤:葛花、砂仁、青皮、橘皮、木香、人参、猪苓、茯苓、神曲、泽泻、生姜、白术、白豆蔻。

当然电影的结局,是那个总裁确实是依老先生所言,七天后夜里心梗猝死了。老太爷也不保守,告诉徒弟为什么是这样:这个总裁一看面相,一摸脉就是纵情酒色之人,表面壮实,声音高亢都是内亏的表现,七天后的夜里类似于冬至之类的日子,阎王爷是要收人的。

东垣在葛花解酲汤的下面还写了一段重要的警示: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赖日日饮酒。此方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也。

东垣意思:偶尔用一下这个方子治醉酒,不会有啥副作用的,但是不能因为掌握了我的这个方子,就天天喝醉酒啊,那种酒精中毒、成瘾的救不了。

再谈谈为啥那个总裁最后死于心梗,东垣说: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

酒性大热大毒异常,心为火脏,主血脉,同气相求,酒热毒性最容易扰乱心脉,真如东垣脾胃论所说,火与元气不两立,总裁贪念酒色,复泻真阴,肾水也不足,不能上制亢阳的心火,于是就悲催了。

这个还是很符合现实情况的,长期嗜酒如命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猝死于心梗的人比比皆是。媒体经常报道的,陪酒喝死之人,一般也都是死于心血管意外。

结论:

1.过节虽好,不要贪杯,偶尔醉酒,葛花解酲汤不错的选择。

2.莫不要做那醉以入房,半百而衰之人

3.长期醉酒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如有饮酒后胸痛,警惕心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