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化危为机

亚太地区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化危为机
(泰国曼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戴口罩的街头小贩和行人。

需要采取大胆政策促进经济复苏和加强社会稳定

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在武汉确诊首个病例的一年后,新冠肺炎病毒仍然难以抑制。
对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三重冲击:疫情本身,疫情防控措施的经济影响,以及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的波及。但是,疫情对东亚地区的长期影响将更多地取决于政策决策和政府的应对方式而不是病毒。
由于国内外冲击的双重影响,预计东亚地区2020年增速不到1%,是自196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预计东亚地区的贫困率将出现20年来的首次上升。
更糟糕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更长期的包容性增长产生持久影响。债务增加和不确定性上升可能抑制公共和私人投资,对经济稳定构成风险。患病、粮食不安全、失业和学校关闭可能导致人力资本受损和终身收入减少。
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中断可能导致行业和企业之间资源分配效率下降,影响技术扩散,从而损害生产率。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疫情带来的后果可能会使未来十年东亚地区的增长率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同样,贫困人口因就医、上学、就业和获得资金的机会较少,因而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如果当下的疫情防控和纾困工作以疫情对复苏和增长的影响作为依据,各国政府就能避免持久的负面结果。

维多利亚·克瓦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

但这绝非已成定局。如果当下的疫情防控和纾困工作以疫情对复苏和增长的影响作为依据,各国政府就能避免持久的负面结果。一些优先事项显而易见。首先,建立检测、追踪和隔离感染病例的能力仍至关重要,不仅是在疫苗到来之前,而且在整个疫苗部署过程中依然如此。新的研究表明,基于检测的疫情防控战略可以扩大疫苗的影响。同时,准备好高效和公平地分发疫苗不仅会促进经济复苏,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财政改革可以在不牺牲公共投资的情况下增加纾困支出。东亚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8%,比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少三分之一。扩大税基,对收入和利润采取累进税率,减少用于累退能源补贴的浪费性支出(有时超过GDP的2%),可使复苏兼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社会保护计划仍然过于小心翼翼,扩大其范围的难度较大。投资社保交付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所助益。例如,在马来西亚,统一的全国身份认证系统、广泛的手机覆盖范围和高度的金融包容性,使政府救助得以惠及上千万受益人,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对企业的救助必须与客观标准联系起来,不仅要考虑以往的业绩或当前的困难,而且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否则就存在道德风险,并有可能延误经济结构的必要调整。
各国政府应采取措施确保小企业和贫困人口平等地获得自疫情爆发以来变得至关重要的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减少了学校关闭对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了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在封锁期间通过电商和快递服务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接。这些效益需要得到广泛和公平的推广。
深化贸易改革与合作,特别是在金融、运输和通讯等服务领域,可以提高生产率和帮助人民抓住新机遇。最近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值得欢迎的第一步,如果一体化程度更深,其影响会更大。

复苏需要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经济体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抵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韧性。

维多利亚·克瓦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

最后,复苏需要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经济体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抵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韧性。在过去的十年,东亚地区通过扩大燃煤发电规模满足了能源需求,自然环境(包括重要的森林、河流和海洋)也持续恶化。
投资清洁能源以及绿色和蓝色自然资产,将是未来创造就业和经济机遇以及实现本国健康与全球气候效益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韩国和日本宣布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菲律宾暂停新建燃煤发电厂,都很令人鼓舞,可能会鼓励更多国家朝这个方向努力。
东亚是是首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并有望成为首个今年实现复苏的地区。就像九头蛇被勇气和妙计打败一样,东亚地区今天也可以通过采取大胆和富于想象力的政策,将这场危机转化为长远的机遇。

(此文于2020年12月30日发表于《日经亚洲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