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问答类问题整合》

1、如何认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国家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分裂割据)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利: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弊: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4、战国时期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5、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尝不私亲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7、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
8、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
9、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能制定并实施统一 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0、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11、刘邦能战胜项羽,重要原因是什么?(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12、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路上没有遇上大雨,就不会有秦末农民起义,对吗?(错。因为秦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
13、秦亡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为何称为楚汉之争?(因为当时刘邦为汉亡、项羽为西楚霸王),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什么?(争夺帝位)
14、秦亡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反抗秦朝的暴政变为争夺帝位的争霸)
15、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6、汉文帝时,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农业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
17、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18、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 有什么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战国时期为什么法家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因为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适应了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20、汉武帝时,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经历了长期战乱的国家,首要任务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21、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2、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因为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凿空: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23、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有利于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造福人民,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24、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埋下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
25、秦汉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江南有何不同?(秦汉: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南北朝: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26、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统治集团腐朽、皇帝智力低下、八王之乱、内迁各族乘乱反晋)
2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8、祖逖北伐未能恢复中原的原因是什么?(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缺少后援)
(0)

相关推荐