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批判:不做好好先生(二)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分享 郁土
《论语·阳货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杨伯峻译)
孟子对此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章句下》)
翻译成白话就是:这种人,要指摘他,却又举不出什么大错误来;要责骂他,却也无可责骂的,他只是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方正清洁,大家也都喜欢他,他自己也以为正经,但是与尧舜之道完全违背,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杨伯峻译)
不知何故,我们这个民族,好好先生特别得多,特点是其人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什么人也不得罪。表面看没有,其实不然,对于坏人坏事,其不得罪,即可视作帮凶。并且,他之所以如此,只围绕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利己,以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来换取自己最大利益,仅此而已!
孔子十分厌恶这种人。那么,他又欣赏什么人呢?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篇》)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和他相交,那一定要交到激进的人和狷介的人罢!激进者一意向前,狷介者也不肯做坏事。”(杨伯峻译)
那孔子又是如何做得呢。从《论语》中我们可以找出几个例子来。比如当子贡问“今之从政者何如”时,孔子的回答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篇》)意思是“咳!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也就是说,他不把眼前的执政者放在眼中,并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试问,今日之课堂上,还能找到这样的老师吗?
对历史上的伟人,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篇》)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用诡诈,不耍手段。”(杨伯峻译)
对有些不争气的人,孔子会当面骂他:
原壤夷俟(箕踞等待)。子曰:“幼而不孙弟(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篇》)
翻译成白话就是: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骂道:“你幼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贡献,老了还白吃粮食,真是个害人精。”说完,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杨伯峻译)
和他对颜渊的言行对比一下,态度何其鲜明哉!
总之,孔子对一个人的要求,必须是是非分明: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篇》)
这就是孔子的标准。
二O一一年七月十九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