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诗人,不是圣人
警惕诗人被神圣化
这些年来,一直喜欢徐志摩和他的诗歌。对我来说,对诗歌的认识和喜欢,正是缘于他的一首《再别康桥》。喜欢他的理由,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堆吧。在我个人,最关键的就是一点,真!
我们常讲真、善、美,认真想一想,真才是最根本的。徐志摩的真,在他的诗歌里,更在他的生活中。我没有多少对他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的研究,但他的真诚是身边的朋友都交口称赞的。这也不难理解,他在面对自己情感时的决绝了。
有人替他的前妻张幼仪抱不平,也有人对他的抉择所赞赏,甚至不惜用贬低张幼仪晚年撰写回忆录的行为。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更不可扣一堆帽子到张的头上。如果,徐志摩在世,他也断然不会这么做的吧。从个人情感出发,张幼仪的爱与恨,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徐志摩也是可以理解,毕竟他最看重的一点不就是人性中的真嘛?我也相信,这些事情丝毫不会影响徐志摩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反过来看这个现象,让我忐忑不安。过分的爱或者崇拜,是不是会将一个人抹杀呢?我想,是的。早些时候看过《芳华》,刘峰的悲剧,彻骨铭心。如今,又在上演的钟老为自己雕塑剪彩的事儿,众说纷纭。我们不免感到这种盲目的崇拜的可怕,它甚至将人活生生的绑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等待一场未知的灾难。
对于徐志摩的崇拜之心,我也是有的。但我首先觉得他是一个人,活得真实真诚真性情的人。季羡林老先生日记里有季老年轻时在篮球场上看比赛的观感,说是满球场的大腿。胡适先生在他的日记里也常常写到自己去妓院消遣的事儿。但,我们读过他们的日记以后,这些事儿会减损我们对他们的崇拜吗?不会,只会让我们和这些大师更亲近,原来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年轻过的人。
如果,我们出于维护诗人的光辉形象,而断然不承认他做出的事,更加否定别人对他们的评价,那么我们真的是要把他捧作圣人吗?更何况,批评他的又是他曾令之伤心的人呢。每每思考至此,我都惶恐不安,害怕那个崇尚“真”的诗人远离我们,这是多么大的人性悲剧。
以上观点,有感而发,欢迎师友们批评指正。
(照片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