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治未病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源于《难经.七十七难》,其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 受肝之邪”,是指肝病发展,病邪会侵犯脾脏,治疗应当先实脾气,使脾气旺而不受邪,以阻断病邪的传变。

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 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

人体脏腑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治疗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之所以确立肝病当先实脾原则,正是因为肝脾两脏 之间,在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肝属木,藏血而主疏泄,脾属土,生血而司运化,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 切。若肝的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气血生化有 源;肝木得脾土濡养,方遂其条达之性。此之谓“木可疏土”“土旺荣木”。若情志郁结,肝失疏泄,“木旺乘土”,影响脾胃, 使其升降失常,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证候。如脾虚失健, 易受肝气的戕伐,导致“土虚木乘”。

所以见肝之病,应该认识到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使脾脏正气充 实,防止肝病蔓延。当然,见肝实脾并非一成不变,脾脏本气 旺,则可不必实脾。另外,又当明确肝病有虚实之分,故肝虚者宜补肝顾脾,肝实者宜泻肝顾脾,虚实虽然异治,然兼顾脾脏则 一,这也是治疗肝病原则之一。

   “肝病实脾”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是肝病的基本治则,包括了丰富的中医治疗学、预防学思想。

肝病的发展,会影响到脾脏功能,治疗肝病 注重实脾以防木乘,则截断肝病传变的途径,阻止病邪扩散与病情加重;

通过实脾以滋肝木,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则气血生 化有源,肝木得以滋养,也有助于达到治愈肝病的目的。

综上所说,医者掌握脏腑间的互相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做到无病先防,已病防变,治其未病,确立正确治则。

   肝病除肝功能损害外,常见神疲乏力,胃胀,纳差,便溏,口黏等症,故运用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之法,常能取效。柴胡剂、四逆散、平胃散、二陈汤,为治疗慢性肝炎之良方,其共同特点是肝脾同调。而目前临床上一些医者一见病毒感染,就用大剂苦寒清热解毒药,且因病情较长,用之日久,往往导致脾胃受损,加重病情。故肝病治疗要刻刻顾及脾胃功能,不可寒凉太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