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时尚攻略:成为一位会讲故事的高手没那么难
印度有一句谚语:告诉我真相,我会了解事实。告诉我真理,我会笃信。如果给我讲一个故事,我将永远记在心里。
为什么发朋友圈时,你不会每次都敲出一大串的数据?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会在社交媒体上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经历的故事,聊一聊自己的假期、旅行、工作项目等。故事能够传递情感、连接他人,在内心深处激荡出层层涟漪。
为什么领导者需要讲故事的能力?
近年来,领导力的议题已经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曾强调,核危机和物种灭绝所带来的威胁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屡屡被拍摄成为电影大片。但是,领导力危机所带来的威胁更加危险,因为还有很多人和组织没有充分理解这一概念。
无论是带领团队还是制定战略,领导者都需要强大的影响力。在沟通工具日益丰富、沟通方式愈加多元的背景下,释放领导者的影响力离不开讲故事的能力。让领导者成为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通过故事可以联系、吸引观众,全球范围内,很多领导者也关注到这一方面,数据、成果、事件、决定、知识、智慧的合适载体就是故事。
好的故事之所以能够被永远铭记,因为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心理上的认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冬天的迫近,情感型管理成为时尚法宝,它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员工之所想,并且带给员工更加愉悦的工作氛围。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讲,抓住消费者内心最柔弱的感情才能找到市场的突破点。这一原则在员工管理的领域中同样适用,了解员工内心的情感需求管理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领导者成为一个讲故事高手是情感型管理的有力方式,是将员工情感与组织项目巧妙融合的工具。
有一个词语叫做“同情疲乏”,是指在灾难报道的新闻中,媒体会大量报道灾民的悲惨故事,读者或者观众会对此逐渐麻木。而这一词汇的产生也从侧面说明,相比单纯的灾难起因、灾难伤亡人数或是灾难预警等报道,人们从内心更愿意了解有血有肉的故事,从而媒体才会蜂拥而至报道大量灾民或救援人员的个人故事。
卓越的领导者可以透过言语感染他人,领导者讲故事不是追求哗众取宠的效果,如果一个领导者无法叙述吸引员工的故事,那么,他/她就缺少了施展自己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当被建议在工作中增加讲故事的内容后,很多管理者会喊道:“我又不是作家”或者“讲故事是市场部门才需要的能力。”
O.C. Tanner Institute 进行过一项为期十年、十万人参与的调研。该调研结果发现认可与赏识是员工最重视的内容。79%的离职员工表示自己的离职原因与缺乏赏识有直接关系。对于企业中持有很高士气的员工而言,94.4%的调研对象表示他们的管理者对自己能够及时认可,特别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自己所做的工作。千禧一代更关注目的而非金钱,他们不仅希望了解“什么”和“怎么”的问题,更希望了解“为什么”的问题,如果管理者能够将故事与目的相联系,千禧一代就会跟随,同时会带来更多的热情与创意。
在工作中,员工需要被认可,与一句简单的“做的好”相比,故事的画面感与具体化让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人们的大脑对故事会产生共鸣,市场部门用客户故事吸引顾客,同理,管理者用讲故事可以更好的与员工沟通。
同时,有调研表明65%的管理者承认跟员工对话感到不舒服。在商业领域中,人们更多的依赖论据、理由、数据来进行信息传递。单独的数据不能解释事情的原因、操作的方式、表达的语言等。数据不能感染任何人,但是解释数据的叙述者却可以做到。
商业故事的使用场景
有没有想过,作为一名管理者,自己如何在不适用权威的情况下提高影响力和魅力?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团队成员固有的观点?如何打造更加鼓舞人心的沟通?如何与员工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
故事处理的更多是领导力的内容,而非管理的内容。领导力的很多任务跟劝说相关,赢得他人由衷的认同。亨利·明茨伯格在其《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中分析称,讲话占据了管理者一天78%的时间。讲故事的投资回报率无穷大,因为其成本接近于零,当故事起作用后,产生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一个优秀的故事需要什么?
很多人在生活的迷雾蔼蔼中行走,他们一直担心自己脸上的面具会被人所拆穿,被指责为骗子。而穿过这些迷雾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是草拟一个故事,不用按章照抄,参与者可以截取一部分或者全部故事进行使用,故事的真实性越高越好。
澳大利亚作家史蒂夫·邓宁建议一个优秀的故事需要:快乐的结尾、有趣的内容、个性化的信息,并且能够让听众为之动容。负面的故事会吸引别人的注意,但在呼吁行动方面收效甚微。积极的故事意义更为深远,负面的故事可以作为困难描述的一部分,但之后还是要强调如何积极的解决问题。因此,一个较为通用的商业故事模型是:主人公为了达到某个重要的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
在掌握这一基础模型之后,还需了解七个关键的讲故事要诀:
一、展示而不是告知
很简单,为听众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效果要高于他们听别人讲电影故事的效果。场景化是故事沟通的一大特点,要强化这一特点的优势。不要直接向听众告知故事希望传达的观点,让听众自己的辨别和总结。
二、从听众的角度构思故事
每个人或物都能成为故事中的英雄,你的组织、产品、场所、客户、甚至是一位陌生人。选择主人公的关键要能站在听众的角度上思考,听众所熟悉的语境是什么?在主人公的故事中,他们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听众一听到这个故事,就反映“我遇到过这种事情”、“当时我也在场”、“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就会自动带入这个故事之中。
三、添加跌宕起伏的转折点
让听故事的体验像三级跳,而不是马拉松。让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经历一些挑战、困难,主人公需要攻克这些困难然后达成目标。故事的框架与房子的架构一样重要,没有了框架,故事的素材无法自动成型。通常,故事中主人公所遇到的挑战越大,故事会更加吸引人。
四、谨记价值导向
老师们都知道,好的课堂离不开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中涵盖有用的提示与标杆。故事讲述者要了解通过这个故事,希望为听众传达哪些价值、思想、解决方法。
五、让故事有趣
利用对话吸引听众,增加故事的互动性。加入比喻、小道具,特别是自谦的幽默话语会有更好的效果。
六、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尽量保证故事的简洁性,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观点。在故事中添加呼应的元素,这样能够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完整,并让听者能够明确故事重点。故事越精简,留白的空间越大,留给听众们想象的空间也越大。
七、为听众设置挑战
好的故事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口口相传、影响情感,甚至可以号召行动,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号召听众做出行动。故事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听众们的启发,以及听众会因此有何行动或是改变。有两个启发式的词语可以用在这个环节:“如果……”以及“请设想……”,既有指引性,又不会过犹不及。
为什么听故事会影响大脑?
恻隐之心让人们谦逊,关爱之心让人们真实。技术的浪潮令人振奋,创新的科技让很多工作完成的效率提升,实现了以往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情感是贯穿人类历史长河的关键要素,讲故事的方式符合人性。从科学角度上,故事对于人类大脑的影响的确有据可依,以下四个方面是大脑对故事会产生的主要反应。
神经耦合——故事能够启动大脑中的神经,听众会将故事转换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而这一切靠的就是神经耦合。
反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听众之间会产生相似的脑部活动,听众与故事叙述者也是如此。
多巴胺——当脑部感受到兴奋性事情时会分泌出多巴胺,而这种多巴胺能够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和准确性。
大脑皮层活动——分析事实时,大脑中的布罗卡氏区和韦尼克氏区将会启动。好的故事会激发更多的大脑区域,比如皮质区、感觉皮层、额皮质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分析性语言虽然能够被认可,但并没有听故事那么激动人心。讲故事的方式日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它成为一种促进变革的方式,故事的力量不仅限于企业文化传承、营销与销售领域,更可以成为领导者影响他人的系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