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风卷雪冻死数万人,隋炀帝曾遭遇甘肃第二个最冷时期
甘青咽喉扁都口(古称大斗拔谷)
“1月6日,兰州的最低气温达-15℃!”自去年12月底到今年年初,寒潮不断,天气格外寒冷。这也是15年来,甘肃气温最低时期。
其实,甘肃的低温时期,隋炀帝在1400多年前就遇到过。公元609年夏天,隋炀帝翻越祁连山,遭遇风卷雪,数万人被冻死!他所遭遇的是甘肃历史上第二个最冷时期。
吐谷浑 袭扰丝绸之路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 华阴 (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隋炀帝是非常聪明的皇帝,其智商才学,在历代皇帝中,绝对不低。聪明的 杨广 非常厉害,不仅参与灭陈大战,而且想尽办法,从他哥哥杨勇手里抢来了太子位置。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正式即位。杨广成为皇帝后,无人压制,聪明加大权,开始膨胀了起来,以为天下是棋局,可以由他随手拨弄。最终,隋朝二世而亡。
在隋炀帝干的几件大事中,有一件西征吐谷浑与甘肃有关。隋炀帝不仅灭了吐谷浑,而且西巡甘肃 河西走廊 ,在甘肃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
吐谷浑本是居住在辽西的鲜卑族酋长慕容涉归的庶长子的名字。公元313年他们来到青海南部,融合当地部族建立了国家。北周末年,吐谷浑国王开始称可汗,建都 伏俟城 (青海湖西岸15里处),国土兼有青海、川北、甘肃西部和 西域 鄯善、且末(今新疆且末县),广袤几千里。吐谷浑称汗后对丝绸之路不断进行侵袭,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活动造成了严重威胁。
40万隋军千里大合围
公元609年3月,隋朝特使裴距在 张掖 对西域各方势力进行长期沟通和调查后,完成了最基础的情报信息工作,写出彩色版的《西域图记》一书。隋炀帝开始西征吐谷浑,以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此次,隋军出动大军40万,采用迂回包抄,四面合围的战术。最后,双方在覆袁川决战。覆袁川就是黑河两源之一的 东岔 、八宝河一带,在青海俄博至祁连县之间。此战隋军大败吐谷浑,俘虏斩首十余万,吐谷浑几乎全军覆没,伏允仅率数千骑逃脱。
隋炀帝西巡的路线是:从 长安 出发后,经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过扶风(今陕西凤翔),翻越陇山,经清水,抵达 秦州 、渭源,陇西狄道(今临洮),过黄河到西平(西宁),在扫平吐谷浑后,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扁都口)北上。
不幸的是,隋炀帝翻越大斗拔谷时,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杨广的车驾向东返回,路经大斗拔谷,山路狭窄险要,队伍只能鱼贯通行。风雪使天色昏暗,文武官员饥饿、湿冷,都深夜了还未到达宿营地,士兵冻死大半,隋炀帝的亲姐姐也被冻死。马驴死亡十之八九;后宫妃嫔、公主有的都走散了,和军士们混杂在一起宿于山间。隋炀帝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了苦头。
甘肃第二个寒冷期
现代学者们,研究了历代的气象记载及树木年轮后得出一个结论,公元609年,正是甘肃历史上第二个寒冷期中最冷的时候。
甘肃历史上的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期起,一直持续到公元610年左右。许多史书上有不少气候寒冷的记载,而无气候偏暖之记载。隋炀帝翻越大斗拔谷时,正是甘肃历史第二个寒冷期。当时 敦煌 四月霜雪,临夏八月降霜,九月下大雪。再加上当时翻越大斗拔谷的路,比今天公路的海拔要高得多,几乎接近山顶了,属祁连山高海拔地区。天气寒冷,山顶落雪,是正常的。同时,隋炀帝夏天从 关中 而来,寒衣准备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隋炀帝在张掖举行完万国博览会后,依旧原路东返。他还在途中写了《饮马长城窟行》一诗,记录西巡张掖一事: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首诗已成为千古名篇,由此奠定了隋炀帝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王文元 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