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读书分享会】黄钰雄:阅读,放飞思想,安顿灵魂
4月28日上午,由中共贵港市委宣传部、贵港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贵港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分享阅读 放飞梦想”贵港市百场读书分享会走进港北五中。图为贵港市作家协会会员、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黄钰雄在分享阅读体会。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喜欢读书的人是聪明的。我也自认为是个聪明的人,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只是由于生长在物质和精神皆贫瘠的乡村,很难找到书来看。小人书以及《毛泽东选集》和老师的教学参考书都成了我课外的读物。后来,我常常到镇里的文化馆翻阅那几本残旧的书刊。再后来,我到县城求学,书店开架售书了,我便到书店里看书,到图书馆里办借书证借书……阅读,伴随着我一步步成长。开始的时候,看书只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后来,注意收集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把其中的一些运用到作文中去,我的作文也因此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而那些励志的语句,则常常激励着我,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尽管物质匮乏,但我的精神世界却比别人丰富。我读到了台湾作家蒋勋的那句“宁愿寂寞孤单,也不愿生命只是平凡”的诗句,我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为我的人生找到了定位,增添了定力,伴随着我度过了许许多多孤寂艰难的日子。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当然,阅读也并不都是愉悦的。大文豪伏尔泰说过:“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时,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在阅读的同时,一个个“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你得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费尽周折,百思方得其解;有些问题则是皓首穷经仍不得其解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顿悟,也可能会渐悟;但不管怎样,你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锻炼思维,陶冶情操。所谓开卷有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阅读思维的过程中,推己及人,由人及社会,由社会及至世界、宇宙,逐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而这其中,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最为困难的,古希腊哲学家就把“认识你自己”看作哲学的最高要求。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至今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但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知道一些“人”的基本特性以及一些“人”的道德行为规范。比如说,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是有独立人格和有尊严的,人是会脸红的和有同情心的……正是这些特征,让“人”有别于其他动物。我们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是有爱有恨的,而且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面对爱恨情仇,诗人拜伦发出了“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致以微笑,无论头顶是怎样的天空,我将承受任何风暴”的喟叹。这句名言,也让我学会了坦然面对爱与恨。我还喜欢“人是直立行走的”这样的表述。这包含了人是有思想有人格尊严的,是人的最基本而又是必须的特征。
一直以来,我坚持着人的这一特质,并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阅读让我懂得了“人生而平等”的真理,从而坚持把自己当人看待,也把别人当人看待,平视眼前的人与物,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处世原则。尽管为了坚持这些原则,自己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我并不妥协,并不后悔。“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心中有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我坚信,世间事,除了生死,别的都是小事。甚至,明白了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的道理,连生死也可置之度外。为此,我为自己撰写了这样的墓志铭:来过,想过,努力过,以人的姿态走过一生!
书籍可疗精神之饥渴,可补心灵之贫寒。阅读,让人的思想得以飞翔,让人的灵魂得以安顿。汉字本身就是有灵之物,苍颉造字,有鬼夜哭不休也!一字一故事,一字一世界,每一个字都是一只活脱脱的精灵!一行行文字,如同一串串珍珠呈现在你面前,生动地展现其形体之美、韵律之美和内涵之美。我们看到“太阳”二字,头脑中就会显现出一个太阳的形象。我们看到一个“雨”字,头脑中就会呈现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的雨的形象。“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绿垂风折柳,红绽雨肥梅。”读着这些诗句,我们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万紫千红的春色图,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果看的是图片视频,我们就不会有这种想象,我们的想象力就会缺失。当我们阅读《苏东坡传》时,仿佛亲眼目睹了其“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失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的大江东去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体会到了其豁达洒脱的态度……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我们的信念、记忆、智慧、诗意、历史和科学文明的宝库。人类所做的、所想的,以及人类的样子,都展现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一日不读书,就会心有不安,若有所失。
作家陈原说过:“没有书的世界将是一个谜样的世界;没有书的社会将是一个不文明的社会;不重视书的民族,将不能积累自己的文化,提高不了自己的文明程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影视、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随之文化失调、价值错乱、是非混淆、道德滑坡、良心泯灭的弊端日渐显现。人们常常感叹社会诚信缺失,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其实,这与人们不屑于阅读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人心如田地,失去了道德文化的滋养,就会干裂,就会荒芜。清朝诗人萧抡有诗云:“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时下,各种荒诞不经的影视片,选秀、神剧、追星、恶搞、炒作、低俗……越来越多的所谓“新文化”刺激、诱惑、误导着人们,有如农药喷洒在人们的心田上,让人们疯狂、亢奋、麻醉。在恶俗文化的侵袭下,很多人对真正的文学、文化经典不再感兴趣,不再阅读经典书籍,经典中的细腻情感、人文情怀也就逐渐淡化。冷漠、固执、蛮不讲理、粗暴、恃强凌弱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这正是文化缺失、人心浮躁的突出表现。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的发生,与此亦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平等待人,不顾法律后果。作为一名一线办案法官,我对此深有体会。为什么法院案件越来越多,而且案件当事人越来越不容易沟通或者说越来越不讲理?以往办理民事纠纷案件,法官给当事人摆一摆道理,当事人大多能息讼和解,而现在,无论你怎样说法律、摆道理,苦口婆心劝说,有些人就是很难听得进去。这其实与文化涵养不足、人心荒芜、社会诚信以及互谅互让精神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常常担心,这样下去,将来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会变成怎么样?
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字不等于有思想。不要以为文凭能代表文化。文化涵养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学习和思索,经过潜移默化的作用积累起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阅读,而且要阅读那些真正有营养价值的书籍的原因。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让自己充实地活着,有思想、有尊严、有灵魂、有价值地活着。阅读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千千万万人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的结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一个民族的品质和前途。所以,历史上,许多名人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兴旺而发奋读书。如果我们疏远或放弃了阅读,延绵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将断送在我们手上,中华文明将在荒野中呼号!
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我希望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梭罗《瓦尔登湖》)而要做到人生无悔,阅读是最好的方法。惟有阅读能丰富知识,放飞思想,安顿灵魂,赋予生命以意义!
分享者简介
黄钰雄,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贵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法院报》《咬文嚼字》《广西日报》《广西文学》《广西法治日报》《贵港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