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曾令琪/孟加拉国采风素描•(2)华哥

西南作家·曾令琪主编专栏

欢迎点击,敬请关注--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孟加拉国采风素描·(2)华哥

文/曾令琪(四川成都)

作者题记:

这些年去过几个国家,但真的没有想到,今生今世会到孟加拉国一行。因为此次创作的长篇小说内容要涉及到孟加拉国,所以,陈志越先生联系他在孟加拉国的好友陈启华先生,由孟加拉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安排日程,全程接待。志越老师,加上胥树东老师、张永康老师和我,组成一个小小的采访、采风团,开启了我们此次的孟加拉国之行。

这次率《西南作家》采访、采风团,应邀到孟加拉国进行文化交流,从11月24日到12月3日,前后一共10天。对于一个面积14.75万平方千米、人口多达1.6亿的国度,10天的时间只能是“走马观花”。但接触孟加拉国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与孟加拉国华侨、华人的短暂相处,与孟加拉国的普通百姓相处,却让我们记忆的天幕缀满闪烁的星星……

行走红尘,人到中年,好多人好多事都已荡不起心上的涟漪;可是,当12月2日深夜和华哥握手道别说再见的时候,我的心头除了感谢、感动,还涌起一股感慨和感恩。在孟加拉国的短短十天,“华哥”已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深入我们的心灵深处;从孟加拉国达卡阿贾拉勒沙迦机场,到广州白云机场,再到成都双流机场,一路之上,与华哥相处的点点滴滴,总是浮现在眼前……

在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合影。右二为华哥。

华哥比我小两岁,1989年只身奔赴孟加拉国,然后一路打拼,开办企业,直到现在。听说我们《西南作家》采访采风团一行将去孟加拉,华哥非常高兴。孟加拉是个伊斯兰国家,不容易买得到猪肉,那用什么招待我们这些从国内去的人呢?华哥特地托几百公里外的吉大港的朋友,买一些国内难得一见的稀罕食物。我们出发前两天,志越老师转来华哥买的一条深海鱼的图片。那条鱼重238公斤,花了差不多20万孟加拉国塔卡,折合人民币15000元呢。据说,在广州、海南都难得一见,更别说内陆了。在孟加拉国的日子里,每天傍晚,采访回到华哥家,都是一道美味的海鱼大餐。哦,忘说了,那条深海鱼,名字叫“龙趸”。

龙趸,学名中巨石斑鱼,别名猪羔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它呈长椭圆形,侧扁,口较大,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为大型名贵食用鱼类。据记载,1999年7月,香港渔民在东沙群岛曾活擒一头母龙趸,体重180千克,曾被视为龙趸王。而最新报道称,2014年1月5日夜,马来西亚渔民以拖网方式捕获一条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并以1.1万令吉的高价卖给一家华人食肆。孟加拉国华侨、华人圈,听说华哥搞到了一条“超级龙趸王”,好多人都想来一饱口福。于是乎,在华哥家的每顿晚餐,就成了华人侨领、华领的盛大聚会,我们也趁机采访了很多知名人士,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

华哥为人热情豪爽,喜欢开玩笑。他青年时候曾经从广州到成都开过化妆品生意,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化妆品生意失败了,但却因祸得福,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一个重庆妹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最后,喜结连理。

和我们相处的日子,华哥有时候是一口普通话,有时候是一口广东话,有时候也不自觉地飚出四川方言。离开成都30多年了,他还记得成都的春熙路、东城根街,对成都的小吃也是如数家珍。――毕竟,成都是他第一次经商的地方,也是他初恋的地方。而陪同我们采访的时候,华哥往往是一口孟加拉语,或者孟加拉当地口音的英语。

我们采访采风团一行,以前都学过英语,但那是中国特色的“哑巴”英语。别人说得慢一点,我们还能听懂一部分,但只要稍微快一些,就几乎只能“坐飞机”了。所以,看着华哥很“溜”地飚英语,我们都很是羡慕,我们也想有机会飚几句英语呢。于是乎,从与华哥家的孟加拉佣人阿九说一些英语的问候语开始,到去商店买东西与收银员、服务员的的简单对话,到参观达卡大学与那些大学生的简单交流,我们渐渐地壮起胆子,开始了“说”的过程。到采访华侨阿里克斯先生和露西女士的时候,因为阿里克斯只能说英语和老客家话,露西只能说英语,而我和永康几乎听不懂客家话,没办法,硬着头皮,我也开始说起英语来。丢了差不多三十年的一门语言,结结巴巴,倒还能够说一些,简单的沟通似乎不成问题。阿里克斯先生居然还表扬我们,他的助手在旁边慢悠悠地说了一句:“只要肯说,三个月就熟练了。”就从那天起,每天早晚在华哥家,我们都用英语互致问候。外出采访,能说英语的时候,就不说汉语。有时候一个字说错了,华哥会立即给我们纠正。华哥谦虚地说:“我英语也不好,有时候夹杂孟加拉语,有时候加上手势,别人基本上都听得懂。”几天过后,说英语的经验也有了,那就是――有时候如果一句话不能说完整,那就说一两个关键词,那些孟加拉人一听,基本上还是能懂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我对华哥笑言:“我30多年没说过英语,这次是将几十年积到一起的话都说了!”

曾令琪撰、书赠送华哥的对联:碧海掣鲸望巨擘;云天张翼仰飞鹏。

华哥身高大约1.75米,因为注意锻炼,体型保持得很好的。但我们到孟加拉那天,他因为喝了一杯加奶的浓咖啡,连续几天都拉肚子。结果,当我们兴高采烈吃着华哥为我们准备的龙趸美餐、喝着可口的美酒的时候,他却只能在旁边喝一碗稀粥,连我们从国内带去的新鲜蔬菜,也不能多吃一口。有时候我们故意逗他,让他吃一口、喝一杯,他都诙谐地予以拒绝。

华哥的烟瘾很大,但因为一直陪同我们采访,他就一直努力地克制着自己,尽量不在车上抽烟,更不在采访现场抽烟。实在憋不住了,就在我们采访间隙,到门外去抽两口。但只要我们要开车出发,他立马摁熄了香烟,然后又和我们有说有笑。

别看华哥有时候大大咧咧的,他的心可细了。

那天,志越老师说去逛达卡的古董店,一进店门,几万件物品中,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尊菩萨铜像。捧在手上,爱不释手。佛像造型别致,是一个坐在地上的佛,赤脚,一只脚立着,他的脸搁在膝盖上。整个铜像做工精细,微笑的佛很有亲和力。根据我的判断,这个铜像很可能是从尼泊尔、西藏或者缅甸流转到孟加拉的,中土佛教,绝对没有这种造型的铸像。但一问价钱,那个老孟要价25000塔卡呢。我嘴里说着“太贵了”,一边轻轻地放下。离开孟加拉的前两天,我们又去了那家古董店。我再一次拿起那尊佛像,仔仔细细地品赏着。因为出国的时候没有换美元,更没有换孟加拉国货币塔卡,人家也不收人民币,所以我再一次轻轻地将佛像放下。这时,只听得华哥和老孟一阵叽里咕噜的孟加拉语,然后华哥用汉语高声说道:“这个佛像打包吧!――曾老师从国内带来一副装裱好的对联送我,我也回赠曾老师一件礼物!”看我们真要这尊铜佛,孟加拉老板赶紧取出一个沉甸甸的物件,比划着说:“你们买这个吧,佛像留下!”看来,这尊佛像,很可能是真的古董。回到车上,大家都开玩笑,说曾老师这次收获最大,这尊佛能不能通过海关,还得走着瞧。华哥说,孟加拉的海关很容易过关的,没事。回国后,大家都在群里打趣说,这尊佛像最好请人鉴定一下,万一是真的,就价值两千万了,到时候我们出售后,可以拿钱来做好多事呢!

华哥赠送曾令琪的黄铜佛像。

对国内的人而言,商人似乎天生逐利。但对华哥他们而言,“钱”已经不重要,“情”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为了陪我们,华哥几乎每天都是晚睡早起,自己的企业也暂时没有去管,而是让秘书去打理。要知道,除了几家成衣厂,华哥还新买了一块几十亩的地,那里正在开工建设厂房呢!

华哥为人豁达,很有古代孟尝君之风。这些年,凡是到孟加拉的华人,几乎都会到华哥的府上报个到。作为华领,华哥总是尽己之力,帮助从大陆、从香港、从台湾来的中国人。华哥介绍说,现在长住孟加拉的华人,差不多有14万人了,大多数都很正能量,大家都很团结。特别是华侨华人联合会成立之后,工作开展得更是有声有色。作为华董,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一听此言,我们都倍感欣慰。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事业就能走多远。在华哥的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很充分。

回国几天了,我总时不时地想起华哥。我想,华哥的性格很像我的四哥亚骐,难怪华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都觉得是那么的亲切呢!

华哥华哥,但愿我们下一次的见面能早一点到来――无论是在孟加拉,还是在成都!

  2018年12月6日,星期四,于西都

                       

  作家简介

  曾令琪,1988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中型文学期刊《新蕾》杂志主编,国家一级作家,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代表作:学术专著《周恩来诗歌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散文集《破碎的星空》《热闹的孤独》,小说《关于石头的新闻播报》《最好的礼物》,等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