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这样耗损阳气了!给你两个养阳法,把缺失的的阳气养回来!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Official Account

立秋已过,夏季的炎热将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湿和寒,向来阳性能量弱的人要格外小心了。

根据2021辛丑之年的五运六气特征,今年司天之气(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是太阴湿土,在泉之气(统主下半年气候变化)是太阳寒水,预测下半年的秋天和冬天将是寒湿偏盛,所以很有必要提前养好阳气,有备无患。

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中医讲:「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本气致病,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素问.天元纪大论》论述了宇宙中「元气」不断运动变化的规律,文中引《太始天元册》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彰」。

以上寥寥数语,已勾画出天体演化和生命发展的一幅轮廓。宇宙造化根于元气,五运循行,六气敷布,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是总统大地万物生长变化的共同规律。其中自然也包括人体在内。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人的生命活动、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

元气及其运动变化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广义的元气即是先天父母之精气、后天饮食水谷之精气和大自然之清气混元一体之气。因其相对有形结构而言应该属阳的方面,故谓之阳气。

既然宇宙是「气」,人身一小宇宙,自然也是由气构成。《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病即是「气」病。世界上人的一切疾病都是人病,也都是气病。

「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本气致病」即是说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人本身的阳气出了问题!

现代人日常的很多习惯都在损耗着自身的阳气:经常熬夜,阳不归根;压力大,阳气外张;嗜食寒凉,脾阳受损;久坐懒惰,耗散阳气……

阳气不密,身体会有三个「特征」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病症都会找上身来!

中医认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而人体所有器官、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因此阳气只能养,而无法补。

阳气不到,身体会有这三种表现

1
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虚得越厉害 ,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不过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而是堵了。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此时需要行血气,而不是单纯的养护阳气。

2
怕寒、怕冷还怕风

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则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度多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3
频繁感冒咳嗽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好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饮食+灼艾把缺失的的阳气养回来

阳气是生命之本,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容易产生诸多不适,那这个季节我们该如何养好阳气呢?

1
以温热之物,固护阳气

食物入口,与药物治病同一道理,性味合于人体则除病健身,不合于人体则增病损身。寒凉的食物会有损阳气,温热的食物能固护阳气。

从「四气」讲,可以分三类,即平性、寒凉、温热。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常见的食物有黑大豆、南瓜、韭菜、辣椒、大蒜;牛肉、羊肉、鸡肉、鸽肉、虾;荔枝、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肉、生姜、小茴香、花椒等。

介绍几个阳虚人群常用的食疗方:

1、以怕寒怕风、容易流清涕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生姜30g、葱白3段、红糖30g煎水温服,以助阳散寒;

2、以吃生冷食物后容易腹痛腹泻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生姜30g、胡椒10g、猪肚4两炖汤,以温中;

3、以妇女月经量少痛经,遇温则减,伴随四肢冰冷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当归30g、生姜30g、红枣5个,羊肉4两炖汤或鲜艾叶100g、生姜30g、炒鸡蛋,以调经散寒;

4、以平素夜尿频多、腰膝酸冷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巴戟30g、金狗脊30g、金樱子30,乌鸡半只煲汤,以固先天之本。

2
以艾温灼,养好阳气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的方法。《扁鹊心书》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的说法。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使阳气充足。

介绍几个常用的艾灸养阳穴位:

1、健体强身穴位组合,选穴足三里、气海、关元,以补脾肾阳气。每穴灸10分钟,每2-3日一灸,连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1周。

2、容易受寒感冒咳嗽穴位组合,选穴肺俞、定喘、肾俞、气海、关元,每穴灸10分钟,每2日一灸,连续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周;

3、让纯阳之力通过穴位进入人体,享受艾绒的温灸,养好阳气,体内阳气充足,自然就能通畅地达于体表,各类阳虚之症自然会慢慢改善。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