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内家真传如何教,怎么学?

编者按:很多朋友循着《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书友群的二维码进群,就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入门路径。近日随着图书的上架,入群的武友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提出了很多实际问题,刘杨老师都在群里给了及时、有效的解答,“武谈”小编在群里蹲守多日,深感这个群学风之正、探讨气氛之浓、问题之具代表性,于是请刘杨老师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与答疑细心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话题一:内家拳真传在哪?

书友一:老师,内家拳的真传在哪里?

答问者一:很多啊,虽然不说是满大街都是,但用心找也能找到。

更重要的是,学内家真传不能光指望老师,自己也要有主观积极性。老师只是一个方面,你自己也要会学才行。

首先,你不能指望我找个老师就是孙禄堂,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精。任何一个老师也不是完美的,你学他优秀之处即可。

就算孙祖师门下,也有没学出来的徒弟啊。教学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事。

现在还在世的内家好手不少呢。合格的老师,就是掌握了内家拳基本原理和练习方法的人。打个比方来说,考试能考80分的人就够当老师了(你不能指望我找到老师必须都是考90分以上,甚至门门100分的)。因为基本原则原理他都懂,基本技术也是。这样的人很多。用心走访总能找到。

跟老师学了,也不忘投明师之外还要访高友。多交流就能提高自己。指望一个真传就能成全自己,那不可能。过去成就的人,很少只跟一位老师的。

书友二:

同气相求,自己心里想着,总用心去找去看,慢慢就会接触到相关的信息与人

答问者一:

你也可以认为,真传就在世间存着,不过是分别多个人保存,多访几位老师就有了。

书友三:

现在绝大多数内家拳不能入门就是老师,倒果为因,太多跟师父二十年都不入门什么站桩就可以了等等。全部说大道理,没有用。自己过河了说河这边的话,河那边的人还是不知道过河。重要的是教人如何过河,如何捅破那层纸。要接地气,天天拳论有什么用。

答问者一:

我接触那么多老师,没有一个讲拳论的。无论哪家哪派,无论水平高低。

(或者可以说,只会讲拳论,也根本没法教人,拳论就不是教人的话。只会讲拳论的,也当不了老师,不够格当老师,也不可能称这样的人为老师。真教学时,本来就是不同于拳论的一整套东西。拳论是用来印证的东西。不是课本。)

(教学本来就是老师将自己的心得,传于学者的过程。心得可以有水平高低,但是不可能是照背拳论。那不算是教学。)

书友二:

接地气就是老实练功站桩什么的啊。

书友四:

教学是双方的,老师再好,自己没有悟性,也没用。

答问者一:

其实,我的老师们也是水平有高低,参差不齐的。有水平很高的,也有甚至可以被视作“庸师”的。关键你要看他有什么可学之处。

甚至有些东西我现在听了没任何感觉,但我记着。也许几年后,在某处听了某句话,就融汇贯通了。这样的事不少。

再比如说老师的真传。

我是张烈老师的弟子,张老师教拳绝不保守。

甚至他教授的内容,已经全网公开,有视频,有资料。就是 “张烈老师讲武术”这个博客的内容。

这是公开的,当年我们在老师那里听到的,不说一个字不差吧,基本也就是这些内容。

课程就是那些课程,就是学者不会学。

至于我教人,其实东西没啥特殊的。就是改人的思想。

思想不变,练不出来。

话题二:易筋经练功感受反馈

书友一: 我尝试了一下您这个练易筋经的前三式,感觉胳膊撑不到两分钟就特别酸了。

答问者一:  你这是练得少。多练练就好。

书友一:多少时间算标准到了?

答问者一:49个呼吸。

书友一:哦,但是呼吸有长有短啊,呼吸急促的话,两三分钟就到了。

答问者一:所以是松静绵长自然舒适的呼吸啊。所以没定数啊。你呼吸越绵长,时间越久,功效越好。急急忙忙赶时间似得,那效果就差啊。

书友一:哦,我做多了,居然肚子发紧

答问者一:这说明有效果了。

答问者二:酸一是证明筋弱,二是证明确实锻炼到筋了。

话题三:关于内家拳的教学问题

书友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能入门就好办了。门是固定在那里的,好老师会根据学者自身的条件、所处的位置不同,来引导他前进。

立一个标准,每个人离这个标准差的东西不见得相同,学者要是不清楚自己差在哪了,老师的作用就至关重要。

好的老师能让不同的人都有提升,只会教天赋好的老师,那这门拳不好往下传。

答问者一:这其实无关天赋。大家上学时,班里总有几个老师考前三名的学生,这是天赋,可以不予考虑。

我们现在说的是,假设一个班50个学生,那前十五名我们都算他天赋好的。从第16名开始到第45名,这些学生怎么学的?他们能在这个名次,说明他们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学习意愿,有复习意愿,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问题。剩下的十五名,那就是纯被动的,老师说啥我做啥,老师不说我不懂。然而,我在现实中看到的,大多是后十五名这种表现。

这种自己的思想完全不参与进来的的学法,说实话练啥也够呛。

只能学点够用的东西——一两个式子反复操,反复喂,也不必懂,会机械做就完了——过去管这叫笨练,老师们都是这么对付的。

书友一:

后十五名就是不会学呗,问题是现实中为什么大多都是碰到这类学生?

书友二:

我自己感觉,后十五名主要是自己主观能动性不够

答问者一:

其实现实中这种人比例最大,天生会学的总是极少数。上学时为何显得这样的人只在比如最后十五名呢?

因为上学是个强制行为,学校有老师,有同学,家里有家长。都在鞭策督促,所以有一部分人被逼着,也就能学了。还有剩下的,就是不开窍,或者开窍晚的。

但现在学拳,是一个纯靠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哪还有别人督促你?

所以(一般人)主观能动性极差。不关吃不关喝的,哪有那么大动力?也就这样了。

要不“自律性”算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行为呢。

答问者二:

也有很多有悟性的年轻朋友,并不以武术为主,人家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了。武术就是个业余爱好。

书友三:

因为大多数人就是学习习惯一般

书友四:

能坚持练的都少。

书友二:

能主动改变自己的是神。

答问者一:

对啊,说白了,其实练拳是个自己成就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坚持,能有改变,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就已经是很大成功了。

所以张烈老师说存周师爷当年教导他,我教你学拳,难道就是让你当个打手啊,我是让你行!

就是这个意思。

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练拳这个活动,身心都得到提高,并且极具自律性,那你干啥不行,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你?

这是学拳最大的意义。

我觉得也是我们最该努力的目标。

书友五:

把笨的教成人物,把聪明的练成傻子,都是一种教育,现在想要学习的却像在看天书,雾里看花,有那一种可以让想学习的看了,练了能按部就班的,不知道。

这就是传统不能广泛传承的原因。

答问者一:

这样的东西其实不缺,其实缺的就是学者的反馈。

例如,我们可以说最真传的东西就是无极桩。这个孙禄堂先生有示范。就那个姿势,体悟松,静。

这个真没难度,就是需要下心思体认。

但是也是最难的。

因为十个人里,八个选择不练这个。剩下两个里,至少一个半途而废的。

书友一:

普通人不相信从这么简单的无极桩里能出功夫。。。

答问者一:

我当初练了一年多,体会到的。也是咬牙就是一个信。真的,好几个月时间一无所获,那种感觉我尝试过了。

直到一天,突然,就跟开悟似得懂了。一年多过去了。

我这还算快的。说实话,更久不悟的也有。

但这个东西是最实在的,因为,松静这个东西,没办法模拟,也没办法代替,只能你下功夫练,老师给你不断熏。

一半靠老师提点,一半就靠自己。

书友三:

说到雾里看花,《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本书的一个很大的意义就是,让大家对内家拳有个总体性的了解,知道一定的次序,练什么,向什么方向练,而不会稀里糊涂的。

但即便如此,也得下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去练和悟,并不是说听到看到就能“真的明白”的,得身上有体认。

答问者一:

你说这里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么?站桩你看着不动自己的不断对内心的体会是不能停的。你必须不断体察自身才行。

这可不能说,你不是说无极桩能出东西么,我就站了,然后啥都不管不顾,那不是站桩,那是罚站。

要是罚站管用,你小学多犯点错,到初中就是高手了。老师看你罚站可比师父管用。

书有四:

确实,如果我不是从静功的实证和传统理论的原理上去理解。确实很难相信无极桩有这么重要。

如果思想上没转过弯来,就是都说出来也不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