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附——
《西南作家》杂志纸刊邮箱:
xinanzuojiazazhi@qq.com
《新蕾》杂志纸刊邮箱:
2903469047@qq.com
有时候喜欢一篇文章,是因为作者给了我们内心美丽的期待。第一次知道康桥,是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位诗,记得那是在隆昌师范校上学的时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读着这样的诗句,瞬间让我爱上,内心柔软之地立即被触动。“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桥在什么地方?后来又品读了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这篇文章后,并阅读了有关史料,使我感到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结很深、至爱很深、真诚很深。在英国留学的两年,徐志摩大部分时间是和康桥度过的。在康桥,他与乡村接近,与大自然为友,日月星辰,一草一木,形成了他的理想,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他“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是因为他认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解决现实生活枯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抛弃堕落的文明,回归单纯的大自然,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说:“那年的秋季,我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地‘发现’了康桥。”“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有相当交情的。”他由衷地赞美康桥,他甚至“怕描坏了它”,“怕说过分恼了它”,“怕说太谨慎辜负了它”。在康桥,他在风光旖旎的两岸,有时卧在草地上看行云,有时在绿荫下潜心读书,有时骑着自行车在梦境的绿雾里飞奔,有时驾着轻快的薄皮舟在康河里东颠西撞,把河水一段段的腰折……从康桥的景色环境里,他得出的结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所以他感到接近大自然是“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康桥,如今还在不在?我多么想去走一走,看一看。2016年8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英国。原来,康桥就是剑桥,再别康桥的意思,不是说要告别一座桥,而是再别剑桥,要告别的是一座小镇。剑桥给我的第一感觉十分秀美,大概还是因为徐志摩的诗写得太美吧,所以我一踏进剑桥就掩饰不住自己内心对此处的喜爱。这里除了历史悠久的古朴小镇,还有茂密而悠深的林间小道。一条闲适的小河,似翡翠镶嵌着小镇优雅的腰身。河对岸有人带着孩子在草坪上露营。小孩们用自己的面包片喂着河边散养的鸭子,很可爱。当地田园牧歌式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古老的街道,蜂蜜色的墙垣,开满花朵的庭院……在这里随处可见,一切都是那么恬淡清新,亲切自然。我们在镇上找了个日式餐厅,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温饱问题。饭后就在抓紧时间欣赏美景。我们走过一条小街,跨过一座小桥,穿过草坪,眼中所见,均是小清新模样,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锻炼的人。来到康河边,我更加兴奋起来。沿着康河北走,一侧是一排排房屋,房屋与河之间有窄窄的通道。穿过这一段,眼前突然开朗起来,一片绿色的草坪,正值晴天,有学生游人散坐,这就是我期待中的剑桥的样子吧。草坪非常大,中间被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分割,每条路的树还不一样,有一个远远看去,树上像是长了白色的长须,蒙蒙一片,走近细看,才发现原来都是一穗一穗的白色小花,花型端正,是远观完全想不到的。草坪一畔的康河,水色幽绿,岸边的垂柳下散排了许多小木筏,是徐志摩当年所乘的吗?可惜见不到水底招摇的青荇。林荫路的尽头,是静静流淌的康河。桥,草坪,古老的建筑,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河上小船如织,每个船尾都有一位帅哥。我们坐上一条小船,撑船的是一位约五六十岁的老船工,他手持长篙,娴熟的划船,眉飞色舞的为我们讲解。可惜,我那英语早还给老师了,基本听不懂他的讲解,但从他的表情和语调,加上旁边女儿的翻译,知道他也特别敬仰徐志摩,感觉徐志摩倒成了他们的骄傲一样,他说:“这么伟大的诗人,哪里只属于你们中国呀?”他的确讲得十分精彩。一条条小船满载游人,在岸边游人的打量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沿河而行的时候,又被一道一道的门、栅栏、水流拦住,顿时觉得剑桥就像一个大笼子,学生在里面,游人在外面,彼此都被阻拦,不通达,不敞亮,不自由。可以理解声名在外的负累,但外人进学校要交钱,学生进学校要出示证件,剑桥好忙。临别前,不小心穿了一条小巷,发现剑桥又多了一处亮点。弯弯的小巷,是一排同样格局的小屋,灰色的屋顶和墙,白色的门和窗,屋顶烟囱的高度和间距也一摸一样,每一家的窗下都种满了花花草草,单看这一条街尽头的小屋,种了一棵大大的紫藤,紫色的花串覆盖了半个屋顶,如童话般。所以,剑桥十分美吧,盛名之外的那些地方,会有意外的惊喜。于是,在挥一挥衣袖、不想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剑桥的那一刻,多少也生了一点留恋,为那些未遇见的美丽。 徐志摩悄悄地走了,已离开了人世八十多年,确实走远了,但挥不去带不走的却是他的康桥情结。“草清人远,一流冷涧”,这种有着超脱社会、田园式的宁静环境却深深扎根于徐志摩的心中,也扎根在我们心中。
作家简介
杨学会,隆昌市作协会员,中学语文教师。偶有文章发表于省内外刊物,喜欢用有温度的文字抒写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