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生 | 新安江:美景与浩叹并存?

古人行游一地,观览的是美景,留下的是感言,可往往天地大美之源在于缺憾,美景中的赞叹也常伴随惋叹。由此,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风流才俊,便拿郁闷的心情去撞击奇美之景,继而迸发出传世力作。行者在如诗如画的新安江,最深感悟便是造化弄人。——题记

                  

新安江:美景与浩叹并存?

某位诗人对我说,一个人倘若升扬到白云之上,用醉眼鸟瞰歙县版图,便会发现它如一枚秋叶,散逸而静美。我由此想像到,环绕古徽州那些缓涌的江流,恰如叶脉呈递进式延伸,细密、纵横的纹缕柔曼而冷静地汇入较粗的叶脉,较粗的叶脉又温情地拥揽那条勃实、遒劲的主脉,那条主脉在飘移的历史烟云下如梦如幻;在玫瑰色晨曦中如诗如画。哦,那就是新安江,那就是一直令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新安江!

当京城还是晓寒料峭日,新安江畔已过了新茶初采期。我到江南赶上了春,却没有赶上品饮一杯纯正的明前茶,只好将就端着雨前茶,任春阳慵懒地辉映于玻璃杯上。记得当时,恰逢骤雨初歇,我斜倚在临水的雕窗边,细细聆听竹叶滴落时的余韵,比较着祁红与屯绿的色调与口感。此时,忽见新安江上游,有一叶扁舟载着山歌顺流而下,不由得起身感叹:源于徽的新安江,古往今来历经百转千回,最终入浙,一旦涌入钱塘大潮,承受一路风尘、历经暗礁险滩,便使它积淀了文化禀赋,化解了郁郁寡欢,以致每到汛期,它的举止便由舒缓变为激越,心绪由低沉变为亢奋,滚滚江涛声如歌如吟,宣泄万千感伤,那静静涟漪中,曾映入多少难以估价的丹青之源?

雨后,泥土泛着醉人的清香,我沿着歙县城边的一条支流向翠峰深处行进。偶一低头,似看到静波中暗影隐现,莫非浮游着古贤遗存的墨迹?于是我仰天默问,钟灵毓秀的清江水,你究竟浸润了多少徽籍名流?白云悠然作答:“程朱理学在这里初萌;新安画派在这里展卷;“杏林第一枝”在这里抽条;徽墨歙砚在这里产出;徽商巨贾在这里发迹;徽派盆景在这里成型;京剧之父在这里登台;万世师表在这里诞生”。瞬间,辞海条目中的人物随着江风飘至我的眼前。程颐、朱熹、渐江、汪士慎、罗聘、汪道昆、张杲、李延珪、吴承仕、陶行知、黄宾虹……啊!山川因他们增色,他们也把山川的灵秀复制到后辈的构想中。

然而,在万里江波之畔,把酒低吟的古人大多心境不太好,畅丽、鲜活的山水,竟然与他们疲惫、郁闷的身心形成了强烈反差。由此,后人感怀他们这些境遇时,也不免粘带着几分怆然。

第一位在这里泛舟高吟的文字大家,大概就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了。当时,在诗、书、画方面被誉为“江左第一”的这位奇才,正要面对新安大好山水赋诗,陡然想起与自己性情相似、才华相近的何晏、嵇康、陆机等人已遭权贵谋害,自己也因落拓不羁、好游好酒而屡受同僚猜忌、排挤,一种空落感不觉涌上心头,于是,他想用尧舜时代淡泊名利的许由和西晋时期精研《庄子》的向秀作为楷模,借此淡化内心的苦闷。因此在《初往新安桐庐江》中发出“远协向子心,遥得许生计”的憧憬。可叹他最终也未能摆脱何晏、嵇康等人那种悲惨的命运。

最早把“新安江”一词写入绝句中的,当是诗仙李白。按说,“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谪仙所见所识的绝妙景色数不胜数。但面对夕照中的新安江,他顿感这里与平素经历的千山万水有大不同之处,于是沉醉于山水间,挥洒了一幅水墨丹青:“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写到此,诗仙忍不住仰头痛饮了一番,觉得意犹未尽,抖笔续写:“人行明镜中,鸟渡屏风里……当时,诗人还要描述这清丽景深,不想酒入愁肠,沉郁在心底的惆怅和多年由孤寂引发的几许凄楚泛漾上来,他目送西坠的残霞,听着苍郁林木间呼应的猿啼,悲叹地写了“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之句。

按说,既有如此佳景,诗宗们就该留下瑰丽诗章,本不应留下浩叹与怅惘。可我转念一想,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文人墨客,能孤零零地在山水间引发万千感触吗?能自驾一叶扁舟茫然不知所向吗?也许恰恰因为坎坷的人生之旅和眼前孤鹜猿啼、春水东去,才激扬起落魄才子心底的七彩诗潮!

正呆想间,归途中的采茶女那悠柔的歌声透过暮色传来,遥看山村的灯火已渐次闪动,阖家欢聚的茶酒,此时想必很温馨。收获的人们在炊烟袅袅下,笑容也定会灿烂。因为他们深知,幸福仅仅是一种感觉,与功名和财富没有多少因果关系……

冯新生(心声)生长于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报社资深记者、编辑。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6000余篇(首),在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二等奖,数百余篇文学作品被散文丛书选载,近百篇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播、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作为系列配乐散文播放。数十篇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选用。出版、发行在全国新华书店的小说集、散文集有《茉莉香茶》《物华天宝》《行者手记》《游出滋味》等。

(0)

相关推荐

  • 行走丨诗涌江流

    在华夏大地游走数十年,见识难以计数的名江大川.最让我诗潮涌荡的江流,便是新安江.因为,哪里的水光潋滟间,隐现几代诗人的咏叹-- 若在白云之上,鸟瞰歙县版图,便会发现,它如一枚碧叶,散逸而静美.那些环绕 ...

  • 141期/冯新生作品《河北蜜桃》梁剑清读

    河北蜜桃 冯新生 河北省的城区村镇,古来也曾有过殿宇耸峙.朱阁毗连之辉煌.可叹的是,随着史潮涌荡,华北大地屡屡为硝烟弥漫地,以致今日冀中少见完整的文化遗迹.车行或漫游,感遇的多是灰暗色调.杂乱无章的现 ...

  • 169期/冯新生作品/《扇子啊!扇子》/梁剑清读

    文丨冯新生 入夏,闲坐书房时,我总想起扇子.尽管眼下解暑纳凉首选应该是空调. 我一向认定,集文化.历史.人物.工艺.情趣以及实用.欣赏.交流.收藏为一体的扇子,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珍爱,这是华夏文化 ...

  • 【文行天下】(冯新生)岳庙:播扬忠魂,留下警醒

    <文艺众家>第一期主题活动"秋.月"征稿启事: 时间:2016年8月28日至9月28日.内容:关于秋或月.形式:诗歌 散文 小说 书法 绘画 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 ...

  • 【文学时代微刊】《作家专栏》总第322期:老街灯影,怀旧事|冯新生(北京)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春天快乐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微刊已经成为 ...

  • 冯新生 | 杏树下,重逢时

    杏树下,重逢时  他与她,当年相识在京西凤凰岭.记得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喜爱摄影的他,镜头正对着一只停落在杏花上的蝴蝶.不想,娇瓣之下的路椅上,有一位青春靓丽女在读书.在书卷已疏远.手机不离眼的当下, ...

  • 冯新生 | 贝家花园晶莹雪

    贝家花园晶莹雪 记得那日,我踏着晚秋的落叶,走进人民大学藏书室,专为阅读那篇<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之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书房灯光柔和.平静如潭,我面对册页,与英国作家林迈可先生 ...

  • 冯新生 | 丝雨招隐山

    午后的斜风细雨,裹挟着秋的尾韵,懒散地徘徊在山亭.曲径.岸畔.亭台之间,时而,用迷蒙的眼神,深情遥视早已远去的名人背影.空谷秋潭.枝叶含碧,偶有一二声蟋蟀鸣叫,算是把古今尘世间的荣辱得失.爱恨情仇解读 ...

  • 冯新生 | 老胡同,情难舍

    老胡同,情难弃 我从2岁到12岁,在今日的北京什刹海游览区--后罗圈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生活了10年. 10年一觉胡同梦,胡同的梦依然持续,胡同是否还像当年那样深长? 直到两鬓染霜后,北京胡同的吆喝.老 ...

  • 冯新生 | 山迷离,号神奇

    山迷离,号神奇 江苏句容,因有茅山,便被很多人熟知.8年前,我曾入山,访仙不遇,只留下一篇抒情散记.今年中秋,新媒体的文友们热传李鸿章一幅名联,与茅山相关.上联为: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