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村采风】陈妍竹:南江遗迹访今古,布山福祉抒情怀
本文作者陈妍竹。
——记贵港南江社区历史文化采风活动
2016年10月29日,金秋十月,微风送爽。我有幸作为港南区作协的一员,参加了贵港市作家协会采风团的采风活动,走访了江南街道南江社区的古迹遗址,感受了一番震撼心灵、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
南江村,贵港市区郁江南岸的一个村庄,是当年秦皇汉武相中的福地。八桂大地上最早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前就设置在这里。这里有闻名遐迩的黄氏祖祠、古驰道、亚魁牌坊、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怀橘坊、橘井名区、生砖屋厅底、安澜塔、安澜寺等古迹遗址。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黄氏祖祠、古驰道及古码头。
黄氏祖祠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黄氏祖祠位于南江村南江小学北侧,周边树木葱茏,环境清雅,平时闭门谢客,鲜有人来。百年祖祠历史悠久,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贵港市志》记载:祖祠为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五品官黄彦修建,是一处传播儒学的根据地,且成效卓著。南街黄家十三代一辈25人,其中18人名列晋绅(秀才),誉满乡邑。不少童生到黄氏祖祠大馆、蒙馆就读,祖祠成为颇有声望的“三台书屋”。自此南江黄氏久垂诗书世泽,文人继起,科第联登。黄氏祖祠真可谓“风水圣地,驰名贵县”。
进入祖祠,格调十分古雅别致。一尊硕大江石矗立于大门右侧,上书“江夏”二字,笔力苍劲,气势非凡。据专家论证和成文于北宋初的《百家姓》记载,江夏是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
祖祠祠堂的建筑风格,十分古朴典雅、庄严肃穆。顶端是斗拱挑檐,硬山脊顶;大门两旁,两根石柱直立擎梁,相称相对。门口有对联书“望龙西粤;族发南天”,底下左右两侧各有相对而置的一对圆形石鼓,谓之“门当”,所谓“门当户对”就由此而来。门前的台阶和石坎都已被打磨得光滑可鉴,折射出百年前的风华,让人不禁畅想有多少时间定格于此,有多少人物汇聚于此。内堂的两根朱红漆柱,一副长联振聋发聩:“祖有德宗有功惟烈惟光永保衣冠联后裔;左为昭右为穆以飨以祀长承俎豆振前徽。”家族的家风遗训无不在昭示和激励黄氏子孙后人要承前启后,不断传承和超越。
数千年来,黄氏子孙以“忠、孝、义、和”为理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宗族兴旺、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今黄姓子孙人数有两千七百多万人,在大陆排在第七位,在台湾排在第四位,海外黄姓华人所占比例也很大。黄姓是名副其实的大姓。黄氏望族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其家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可窥一斑。
而今时光荏苒,黄氏祖祠早已失去了昔日族人聚集商讨家族大事的功能,但斑驳的青砖灰墙上,还隐约可见遗留着的私塾学堂的标语口号;褪色的朱漆石柱上,仍响彻着黄氏传承百年的古风遗训。这让人不禁唏嘘感慨,黄氏祖祠,即使于六百多年后,仍在传承着文化继承的神圣使命,以生生不灭的家族文化烛照着黄氏祖孙,并感染着每一个来访古问今的后人。
离开黄氏祖祠,沿着残垣断壁的小路一直向北,我们向古码头的方向进发。沿途不时被古道、古屋、古窗花、古商铺所吸引。流连驻足于其间,感怀于虽时过境迁,厅顶墙上的雕花瑞兽仍然神气活现,栩栩如生;叹服于不知年代的土夯墙虽凋敝失修,却仍屹立不倒,让人触之慕想;惊诧于繁华不再的古商铺顶瓦间,簇生的顽盛花朵怒放生机,毫无怯色,古敝与新生的强烈对比却又毫不违和,让人感慨于这古物古迹所体现的历史张力,既包容又纳彩,这也许就是让人为之久久驻足叹服的魅力所在吧。
这样行走在步道间,不知不觉,就到了脚下的古驰道。古驰道南北走向,又称“秦汉驰道”,是南江村的中轴线,与东西流向的古郁江水汇合,成就了南江村千百年来的繁盛。古驰道以青石为垫铺,建造时间已无法考证,时过境迁,目前仅残存400多米。据历史文献记载,秦汉时设置的桂林郡、郁林郡和布山县,其治所均设在南江,因而过江的道路就在此处。《汉书》有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后来民国的“中山公园驰道”所用“驰道”两字也出于此。走在这条青砖铺就的古道上,脚步也愈发变得厚重起来,耳畔好像回响起古代茶马商贾的吆喝声和古道驰骋的马蹄声,愈发地感怀珍视这份独特而珍贵的历史馈赠,不是在故纸堆中,而就在脚下。
古驰道往前,摄入眼帘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中山公园牌坊。牌坊南北向,三间四柱式,砖石结构,整体架式不仅有中国牌坊建筑结实铺严的传统特点,而且局部地方有西方建筑轻盈明快的风格。牌坊连接渡口石级,一直是南北岸通途的要路之一。
牌坊往下,就到了南江村郁江岸边的古码头。临江眺望,江风徐来,碧波荡漾;巨石偃卧,船只点缀,客商穿梭。两千年来,多少商贸来往,多少风流雅事,都在这绵延的石阶上上演着、继续着。南江村古郡码头,是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之一。古郡码头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贵县县绅罗上锦募银一千多两在原有土码头的基础上建造的。石级建成,解决了过江的人们上下江岸的困难,是当时南北两岸的人乘船过江的主要码头之一。
手抚石条,不禁遥想:在古时缺乏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建造者是如何切割和搬运这些硕大的石条石块的呢?又是凭借何种技术工艺修建起这能经历千载的稳固工事的呢?登阶远眺,可以想见旧时码头,行商坐贾,船只往来不息;而今,百变沧桑,繁华不再,经历数次洪水冲击,码头也面目全非。可喜的是,作为贵港历史见证的珍贵名片,现在,南江古码头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修缮维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南江古码头也将在时代中逐步焕发出蓬勃生机。
古驰道、古牌坊、古码头,好似一衣带水的三颗璀璨明珠,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却又闪耀着今日的生机与灵动。在这里,建筑的典雅、文化的隽永和山水的秀丽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和人生的热望汇聚在一起,从而显得那么明媚照人,亲近可人,似乎成为了贵港人心中理想与现实、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绝妙典范。
此次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对南江遗迹的畅想尚未停止,对布山文化怀古惜今的问道仍在继续。身为贵港人,与城市共同成长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保存好古貌遗迹,呵护好文化的载体,坚守住先辈遗留下来的珍贵精神印记,带着这一份文化底气,从容不迫地走向未来。
南江黄氏祖祠。
黄氏祖祠内的“江夏”石。
黄氏祖祠始建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