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纲题目与教学的再思考

三、 超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命制试题“难” 的度
       课标削弱了反函数, 只在 73 页借助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给出了反函数的概念, 在 76页探究发现研究了指对数函数的图像关于 y = x 对称,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 “了解指数函数
2009 年——2014 年的辽宁卷都是全国卷命题专家一些新思想的尝试, 第一年尝试就把反函数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其难度之大, 超过很多年的竞赛题。
反函数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新教材突出函数概念、 淡化了映射, 因为没有一一映射作为铺垫, 反函数这个概念没法深入地讲解。 考纲的制定要参考课程标准, 但全国卷两次都对反函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超越了考试大纲, 明确提出特优生应该掌握。但与反函数的相关知识很多, “度” 的把握是关键, 对于优秀的学生, 紧扣考纲要求, 结合高考题目,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在实际问题情景中能够认知反函数、 会求反函数、 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 y = x对称, 这些都是应该掌握的, 当然作为数学爱好者来说, 还可以掌握反三角函数等,不受制任何限制, 理解知识的本质, 广泛地学习和思考。根据学生的情况, 可以设置如下两个层次的题目:
四、 注意超纲知识和必备知识的相互替代性及解题层面的优越性
        新课标删除了夹角公式, 原因是可以利用向量来处理夹角。但就解题而言, 有时候却有一点差异, 对于特优生来说, 这些都应该掌握, 还应该掌握夹角公式和向量之间的联系。
五、 超纲知识和数学思想、 能力的互补
       考纲明确指出: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 理科要求一般不超过三次, 文科明确说不超过三次) .因为超过三次, 会涉及三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考是不做要求的。
点评:法一的解法, 很自然, 这是超过考试大纲的, 但如果能够理解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凑定” 的思想, 也可以突破。 既鼓励优秀学生不拘泥于考纲, 也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思想方法, 这是高考的不变的命题思路。这在文科复合函数的考查体现得更明显, 复合函数的导数, 考试说明没有提及过, 文科是不要求掌握的, 但高考年年坚持超纲。
选自: 《全国卷高考数学分析和应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