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达成全国首宗雨水交易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王鑫 方大丰)中国水权交易所近日在长沙高新区颁发全国首宗城市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这意味着,收集城市地下“海绵”中的雨水,不仅能错峰调蓄,还能走向流转、产生市场价值。

此次交易中,3家企业获颁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0.7元每立方米的价格,对湖南高新物业有限公司集蓄的雨水资源进行收储;再以3.85元每立方米的价格,转让给长沙高新区市政园林环卫有限公司,作为园林绿化、环卫清扫等作业用水,替代自来水。

“3.85元每立方米的价格,比自来水价低了20%。”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福安说。作为此次水权交易的“中间商”,该公司利用自研的雨水蓄水板块及处理技术,在长沙数百个小区建设了7万多立方米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湖南高新物业有限公司以每年2800元的价格,与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交易协议。

曾福安表示,长沙高新区现有27处总容积约7700立方米的雨水地下收集工程,如果反复利用,每年可收集雨水21万立方米左右,公司争取按目前的模式“拿下”其他26处。

水交易和碳交易一样,是在国际上被推广的节能减排制度。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水权交易所已累计交易水量31.89亿立方米。有关人士表示,长沙的雨水交易成功,将推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非常规水资源集约化利用经验。

水资源丰富的湖南,却存在结构性水资源紧缺。省水利厅水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湖南部分区域用水总量逼近控制红线。

长沙市海绵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波认为,雨水水权交易实现了三方受益的多赢局面。一方面,小区将用不完的雨水资源出售,给业主带来收益;另一方面,环卫部门买到更便宜的水,减轻财政负担,缓解自来水资源紧张;更关键的是,环保公司通过对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运维,让“休眠”的雨水充分发挥了作用。

长沙近年来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区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雨水地下收集工程,全市已有雨水地下收集工程500多处。但刘波表示,收集起来的雨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还带来了新的治理问题。“雨时吸水,旱时挤水,本来为的是调蓄防涝。结果有些地下蓄水池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变成黑臭水体,带来了新的污染。”

“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才能打开绿色发展的资本通道。”刘波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为雨水资产化提供政策保障。

责任编辑:肖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