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村采风】陈妍竹:南江遗迹访今古,布山福祉抒情怀

本文作者陈妍竹。

——记贵港南江社区历史文化采风活动

2016年10月29日,金秋十月,微风送爽。我有幸作为港南区作协的一员,参加了贵港市作家协会采风团的采风活动,走访了江南街道南江社区的古迹遗址,感受了一番震撼心灵、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

南江村,贵港市区郁江南岸的一个村庄,是当年秦皇汉武相中的福地。八桂大地上最早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前就设置在这里。这里有闻名遐迩的黄氏祖祠、古驰道、亚魁牌坊、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怀橘坊、橘井名区、生砖屋厅底、安澜塔、安澜寺等古迹遗址。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黄氏祖祠、古驰道及古码头。

黄氏祖祠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黄氏祖祠位于南江村南江小学北侧,周边树木葱茏,环境清雅,平时闭门谢客,鲜有人来。百年祖祠历史悠久,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贵港市志》记载:祖祠为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五品官黄彦修建,是一处传播儒学的根据地,且成效卓著。南街黄家十三代一辈25人,其中18人名列晋绅(秀才),誉满乡邑。不少童生到黄氏祖祠大馆、蒙馆就读,祖祠成为颇有声望的“三台书屋”。自此南江黄氏久垂诗书世泽,文人继起,科第联登。黄氏祖祠真可谓“风水圣地,驰名贵县”。

进入祖祠,格调十分古雅别致。一尊硕大江石矗立于大门右侧,上书“江夏”二字,笔力苍劲,气势非凡。据专家论证和成文于北宋初的《百家姓》记载,江夏是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

祖祠祠堂的建筑风格,十分古朴典雅、庄严肃穆。顶端是斗拱挑檐,硬山脊顶;大门两旁,两根石柱直立擎梁,相称相对。门口有对联书“望龙西粤;族发南天”,底下左右两侧各有相对而置的一对圆形石鼓,谓之“门当”,所谓“门当户对”就由此而来。门前的台阶和石坎都已被打磨得光滑可鉴,折射出百年前的风华,让人不禁畅想有多少时间定格于此,有多少人物汇聚于此。内堂的两根朱红漆柱,一副长联振聋发聩:“祖有德宗有功惟烈惟光永保衣冠联后裔;左为昭右为穆以飨以祀长承俎豆振前徽。”家族的家风遗训无不在昭示和激励黄氏子孙后人要承前启后,不断传承和超越。

数千年来,黄氏子孙以“忠、孝、义、和”为理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宗族兴旺、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今黄姓子孙人数有两千七百多万人,在大陆排在第七位,在台湾排在第四位,海外黄姓华人所占比例也很大。黄姓是名副其实的大姓。黄氏望族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其家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可窥一斑。

而今时光荏苒,黄氏祖祠早已失去了昔日族人聚集商讨家族大事的功能,但斑驳的青砖灰墙上,还隐约可见遗留着的私塾学堂的标语口号;褪色的朱漆石柱上,仍响彻着黄氏传承百年的古风遗训。这让人不禁唏嘘感慨,黄氏祖祠,即使于六百多年后,仍在传承着文化继承的神圣使命,以生生不灭的家族文化烛照着黄氏祖孙,并感染着每一个来访古问今的后人。

离开黄氏祖祠,沿着残垣断壁的小路一直向北,我们向古码头的方向进发。沿途不时被古道、古屋、古窗花、古商铺所吸引。流连驻足于其间,感怀于虽时过境迁,厅顶墙上的雕花瑞兽仍然神气活现,栩栩如生;叹服于不知年代的土夯墙虽凋敝失修,却仍屹立不倒,让人触之慕想;惊诧于繁华不再的古商铺顶瓦间,簇生的顽盛花朵怒放生机,毫无怯色,古敝与新生的强烈对比却又毫不违和,让人感慨于这古物古迹所体现的历史张力,既包容又纳彩,这也许就是让人为之久久驻足叹服的魅力所在吧。

这样行走在步道间,不知不觉,就到了脚下的古驰道。古驰道南北走向,又称“秦汉驰道”,是南江村的中轴线,与东西流向的古郁江水汇合,成就了南江村千百年来的繁盛。古驰道以青石为垫铺,建造时间已无法考证,时过境迁,目前仅残存400多米。据历史文献记载,秦汉时设置的桂林郡、郁林郡和布山县,其治所均设在南江,因而过江的道路就在此处。《汉书》有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后来民国的“中山公园驰道”所用“驰道”两字也出于此。走在这条青砖铺就的古道上,脚步也愈发变得厚重起来,耳畔好像回响起古代茶马商贾的吆喝声和古道驰骋的马蹄声,愈发地感怀珍视这份独特而珍贵的历史馈赠,不是在故纸堆中,而就在脚下。

古驰道往前,摄入眼帘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中山公园牌坊。牌坊南北向,三间四柱式,砖石结构,整体架式不仅有中国牌坊建筑结实铺严的传统特点,而且局部地方有西方建筑轻盈明快的风格。牌坊连接渡口石级,一直是南北岸通途的要路之一。

牌坊往下,就到了南江村郁江岸边的古码头。临江眺望,江风徐来,碧波荡漾;巨石偃卧,船只点缀,客商穿梭。两千年来,多少商贸来往,多少风流雅事,都在这绵延的石阶上上演着、继续着。南江村古郡码头,是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之一。古郡码头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贵县县绅罗上锦募银一千多两在原有土码头的基础上建造的。石级建成,解决了过江的人们上下江岸的困难,是当时南北两岸的人乘船过江的主要码头之一。

手抚石条,不禁遥想:在古时缺乏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建造者是如何切割和搬运这些硕大的石条石块的呢?又是凭借何种技术工艺修建起这能经历千载的稳固工事的呢?登阶远眺,可以想见旧时码头,行商坐贾,船只往来不息;而今,百变沧桑,繁华不再,经历数次洪水冲击,码头也面目全非。可喜的是,作为贵港历史见证的珍贵名片,现在,南江古码头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修缮维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南江古码头也将在时代中逐步焕发出蓬勃生机。

古驰道、古牌坊、古码头,好似一衣带水的三颗璀璨明珠,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却又闪耀着今日的生机与灵动。在这里,建筑的典雅、文化的隽永和山水的秀丽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和人生的热望汇聚在一起,从而显得那么明媚照人,亲近可人,似乎成为了贵港人心中理想与现实、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绝妙典范。

此次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对南江遗迹的畅想尚未停止,对布山文化怀古惜今的问道仍在继续。身为贵港人,与城市共同成长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保存好古貌遗迹,呵护好文化的载体,坚守住先辈遗留下来的珍贵精神印记,带着这一份文化底气,从容不迫地走向未来。

南江黄氏祖祠。

黄氏祖祠内的“江夏”石。

黄氏祖祠始建缘由。

(0)

相关推荐

  • 棠樾牌坊群 #春#

    安徽之春: 第六站,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富碣乡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 ...

  • 【玉海风】河山有约-均岙采风记

        辛丑仲夏,瑞安诗联学会一行赴陶山均岙采风.福泉故事,迹溯陶公:垟歌逸闻,声传光武.况当新农村建设方殷,而诸执事勠力以赴.新筑长廊曲榭,古寺崇坊,毕见规画之精严.古村新貌,义举仁心,俱有可感者. ...

  • 话不对文讲桂平:桂平南江码头的历史记忆

    桂平因水而兴,因水而旺,有北江,有南江,其中南江码头最多,这里记录了桂平近千年的水运历史,有的记忆深刻,有的已淹没于史,只待慢慢挖掘,重拾昨日之故事

  • 【南江村采风】冯婉贞:南江魂

    本文作者冯婉贞. 南江魂 时光荏苒,弹指间已在港南一带蜗居了三年的青葱岁月,话说南江村之于我并不陌生,然如此近距离而全面地接触却是头一回,用四个字形容便是"宛若初识"! " ...

  • 【南江村采风】周煜凤:游南江,那一声历史浮沉的唏嘘

    本文作者在南江黄氏祖祠. 一直以来,我常在茶余饭后听到不少人谈论郁江南岸的南江村.诸如,它的面积有多大,人才如何辈出,历史又如何悠久--此外,我在阅读贵港本土文选时,也读到不少关于南江村的历史往事.最 ...

  • 【四季花田采风】陈妍竹:又见花田韶光灿

    本文作者陈妍竹. 说实话,四季花田,我是第二次来了. 第一次来,听闻花田开放试业,也不等路修好天变暖就赶过来了.一家人当时在颠簸的车上晕晕乎乎,却都兴致盎然.最记得的,除了花的美,还有景致设计的用心. ...

  • 【南江村采风】冯晓:南江古码头之行随想

    南江古码头.(摄影/布如) 岁在丙申之冬,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跟随贵港市作家协会采风团,参观走访了南江古码头及附近一些历史古迹. 其实,已不止一次到访.最有感觉的当数20世纪90年代中,还在读 ...

  • 【南江村采风】宋显仁:能不忆江南?

    在安澜寺前.左一为港南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覃斌,右二为本文作者.(梁勇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这首<忆江南>一直 ...

  • 【南江村采风】杨旭乐:丹荔青蕉获我心

    眺望郁江.左一为港南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覃斌,左二为本文作者.(梁勇摄) 古诗里的南江村 十月,是岭外秋意渐显的季节,贵港市作协采风团又启程了.这次的目标地是郁江南岸的南江村.大家徜佯在城南一隅的陆绩 ...

  • 【南江村采风】梁勇:“江南”散记

    本文作者梁勇. 1 2009年秋,我从山窝转上荷城贵港,在城区的"江南"(郁江南岸)谋生,住在桥头的一间蚁窝里.初到异地,忙累了,闲暇端坐,慵懒发呆,仍觉不适,就穿行南江村曲绕的屋 ...

  • 【南江村采风】邓卉:布山文化拾贝

    本文作者邓卉. 01 古驰道 "凭栏望,雁引古今愁.曾见落花香古道,空留明月倚高楼,舟入郁江流." 站在古驰道旁,我忽然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学写的一阙<望江南>. 那时阅历 ...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曹茂海的散文《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一 从殷祖到南峰,地势平坦,却是一道窄窄绕绕的走廊.穿过一条笔直的省道,车子右拐登山,便钻进了南山头的山口.山梁随着车子绕,我的心也跟着山梁绕.山峦并不高峻,却像围棋盘摆满的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