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课敲板|介入与中医药治疗有关系吗?
照顾一下还没有看过本号文章的新朋友,本文对“介入”再作简单介绍:“介入”是与内科药物疗法、外科手术疗法并称的第三大诊疗手段。由于有影像设备引导,介入医生能透过体表看清脏腑病变,明确疾病诊断后,又可立即转入治疗过程。介入以“诊疗一体”和“微创”为特征:它像内科一样用药,但可将药物集中于病灶,使药效提高并减轻副作用;它可像外科一样去除病灶,但却不必开刀。目前,介入已经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各系统疾病的诊疗,如肿瘤,动静脉血管、尿路、胆道等管道的堵塞,咯血、便血、尿血、呕血,糖尿病下肢冰凉,甚至是顽固性高血压等等,介入医生用针和细小的导管等器材,无须开刀,也许就能顺利解决,见效往往还很快。所以,如果有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又不能或不愿开刀治疗的疾病,都可以找介入医生看看。
图为介入手术室
然而,对于中医、西医之类的概念,网络上的争议一向比较大。我本人的理解也可能不对:所谓“西医”,即是西方医学,与之相对应的,“中医”应是指中国医学;将中医等同于传统医学并将西医等同于现代医学可能就是争论(中医西化、中医存废等问题)的由来。但是,中医与现代相斥?西医与传统相悖?这不是挺让人疑惑的吗?
不过,我认为其实不要紧,一味去争论自己并不懂或不太懂的东西,有那个必要吗?各自多自省、多包容,主动将自己熟知的知识传递给大众,而不是有意误导;同时静下心来多听听“懂行的”是怎么说的,不轻易对其他人动“大棒”。有批判精神是好的,因为不容易被人“带到沟里”;但刚懂皮毛就树“门户壁垒”却并不足取。相互学习促进,共同探讨,岂不更好?
我认为,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和医用器材发展的基础上开发的新技术,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并不天然地具备仅属于西医或仅属于中医的排他属性。
因此,与西医院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了介入诊疗,涵盖肿瘤、心脏、血管、神经、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等各个类别的疾病,甚至于不少中医优势病种,如不孕、中风、胸痹、腰痹、崩漏等均可应用介入诊疗而显效。
介入诊疗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原有中医诊疗手段的局限,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
据我所知,中医药治疗是我院的强项,得到众多病友欢迎,不少专家号真正属于“一号难求”,到了“由不得你看不起,而是高攀不起”的地步。但它与介入有什么关系呢?我尝试着简单地梳理如下:
介入强于局部治疗,但有些病却有全身性因素,结合中医药的整体治疗就有可能提高疗效。中医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思维,强调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体现出东方文明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治疗从另一个侧面入手,可以与介入一同发挥协同作用。
介入强调“驱邪”,杀灭肿瘤、去除病灶,而中医药则可“扶正”,可以减轻介入引起的一些副作用。介入的局部用药虽然可以大大地减轻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但只要是“杀伐”性的药物,特别是抗肿瘤药物,是不可能完全免除副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辨证治疗通过“调理”、“扶正”,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确实有良好的效果。
介入擅长“治标”,而中医药重视“治本”,对调节人体总体抗病机制、预防疾病复发也很有帮助。例如,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症,如果只认识到输卵管阻塞这一局部因素,仅仅通过介入诊疗疏通了阻塞的局部,其实难以达到正常受孕的目标,常常会有较高的再闭塞率和“宫外孕”发生率;而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引起输卵管阻塞的病因、病机,有针对性地改善体内的受孕环境,则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介入与中医药治疗各有侧重,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介入与中医药结合,让我们既能“见树木”,也能“见森林”。您看,传统和现代、中医和西医、局部和整体并不天然地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吧?
其实,中医药制剂在介入前后甚至于在介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有不少的尝试。不过,相关的研究还很不够,各位也许有很多新想法,也请不吝指教和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